韋紹班
摘 要:高考幾乎每年都會有考查使用游標卡尺和千分尺的題目,因此教師教學生如何高效復習真正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讀數技巧顯得十分重要。作者總結出了“四步教學法”,文章將全面闡述“四步教學法”的運用方法。
一、“四步教學法”的實踐情況
游標卡尺和千分尺的精確度很高,正因為如此,學生在使用時會經常出錯,出錯的原因可以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完全不知道怎么讀,然后亂讀導致錯誤;第二種,對儀器的精確度把握不準導致有效位數出錯,結果錯誤;第三種,主尺和副尺單位的不明確導致結果出錯。
根據分析出來的錯誤原因,筆者曾在貴州省六盤水市民族中學2014屆三個高三班級中做過一次實驗,分別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復習游標卡尺和千分尺,實驗情況如下:
高三(1)班成績最好,用題海戰術法來復習;高三(2)班,成績僅次于高三(1),用實驗法,在講完原理后,發給每個學生一把游標卡尺和一把千分尺,讓他們下去探究;高三(3)班,成績比另外兩個班要差,筆者用了“四步教學法”來復習。三天后進行一次測試,測試結果分析得出,高三(3)班掌握程度竟然和高三(1)差不多,而高三(2)班掌握得最差,掌握該知識的學生人數不到全班人數的三分之一。
通過實驗,筆者分析得出該方法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此后該內容的復習都采用了該方法,復習效果很好,學生掌握起來也很輕松。
二、“四步教學法”的具體內容和實施建議
第一步,儀器工作原理本質(微小放大法)講解。在復習階段只需讓學生明白該儀器使用了微小放大法。學生如何才能明白微小放大法呢?此處建議教師直白提出誰微小(1mm和0.5mm),被放大多少倍(10、20、50、100)才能看得更清楚。然后乘勝追擊,簡單引導,學生便會明白游標卡尺如果是十分度的,也就意味著把主尺上無法確定的1mm放大10倍,即每一刻度僅代表0.1mm,同樣的方法可以得出20分度和50分度游標卡尺的原理。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得出,千分尺(螺旋測微計)每旋轉一圈,螺紋旋進0.5mm,一圈有50分度,意味著千分尺把主尺上無法確定的0.5mm放大了50倍,即每一刻度僅代表0.01mm。
第二步,儀器使用及讀數實踐講解。讀數方法很多,復習階段,對于測量儀器的讀數,簡單才是最好的,可以總結為:先讀主尺,再讀副尺(游標尺),統一單位后相加即得。
第三步,師生當場共同使用三種儀器。如果學校條件允許,同時使用精確度為1mm的刻度尺、不同分度的游標卡尺、千分尺來測量同一個短小物體,長度在2cm左右(如果沒有,教師只需要展示三種儀器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清晰實物圖即可)。首先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要求必須有估讀;其次用三種不同分度的游標卡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強調沒有估讀;最后再用千分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
第四步,總結讀數步驟(一估二讀三比較)。經過長時間的研究,針對學生經常犯的錯誤,筆者總結出了“一估二讀三比較”的方法,“一估”就是先估讀;“二讀”是指根據第二步來讀數;“三比較”就是比較估讀值和儀器讀數之間的關系,比較儀器讀數的精確位與儀器本身的精確位是否相同。具體使用步驟如下:①根據主尺估讀物體的長度,作為參考。②先讀出主尺的值(不可估讀);再讀出副尺的值(游標卡尺沒有估讀,千分尺一定有估讀),儀器讀數。③比較儀器讀數和估讀值之間的大小,如果大小相差很小,那么讀數是正確的;如果相差大,一定是主尺讀數有問題,只需改變主尺的值即可,此處可避免因主尺的讀數失誤導致結果錯誤。再比較儀器讀數的精確位與儀器本身的精確位是否相同,這可以避免因精確位錯誤導致兩種儀器的讀數錯誤。
三、總結反思
雖經實踐證明“四步教學法”效果也不錯,但畢竟實踐的范圍還比較小,還需要更多的實踐檢驗。同時“四步教學法”是環環相扣的,若有一步沒有教學好,可能就會影響到整體的效果,因此在教學時,要注重每個環節的效果,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
參考文獻:
[1]漆應階.游標卡尺及螺旋測微器的構造原理與使用[J].中學理科,2003(8):25-27.
[2]梁繼魯.談談存在零誤差時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的讀數[J].物理教師,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