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松



摘 要:為了促進河南省2020年用水總量控制目標有效落實,很有必要對2020年的目標值進行細化分解。基于此,該研究建立了年尺度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方法和上級行政區域指標向下級行政區域分解的方法。利用該方法,將河南省2020年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到2016—2020年,并量化出每年各市的具體指標值,以期為河南省開展用水總量控制管理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用水總量控制 年尺度 指標分解 方法 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a)-0188-03
為了使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相協調,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011年國務院發布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1],確立了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分別從水量、節水和水質3個方面進行最嚴格的控制和管理[2],使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3]。用水總量控制“紅線”位居“三條紅線”之首[4],是三條紅線中最敏感,最重要的控制指標,是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龍頭[5]。為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水利部組織有關單位開展用水總量指標的分解確認工作,將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至各省級行政區。先后印發了《關于認真做好水資源管理控制指標制定工作的通知》(辦資源(2011)420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控制指標分解確認工作的通知》(辦資源[2012]35號),要求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全面推進指標分解協調工作。基于此,該文建立了年尺度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方法和上級行政區域指標向下級行政區域分解的方法,將河南省2020年用水總量指標分解到2016—2020年,并分解出每年各地(市)的具體指標值,以期為河南省開展用水總量控制管理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
1 用水總量控制的內涵
區域用水總量控制的內涵是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和水資源特點,確定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相適應[7],它是對一個地區用水定量化的宏觀管理。其目的在于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節約[8]。從控制對象看,用水總量控制應從供水一用水一耗水一排水各個環節展開。
2 用水總量控制的維度
對于區域用水總量控制,可將其劃分為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對于空間維度,一般劃分為4個層次:全國—省(區)級總量控制、省(區)級—地(市)級總量控制、地(市)級—縣(市)級總量控制和縣(市)級—最終用水戶的總量控制。省級行政區域應以水利部分解的指標作為本級控制指標,并將指標向所屬的地(市)分解;地(市)級行政區域以省級下達的指標為目標,在所屬的縣(區)分解指標;縣(區)進一步將地(市)下達的指標向最終用水戶(灌區、企業、機關事業或個人)分配,形成自上而下的逐級分配體系。對于任一個空間層次的用水總量控制,同時還需考慮時間尺度上的用水總量控制,即總量控制的時間維度。時間維度的劃分體現了總量控制的動態性和對水資源時間變異性的考量,主要劃分為不同年份的控制指標和年內各月、旬的總量控制指標。
3 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方法
3.1 年尺度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量化方法
從時間尺度來看,要使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落到實處,必須對國家制定的5年尺度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進行細化,確定出各年的用水控制指標,具體計算公式如下[9]:
式中,—規劃階段的第一年,如2011年、2016年。—規劃階段中的任一年。以為例,
調整系數的計算如下:
式中,—規劃前一年(即現狀年)的用水總量目標值,—規劃最后一年的用水總量目標值。以年為例:
3.2 上級行政區域指標向下級行政區域分解的方法
影響用水總量控制的因素較多,包括地區的水資源現狀及開發利用狀況,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用水行業產業結構及水生態環境狀況多個方面,且各因素之間關系復雜[10]。該文選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農田畝均用水量、地區人均生活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3個因子分別從農業、生活和工業用水3個方面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區的水資源狀況、產業結構和經濟技術水平差異。其原理是將某地區的用水總量控制標準按比例進行分配,其比例為該地區所屬下級各行政區域現狀用水量占該地區用水總量的比例,同時考慮地區及其下屬地區的農田畝均用水量、人均生活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的影響,具體計算公式如下[11]:
式中,—下屬各地區規劃期各年用水總量目標值,—某地區規劃期各年用水總量控制目標,—某地區現狀年用水總量,—某地區下屬各地區現狀年用水總量,分別為某地區的現狀農田畝均用水量、地區人均生活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為某地區下屬的各地區現狀農田畝均用水量、地區人均生活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為某地區的現狀農業、生活和工業用水所占百分比。
