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茂林
摘要:泰國漢語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泰國中學開設漢語課程的學校不斷增加,但是漢語教學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材選用參差不齊、考評沒有統一標準、教師隊伍素質不高等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泰國中學漢語教學現狀,以筆者自身教學經歷為基礎,提出了完善教學大綱、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統一教材和激發學生學習漢語動機等方法,希望可以為泰國中學的漢語選修課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泰國;漢語教學;選修課
近年來,中國與泰國的關系深入發展,兩國交流日益加強,漢語教學事業在泰國蓬勃發展。目前,泰國學校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把漢語設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全泰國開設漢語的大中小學已達3000多所;在校學習漢語的人數達到100多萬;漢語已經成為僅次于英語的第二大外語;越來越多學生把留學目的地從歐美轉向中國,因此,漢語教育事業在泰國的發展具有無限的潛力。雖然漢語課程早已開設,但是泰國的漢語教學缺乏一套完善的、可行的教學大綱;不同的級別、不同類型的學校在漢語課程設置上沒有統一的標準,漢語的教學學時、教材選用和考評標準都是根據自己學?;蚪處煹陌才胚M行。同時,在課程設置上,漢語課常被設為選修課,一周一次或兩次。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泰國目前漢語教學沒有系統性、教材混亂、考評標準不一等問題。因此,泰國的漢語教學急需一套完善的、系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標準。
一、泰國中學漢語選修課教學現狀與問題分析
在泰國的漢語教學中,根據學校或學生的需求,漢語課設置為必修課和選修課。目前,泰國中學的漢語課程多設置為選修課,根據每個學校開設外語課語種的不同,學生可以從漢語、日語、韓語等語言中選修外語。在泰國中學教育中,除英語之外,漢語無論是在師資、教材、教育部合作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選修漢語課程的學生人數居多,但是漢語選修課的教學還不成熟,存在諸多問題。
(一)漢語選修課教學沒有一套完善的教學大綱
泰國中學是漢語教育的重要平臺,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泰國開設漢語課程的中學越來越多,同時選修課的數量大大超過必修課,選修漢語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然而泰國中學的漢語教學沒有統一遵循的教學大綱,因此,漢語課的課程設置、教學時長、教師對教材的選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評內容、考評方式以及考評標準等都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的標準。筆者所在的學校漢語均設置為選修課,課時為每周一次,教授對象為全校學生,即初一到高三六個年級,在泰國稱為M1-M6。教授內容為學校漢語辦公室指定的、由漢辦(國家漢語辦公室小組)提供的《快樂學中文》(M1-M3)、《快樂漢語,泰語版》(M4-M6),要求漢語教師每個學期完成4課內容的教學。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要求,漢語教師可以自行決定教學形式、考評形式和考評標準。
因此,出現了教學活動沒有標準可依,教學形式和考核標準自由靈活,從而導致學生的漢語水平參差不齊,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這些現象不僅是在筆者任教的學校存在,在其他學校也普遍存在。
(二)漢語教師水平參差不齊
泰國漢語教師隊伍復雜多樣,有泰國本土的漢語教師,包括大學漢語專業畢業的和泰國華裔;有中國公派漢語教師,一般在大學;有漢辦派出的漢語教師志愿者,如筆者等一行人;還有去泰國自行謀職被聘用的漢語教師等。復雜的教師結構雖然可以使漢語教學活動多樣化,但是教師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也帶來了很多弊端。
泰國本土的漢語教師很多是學習漢語專業畢業,直接到學校任教,許多人漢語水平不是很高也沒有漢語教學經驗;中國派出的漢語教師志愿者大多是本科剛畢業或者研究生在讀,雖然專業基礎知識比較扎實,但是缺乏實踐經驗,初期的教學效果不理想,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有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又要離任,換下一批志愿者來教學,如此循環往復;自行來泰國謀職教授漢語的教師大多水平一般。另外,泰國近年來漢語教師的需求量過大,現有的師資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以筆者所任教的學校為例,教學對象為1000余人,而只有一位中國漢語教師志愿者和兩位本土漢語教師。因此,學校在課程設置時,將同一個年級的兩個班級合并為一個班級,漢語設置為選修課,每周一次,同時漢語均設置為綜合課。這就導致了學生的漢語水平長期處于初級階段,不能進一步學習漢語。
