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巴州電視臺
【摘 要】在開展外宣工作的過程中,精心策劃是根本。通過對本地的新聞資源進行大力的發掘,通過良好的新聞策劃讓新聞做出特色、做出水準,為當地黨委與政府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關鍵字】外宣工作;新聞策劃;地方電視臺
俗話說“外宣揚名氣”。地方電視臺的稿件通過借助省臺、中央臺的平臺,可以有效的提高本地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改善投資環境,推動經濟發展,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方面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新聞外宣工作是地方電視臺的一項重要工作。
“做有準備之戰,打有把握之仗”。在外宣記者崗位上的5年工作經歷,筆者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做好新聞報道離不開新聞策劃,或者說策劃是做好新聞報道的一個好方法。
新疆巴州電視臺在過去沒有單設新聞外宣部,外宣工作作為電視新聞的一個重要部分,2012年以前長期處于滯后的狀態。從2012年起,在臺領導的推動下,電視臺抽調9名電視采編人員組成外宣辦公室。通過歷練外宣隊伍,精心做好外宣新聞策劃和拍攝;深挖潛力,結合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亮點、特點;從選題策劃、新聞價值、新聞角度、拍攝剪輯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和把關,外宣稿件質量不斷提升。2016年,巴州電視臺全年共在新疆電視臺播發新聞稿件882余條,其中,在《新聞聯播》發稿301條,這兩項指標均連續五年在新疆15個地州市保持第一。
2012年以來,巴州電視臺外宣發稿量從全疆排名第七到全疆第一,從之前的每年上稿300多條,到全年發稿1000多條,增加了3倍,巴州電視外宣也已經連續五年發稿位列全疆第一,實現了五連冠。
在開展外宣工作的過程中,精心策劃是根本。通過對本地的新聞資源進行大力的發掘,通過良好的新聞策劃讓新聞做出特色、做出水準,為當地黨委與政府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掌握外宣主動權,搶抓時機,主動策劃
“新聞策劃”是在新聞事件發生后,報紙、電臺、電視臺領導、編輯、記者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采訪、撰稿和編輯、播發工作而制定的工作計劃、安排。它首先必須遵守新聞的真實性等原則,決不允許脫離新聞事件本身而另謀它圖。其次,還應該具有科學性。第三,他還應該具備可操作性。
二、做好外宣工作首先要吃透上情
只有解決好了“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才能做到準確的策劃新聞、采訪新聞。根據中央臺、省臺不同時期、不同報道的具體要求,有針對性地策劃選題和組織采訪。
為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努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打開通往中亞及歐洲各國的貨運通道。自2014年3月新疆開通首列西行國際貨運班列至今,已累計開行328列。2015年7月29日,裝載近千噸1.4-丁二醇(簡稱BDO)的西行國際貨運班列從庫爾勒發出,前往德國杜伊斯堡,實現了我國液體化工產品通過鐵路向歐洲運輸的首創。提前溝通了解到這個消息后,記者搜集掌握了大量關于西行班列的資料。當天,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報道,通過現場出鏡,對各環節的采訪,報道順利在新疆電視臺,中央電視臺播出,并受到了相關行業的關注和肯定。
三、做好外宣工作其次要搶抓時效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時效性也是新聞的生命,要根據中央臺的約稿要求,在第一時間內完成采訪、上傳,這樣才能確保在第一時間播出新聞,確保新聞時效。
2015年,10月20日上午10時12分,由烏魯木齊開往庫爾勒的Z6502/3次列車,滿載907名旅客駛出烏魯木齊南站,開始了“南疆之星-天鵝號”城際列車的首趟之行。記者從鐵路部門提前的通氣會上了解到這一新聞后,當天早早守候在庫爾勒火車站,“南疆之星-天鵝號”城際列車一到站,就對旅客進行了第一時間的采訪,還體驗采訪了城際列車的內部空間。采訪一結束,直奔電視臺傳稿子傳圖像,趕上了新疆電視臺新聞聯播的播出。