由于方法的局限性,計算出的各下屬地區總量指標之和可能不等于該地區的控制目標,因此,需要進行修正,引入比例系數,將各下屬地區的計算指標乘以比例系數得到最終分配指標。
4 河南省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
4.1 河南省水資源概況
河南省位于我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地理位置優越,古時即為驛道、漕運必經之地,商貿云集之所[12]。橫跨黃河、淮河、海河、長江4大水系,境內1500多條河流縱橫交織,流域面積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493條[13]。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785 mm,相當于1296 億m3水量,僅有24%的水量形成了地表河川徑流[14],長期以來,水資源嚴重緊缺。人均水資源量約為352 m3,是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6%[15],遠低于國際公認的水資源緊缺標準,屬于資源型嚴重缺水地區。隨著全省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短缺和水生態環境惡化已成為制約河南省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瓶頸[16]。
4.2 河南省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量化
為了使用水總量控制管理制度能夠在河南省各地(市)量化考核,有效評價各地(市)用水總量控制管理目標的完成情況,需對現有的省級5年尺度指標進行細化。其基本思路是:先根據年尺度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量化方法,計算出河南省2016—2020年的目標值。然后利用上級行政區域指標向下級行政區域分解的方法將河南省各年的用水總量指標分解到各地(市)。
4.2.1 河南省年尺度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量化
利用年尺度用水總量指標量化方法計算的河南省2016—2020年的用水總量目標值見表1。用水總量調整系數逐年增大,直到2020年調整為1。2016—2020年的目標值依次為264.43億m3、268.86億m3、273.29億m3、277.72億m3和282.15億m3,逐步達到2020年的控制目標。
4.2.2 用水總量指標向各地(市)的分解
將河南省各年的用水總量目標向各市分解時,現狀2015年各市的用水量現狀值來源于河南省水資源公報(見表2)。各市現狀用水量大小依次為:南陽>鄭州>周口>新鄉>信陽>濮陽>商丘>安陽>開封>洛陽>焦作>平頂山>駐馬店>許昌>鶴壁>三門峽>漯河>濟源,全省2015年實際用水總量222.837億m3 ,低于國家制定的標準260×108 m3,說明在2011—2015年期間,河南省用水總量控制效果良好。
考慮農田畝均用水量、人均生活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及農業、生活和工業用水所占百分比,采用上級行政區域指標向下級行政區域分解的方法計算出的2016—2020年各市的用水總量控制目標值見表3。各市在2016—2020年間,分配的水量多少依次為:南陽>鄭州>周口>商丘>信陽>新鄉>安陽>開封>洛陽>濮陽>平頂山>焦作>駐馬店>許昌>鶴壁>漯河>三門峽>濟源。居前5位的是南陽、鄭州、周口、商丘、信陽5市,分配的水量均達到20 億m3以上,分配的水量占全省總水量的44%,應是用水總量控制的重點地區。分配水量最多的南陽市,所分配的水量是分配水量最少的濟源市的10.06倍,這主要是由于城市規模及經濟結構差異等因素導致。
對比2015年各市現狀用水量與各規劃年用水量目標值,可以看出:焦作、濮陽2市的現狀用水量超過2016—2018年的目標值,與2019年、2020年的用水目標值極為接近;鶴壁、三門峽、濟源的現狀用水量與2016—2020年的目標值較為接近;對于以上5市,應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強用水管理,加大節水力度,以保證2020年用水總量控制目標的實現。其余各市現狀用水量與各規劃年的目標值相比較,具有一定的用水空間,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科學安排生產生活、工業、農業及生態用水,確保2020年用水目標的實現。
5 結語
該文結合國家制定的用水總量控制目標值,嘗試建立了年尺度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量化方法和上級行政區域指標向下級行政區域分解的方法,并對河南省2020年的用水總量控制目標進行細化分解,給出各市2016—2020年各年的用水總量目標值,可為河南省開展用水總量控制管理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
對年尺度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量化,可促進國家制定的5年尺度的控制目標有效落實。
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量化在實際中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該文從簡潔實用的角度出發,考慮了農業、生產生活、工業等主要因素,給出基本的研究方法。為了進一步提高精度,還應對規劃期各年的降水量進行預測,結合各年水資源豐枯情況對系數進行修正,以提高精度。
該文初步提出了年尺度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量化方法和上級行政區域指標向下級行政區域分解的方法,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同時,為了有效落實用水總量控制管理,還需要采取相應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大地區節水改造力度,對達到或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新增用水等。
參考文獻
[1] 王小軍,高娟,童學衛,等.關于強化用水總量控制管理的思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11):221-225.
[2] 楊永生,溫天福,劉聚濤.基于用水總量控制的水資源承載能力分析研究——以贛江袁河流域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1(3):27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