(三)教材五花八門
目前,市場上泰國人學習漢語的教材有幾十種,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分別是,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的《快樂漢語》、《當代中文》、《實用漢語教程》、《跟我學漢語》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體驗漢語》等等,教材的選擇由每個學校或相關任教漢語教師自行選擇,教育部沒有規定統一使用的教材。因此,各個學校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門,難易程度、課程內容編排大不相同。尤其是選修課的教學缺乏適用的教材,導致泰國漢語選修課教學缺乏規范性,學生的漢語水平也參差不齊。
(四)學生缺乏學習動機
在泰國中學教育中,雖然漢語多被設置為選修課供學生選擇修習,選修漢語漢語課程的學生很多并逐年增加,但是學生選修漢語課的原因和動機不一。一部分人選修漢語是出于對漢語和中國文化感興趣,另一部分人則是出于不得已才選修了漢語,實際對漢語并不感興趣,從而缺乏學習動機。以筆者任教的中學為例,該校開設了漢語和日語兩門外語選修課,學生可以選修其中的一門。但是學校只有一位泰國的本土的日語教師,因此日語課有選修的學生人數限制,只有少部分人能夠選修日語。由于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從這兩門外語中選修一門取得成績來獲得相應的學分,很多學生便不得不選修漢語課。這部分學生學習漢語沒有明確的動機和學習目標,從而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泰國中學漢語選修課教學策略分析
面對如此復雜的漢語教學情況,要想達到理想的漢語教學和文化傳播效果,需要從很多方面入手來應對。筆者根據自己在泰國中學一年的教學經歷和相關的調查、訪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一)完善漢語教學大綱
首先,泰國教育部應及時制定完善的統一漢語教學大綱和標準并且嚴格要求各學校執行。其次,各個學校在沒有統一大綱的情況下,要至少保證本校漢語教學標準的統一,保證課程設置、教材的選用、教學內容和考評等方面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最后,漢語教師自己要多做研究與調查,一方面了解目前的漢語教學現狀和泰國漢語教學現狀,另一方面了解目前已經被廣泛推行的漢語教學大綱,從而在自己的教學中,即使沒有統一的標準,也能保持教學的科學性。
(二)提高漢語教師素質
面對教師水平參差不齊,首先,泰國教育部和各個學校在聘用漢語教師時應嚴格考核,保證師資水平。其次,對于在泰任教的漢語教師志愿者,國家漢辦在選拔時應嚴格考核,增加崗前培訓的時長和內容強度,保證志愿者們在被派出前對泰國中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同時自身的教學技能合格,從而能夠勝任在泰的漢語教學工作。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近年來中泰兩國經濟、外交、文化等方面來往密切,泰國人掌握漢語能夠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漢語教師可以以此作為動機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當然,由于中學生的特殊性,這一動機不足以激發所有的學生積極學習漢語。因此,漢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個人魅力,積極組織和開展漢語活動并鼓勵學生參加,傳播中國有趣的文化等,從漢語本身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習動機,以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三、總結
本文分析了泰國中學漢語選修課的教學現狀研究和教學策略,筆者從教學、教師和學生等不同層面提出了相關的建議,這也是筆者經過一年的漢語教學和研究所總結的經驗。在以后的漢語教學中,作為漢語教師,我們應該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努力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設計符合具體教學情況的教案,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蕊.泰國漢語教育概述[J].現代交際月刊,2012.
[2]丁念金.課程論[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商務印書館,2004.
[4]吳應輝.泰國促進漢語教學,提高國家競爭力戰略規劃[J].國際漢語教育,2009.
[5]張菁.結合任務型教學法的泰國大學漢語選修課教學設計[D].山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