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蘭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高中語文需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做適當的調整,不斷創新,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材處理;教學策略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語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中的必考學科,另外,學習語文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有著其它學科不能代替的作用。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學,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
一、巧用教法,提高學生的興趣
新課程改革中,要實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需要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索。要使學生主動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究,就需要提高他們對語文知識的興趣,在沒有人督促的情況下也能對要學習的內容表現出強烈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興趣的激發,情境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興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進行情境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讓他們接近語文來提高學習的興趣。
其次,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進行朗讀,通過對課文進行朗讀,能使學生在逐步對課文內容和深意有體會時運用正確的語氣進行閱讀。通過反復多次閱讀,學生從其中獲得的感悟更多,對閱讀也有了興趣。例如,在進行《雷雨》的教學時,我選了幾名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通過學生的朗讀,讓其他學生通過傾聽然后對他們朗讀的語氣提出看法。學生的興致都很高,在不同的場景中能運用自己體會的語氣進行朗讀。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愛學”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一直以來,我們的文言文教學都采用以教師串講為主的教學方法。不可否認,串講有其可取之處,它可以讓學生在教師逐字逐句地講解中將文言字詞一一梳理,并學會翻譯。其實,我們老師并不需要如此的累,我們的文言文課堂也可以更有生機。實現的方法,就是改變我們的教學理念,創設一種民主、平等、輕松的教學環境,就能讓學生大膽參與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應該嘗試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真正想學文言文。
例如在學習《過秦論》一文時,我們班有九個小組,那么每個小組一部分內容,根據分派內容的多少,確定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時間,一般是10-15分鐘,各個小組的同學聚集起來,一起學習本小組的內容,因為要評比哪個小組完成得更優秀,因此各個小組的學生都會積極地投入學習,這不僅能避免學生因為學習文言文打瞌睡,還能激起學生爭強好勝的心,從而積極認真地去學習,整個課堂民主、輕松,且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三、閱讀中拓展,豐富學生文學視野
拓展性閱讀,這是指在文本解讀與課文教學過程中,為擴大學習的視野,增加課堂的容量,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作適當的延伸,將思維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空間。拓展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例如《談中國詩》時,我進行了適時、適當拓展,以使學生對文本有深入理解。
講授《談中國詩》時,更加重引導、介紹、拓展。他文筆犀利、簡潔超群,他為人淡泊、正直率真,他有超人的記憶,他博覽古今、學貫中西,他是一代文人錢鐘書。使同學們對錢鐘書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所以讀文中大量豐富的引用不再感到抗拒。分析、品味我們引以為豪、博大精深的中國詩,同學們興趣盎然,所以明確學習目標后我們愉快、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我們一起朗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起回憶起舒婷的《致橡樹》,一起想到冰心的《童年》……思想碰撞的火花充滿力量充滿活力。同時,向學生介紹作者的長篇小說《圍城》,散文《寫在人生邊上》,故事中讓人感到真切、自然之情,美文中令人感到靜謐、美好。閱讀中適時拓展,豐富學生文學視野。
四、靈活處理教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水平,需要從對教材的深入研究出發,依據教材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教學中,教師要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進行,不要對學生進行死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把知識講活,使學生能活用學到的知識。學生通過學習教材中的內容,要能提高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教材內容進行靈活教學,不僅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還要使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例如,在教學《竇娥冤》一課時,教師讓學生通過對文章進行閱讀來談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不理解竇娥為什么有冤屈不和官員申訴,而是指斥天地鬼神?對于這個問題,我向學生講述了文章中的歷史背景,通過背景結合竇娥的身份來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對文章有了更深的感受。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為竇娥的沖突對象隱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于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既能使學生繼續進行思考,使他們的思維獲得發展,又能使學生對疑問具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促使他們繼續探究。
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要求我們教師加強教學,同時對學生也有著一定的要求,要想保證教學質量,師生雙方都應該拿出最大的熱情付諸于語文。只有教師樂于教學,學生樂于學習,才會真正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鑫.淺談高中語文教學創新教育-《科教文匯》2007
[2]范輝華.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A];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