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鵬
摘 要:在強調“以學生為本”和強調學生主體性發展的現代教育理念下,我們必須做好對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幫助他們形成對自我、對職業、對人生的正確認識,這是體現學生本位和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一個關鍵途徑。文章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教學工作經驗,首先簡單分析了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概念與意義,然后主要以高中地理學科為例,就如何滲透對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能對中學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提供參考。
一、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概念與意義
“生涯”這簡單的兩個字,在概念上是較為宏觀的,其包括了人生整體的發展歷程,除了工作與職業,還涵蓋個人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活動與經驗歷程。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微觀的角度來解釋“生涯”的概念,如一個人的職業發展、職業歷程、職稱、職業成就等。就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來說,生涯不應僅局限于職業領域,還應涵蓋職業以外的其他生活領域,是個體完整生活的發展歷程。
高中可以說是一個人生涯當中的首個規劃點,也是也個人生涯當中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高中時期的學生在身心和思想上都更加成熟,而且具有了較強的自我思維,有能力對自己的人生做出規劃,如將來要從事什么樣的職業,要去到哪些地方,要實現哪些個人目標等,這可以為他們的學習、成長和發展提供明確的方向、動力。因此,我們必須引導高中生做好生涯規劃教育,幫助他們形成對自我、對職業、對人生的正確認識,這對學生的整個人生來說都具有深遠、積極的影響。
二、如何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滲透
1.開闊學生的心胸、眼界
一個人的生涯是否豐富、精彩,與其自身的心胸和眼界具有直接的關系,如果一個人的心胸和眼界狹隘,他就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而相反,如果一個人具有寬闊的心胸和眼界的話,他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事物就會更多,其人生觀、世界觀也就會發生明顯的改變,這樣一來其生涯的規劃和追求也就不會限制于眼前。所以,在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利用好學科的特質和優勢,開闊學生的心胸、眼界,引導他們放眼更大的世界。
例如,在“旅游景觀的欣賞”這一章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國內外的一些著名旅游景點展示給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將音、畫結合起來讓學生實實在在地看到各國、各地的美,產生向往之情,同時要向學生介紹各個地方的文化、風俗特點,讓學生容納、接受,并認識到文化多樣的重要性,這能夠使學生對世界、對人生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有利于他們對自己的生涯做出更精彩、更豐富的規劃。
2.引導學生形成對職業的多樣化、客觀認識
職業規劃是生涯規劃當中的一個主要內容,因為在當前的時代和社會環境條件下,我們人人都需要從事自身的工作,這既是為了滿足生活需求,同時也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高中生由于處在相對封閉的學校環境當中,所以對社會職業的認識非常有限,這有礙于他們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做出規劃,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形成對職業的多樣化和客觀認識。
例如,在“區域經濟發展”這一章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基于當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產業現狀,對學生進行各種職業的介紹,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不對職業產生任何的狹隘認識與偏見,要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長和興趣愛好,規劃自己的職業。
3.鼓勵學生敢于追求理想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適當脫離教材內容,開展一些主題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如將來想去什么地方看看,了解什么地方的人文風俗,想要從事什么樣的職業等,并鼓勵他們敢于追求理想,將自己的生涯規劃變為現實。
如何為高中生提供全面的指導,幫助高中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促進高中生的終身發展是我國高中教育的追求之一,為此我們必須在地理等學科的教學當中,滲透對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涯做出良好的規劃,并為之努力學習、奮斗。
參考文獻:
[1]馮冬怡.構筑高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讓學生學會選擇[J].中小學管理,2016(12):14-16.
[2]楊 群,陳劍云.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影響因素調查分析及建議[J].浙江教育科學,2016(4):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