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唯鶴
摘要:19世紀中期是英國近代以來重大經濟政策的轉折點,從此開創了其自由貿易的黃金時代,使英國進入了經濟騰飛的鼎盛時期。在這輝煌成就的背后有其深刻的歷史動因,即新經濟結構的構建要求及新興階級的熱衷爭取。正是在這些因素的相互影響下才開啟了自由貿易的新秩序。
關鍵詞:自由貿易;關稅;工商業資產階級
19世紀中葉是英國經濟貿易政策的重大轉折點,使其放棄了原有的關稅保護政策向自由貿易政策的轉變,即取消工業保護制度,允許工商業自由發展,實行低關稅和無關稅自由貿易政策。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高歌猛進,原有維護土地貴族利益的關稅貿易保護政策已經不能再滿足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的要求,他們進一步要求打開國內外市場和降低關稅,來實現他們商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然而,這卻威脅到土地貴族的利益,因為在實行保護關稅,只有利于土地貴族。而對新興的工業資本家來說則是極其有害的。可見,代表土地貴族利益的保護關稅制度已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自由貿易的形成也是這兩大政治集團之間斗爭結果的縮影。最終,自由貿易政策在英國確立,為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之起飛提供了必要條件,并開啟英國的維多利亞黃金時代。
英國自由貿易政策的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國經濟結構在19世紀上半葉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曾在19世紀就被譽為是世界工廠。從18世紀后半葉首先在英國爆發的工業革命,“使得英國完成了從封建小手工生產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變,從此邁入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門檻。”①并且其中一些生產部門憑借著技術的優勢脫穎而出,使其生產效率也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在國際方面,英國贏得了幾場對外戰爭的勝利,尤其是擊敗了歐洲霸主拿破侖帝國,使得在海外殖民地的競爭上排除了這一強大勁敵,更加促使英國肆無忌憚地進行海外擴張和貿易經濟掠奪。“在英帝國主義殖民達到頂峰時期,她所擁有的殖民地領土面積達到了約占全球面積的四分之一,并且這些殖民地散布在五大洲上。”②憑借著這些廣闊的殖民地,英國可以獲得源源不斷輸送的廉價原料,更為英國提供了一個廣大殖民地市場。儼然英國當時已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但是,在1825年的資本主義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經融危機把英國的經濟弊端和矛盾暴露的一覽無余。英國雖然通過工業革命進入大機器工廠生產時代,工業品的數量也比以前逐年倍增,但是最關鍵的市場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擴大。國內市場由于種種的關稅壁壘限制了其進一步的擴大和發展。不但使國內商品價格居高不下,下層階級一貧如洗,而且也使勞動力和工業原材料價格上漲,使得工商業資本家的利益嚴重受損,也嚴重阻礙了他們把資本投入擴大到再生產中。所以關稅壁壘已嚴重阻礙并滲透到了各階級的正常生產發展。此外,英國的海外市場分布也及其不均勻,市場分布不均勻的矛盾促使英國必須開發消費水平較高的歐洲市場。然而,當時歐洲各國普遍推行關稅保護政策。要打破歐洲國家的關稅壁壘,這就要求英國必須要首先付出相應的代價放棄關稅壁壘,從而才能進入歐洲市場。在這一時代的硬性要求下,廢除貿易限制已是勢在必行,這些從所未有的國內外形勢更加迫切要求其放棄經濟之鎖鏈,給予所適應時代要求的經濟新結構所需的建構空間。同時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捍衛自己的自由和利益,也積極投入到了爭取自由貿易的行動中。
