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林
摘 要: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下,學生都認為物理是單方面的推算,卻不知道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界基本的運動規律。自然界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探索物理的世界理應充滿樂趣,如果只重視理論推演,會忽略物理知識和生活的聯系,而且難以使學生產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文章從物理與生活的聯系出發,探索物理規律現象,使學生了解物理在生活與社會中的作用,最終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一、從生活走向物理
物理這門學科的知識來源于自然和生活,觀察和實驗是它的基礎,從自身生活中熟悉的現象和已有的物理知識和經驗出發,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得到激發,是一種讓學生獲取物理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式。
1.從生活走向物理是我國科學教學的要求
教育已經成為當今應對國際競爭的一個重要策略,面對已經基本完善的各國教育體制,我國也不能無所作為。重大的教育改革也在我國進行了多次,以便于應對我國教育面對的挑戰,在國家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之后,為了培養善于應對國際競爭和科技需要的新型人才,改變了過去困難繁復的課程結構,構建了以人為本的均衡、綜合發展的新型教育,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會的思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為主要手段,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再一味注重理論演算,且當今高考也漸漸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趨向。
2.從生活走向物理是物理的自身特點
物理的基礎是實驗,與數學聯系密切,是一門需要嚴密的邏輯的學科。它與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息息相關,在物理教學中,將問題和社會、科技相聯系,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求知欲可得到激發,同時也培育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只有通過社會、科學發展的成果才能體現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走向物理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3.從生活走向物理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
(1)利用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物理的知識來源于自然,且可以做實驗,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也會逐漸變濃,且在平時生活中具有相當多與物理聯系密切的生活經驗,例如,下雪不冷化雪冷、用鉗子會更省力。在和這些生活經驗相結合后,學生更容易理解沒有準確形象的物理知識,形成新的概念,同時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更濃。
(2)讓學生積極地在生活中觀察和思考。學生的周圍存在著教材上的大部分物理知識,學生只要能積極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加以思考,會使學生的學習習慣得到良好的培育。
二、從物理走向社會
1.在實際問題中把學習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物理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使用,是一種知識遷移的過程,起到了檢驗學習成果的作用。學習就是為了應用,它的價值只有在實踐運用中體現價值。在讓物理走進社會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知識與經驗,解決問題,學習知識才能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
2.活學活用,動手實驗
在物理這門學科中,動手實驗能力也是舉足輕重的。教師應盡可能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運用自己的物理知識。讓學生動手安裝保險絲、一些簡單的電路,指導他們在校園里、生活中如何安全用電,并予以肯定,提高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
3.提出問題,在課堂中探究社會
在課堂上提出一些社會問題,引領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要求學生走出教室,離開學校,走向社會;在真正的探究中,定義這些問題,用社會的角度看待這些問題,做出調查與社會實踐,并加以總結,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得到增強。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教學實踐中的基本理念,物理不應是一門讓學生覺得無聊的學科,順應時代發展,改變教學方式,將會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他們以后的學習方法產生深遠的影響,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光勇.從生活走向物理 從物理走向社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4(4):26.
[2]汪顯和.從生活走向物理 從物理走向社會[J].中學物理,2016(13):2-4.
[3]石秀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