從光榮革命后政權牢牢地掌握在那些大地主手里,他們用在議會中的政權的力量來維護他們的土地利益,因此徹底的反對自由貿易。對于發展成熟的工商業資產階級來說國家干預已是束縛的瓶頸,嚴重阻礙了其生產力的發展。貴族與工商業資產階級這兩大利益集團的斗爭貫穿于整個19世紀上半葉,其中矛盾的焦點是谷物法。在1815年,英國政府為維護土地貴族的利益而頒布了《谷物法》,規定國內市場的小麥價格低于80先令時,禁止外國谷物輸入,超過80先令才可自由進口。這意味著人為的提糧食價格。這項法案遭到其他階層的普遍反對,被稱做“階級的立法”。這就使得國內糧食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這對于工商業資本家來說無疑是非常的不利,因為糧食價格的上漲導致了勞動力價格的抬高,引起了資本家利潤的減少。實際上這里的工人薪酬抬高是相對的,因為高關稅壁壘和谷物法也使生活消費品和糧食價格上漲,使廣大工人的工資僅夠甚至不夠糊口,根本無力購買其它工業品。一位激進派議員在議會中提到,“在沃維克郡,工人工資平均每周不足11先令,而據估計,每個勞動者一年支付的食物和飲料稅達13鎊13先令6便士之多”。同時工人相當一部分剩余勞動被土地貴族掠取,直接影響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在生產方面,由于種種的關稅政策嚴重影響工業原材料的進口,由于征收原料稅,提高了加工商品的價格;再加上的國內外市場的限制,使得英國資產階級在國際經濟貿易的舞臺上更加處于不利的地位了。 資產階級為了打破這種限制困境與土地貴族進行了激烈的利益爭奪,他們對貴族堅守的最后的堡壘—谷物法發起了攻擊。于是在這一背景下,旨在推翻谷物法并大力鼓吹自由貿易政策的反谷物同盟在約翰的領導下于1838年9月在曼徹斯特成立,這一社會團體主要由工商業資本家組成,參加之人也被稱為曼切斯頓學派。在19世紀30年代曾廣泛活躍于全國各地的政治舞臺,他們的政治綱領是:“以建立地方組織,發表演說,印發傳單,向議會提交請愿書等合法手段,實現立即徹底廢除谷物法的目標”。③最終,在反谷物同盟和各個階級的最終努力下,1846年6月,英國議會最終先后在上院和下院通過了谷物法的廢除議案,英國的自由政策開始基本確立。隨后在谷物法廢除的影響下1849年議會最終廢除延續了近3個世紀的航海條例,至此,自由貿易政策正式在英國確立。馬克思也評價道:“谷物法的廢除,是19世紀自由貿易取得的偉大勝利。” 也可以說自由貿易政策的結果是通過各個階級付出極大的代價所努力爭取來的,在接受了自由貿易精神的洗禮后,英國又展現出了它那極強的迸發性,朝著日不落帝國又邁進了一步。
自由貿易政策是階級斗爭辛酸史和完善和建構英國經濟結構要求的這一背景下而興起的,使英國從此敞開了自由的大門,讓“世界工廠”的商品涌向世界各地。同樣的,世界市場的擴大又極大的刺激了英國工業生產的增長,使英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到了工業化完成時的19世紀中葉,英國的經濟實力已經達到頂峰,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性帝國。在19世紀70年代后,雖然由于德美等新興工業國家的競爭使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顯得不如過去那么有優勢力了,但自由貿易為英國開啟了一條經濟復興之路其意義是不可低估的,使它一直穩行于經濟霸主之地位,并這一局面直到一戰后才改變。
注釋:
①李新寬.國家與市場:英國重商主義時代的歷史解讀[M].北京:中央編譯局, 2015年,第115頁。
②Mahajan.British Foreign Policy.1874-1914.the Role of India [M].London Routledge.2002.P1
③高岱, 鄭家馨.殖民主義史: 總論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第77頁。
參考文獻:
[1]李新寬.國家與市場:英國重商主義時代的歷史解讀[M].北京:中央編譯局,2015.
[2]高岱,鄭家馨.殖民主義史:總論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社,2003.年。
[3]馬克思,恩格斯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中共中央馬列恩斯譯作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