同時,在南疆之星開行的一段時間后,我們深入庫爾勒火車站沿線,采訪了大量鮮活的素材,精心篩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并積累了大量翔實的統計數據,做出了《“南疆之星”城際列車開行滿月 安全運送旅客超過14.3萬人次》、《“南疆之星”開行 庫爾勒跨入城際鐵路時代》等近十篇報道,全部在新疆電視臺播出。
四、組織精兵強將具體實施
術業有專攻,新聞有要求,必須根據選題的不同類別,安排不同專長的記者采訪不同題材的新聞,做到有備而為,這樣才能打好有準備之仗。為做好外宣,巴州電視臺擬定了工作計劃,制定了外宣工作量化考核標準,將外宣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具體部門到每個人頭;建立了領導責任制和外宣鼓勵辦法等一系列的競爭激勵機制,獎罰分明,有效地調動了采編播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做好外宣工作奠定了基礎。
從事外宣工作以來,一線采編記者堅持“走轉改”,經常性深入基層、發掘新聞亮點,五年來,上百次下縣走基層,深入若羌、且末、輪臺、巴音布魯克等地,采訪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農牧民生活現狀。抗洪搶險、沙漠救援、牧民轉場,哪里艱苦、哪里有危險,哪里有突發的新聞,我們的腳步就到哪里。
2016年,先后組織策劃采寫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新業績》、《貫徹總目標》、《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子認親戚》、《訪惠聚》、《新思路再動力》等主題性宣傳報道,新聞記者深入最基層,深入第一線,走進群眾實際生活,策劃采寫了一批冒熱氣、接地氣的新聞稿件,用畫面和聲音,將巴州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扶貧、民生等方面的新氣象、取得的新成就上傳新疆臺、中央臺,極大地提升了大美巴州的對外形象,提高了巴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同時,為了加強與上級媒體的溝通、互動。我們臺還定期派出采編播人員到新疆電視臺輪訓學習,提高了采編播人員的業務水平。
五、找準策劃切入點,加強對地方特色新聞題材的關注和挖掘
對外宣傳核心競爭力是區域特色。正如任何一個企業在廣告宣傳時都希望樹立一個銘刻有自己企業標識的形象或文化一樣,對外宣傳也要設計和樹立一個形象,讓別人一提起你就能聯想到屬于你的特質。
地方臺不同于央視和省級電視臺選材地域廣,絕大部分外宣片子只能就地取材。我們認為地方臺的外宣工作應立足于地方特色。每一個縣市、地區都有自己本地的民俗、民風,人文、地理、歷史,經濟發展方面也會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只要做好做深,都是外宣拍不完的題材。本地特色不要被地方狹隘的思想束縛,要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東西做深、做透,要把特色變成優勢、變優勢變成品牌、不斷提升外宣影響力。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面積達48.27萬平方千米。當地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還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另外,巴州和靜縣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是中國第二大草原,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巴州博湖縣境內的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內陸淡水湖;巴州若羌縣是中國紅棗之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連續七年位列西部十二省區之首,全球最大的硫酸鉀生產基地也在當地的羅布泊鎮。同時,巴州的文物古跡,旅游資源都非常豐富,樓蘭遺址、米蘭遺址、小河墓地、焉耆七個星佛寺遺址、馬蘭基地、阿爾金山、羅布人村寨、天鵝湖、塔里木河等都在巴州境內。
近年來,我們拍攝的《冬季到庫爾勒看天鵝》、《新疆:3000只天鵝返回巴音布魯克天鵝湖》、《羅布泊成為全球最大硫酸鉀生產基地》、《樓蘭古城的守衛者》、《博斯騰湖水位下降 亟待保護》、《博斯騰湖出現推冰奇觀》《塔里木河生態輸水》等新聞在上級媒體紛紛播出,產生了積極影響。巴州的新聞資源非常豐富,因此,抓好本土特色新聞題材挖掘,體現鮮明的地方特色,一定能做出好新聞。
六、進一步完善重大突發事件的宣傳預案
突發事件的應對,是地方臺外宣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地方電視臺要在激烈的競爭態勢中保持優勢,立于不敗之地,就應在突發事件的宣傳報道中不失語、不滯后。
由于突發事件發生很突然,公眾對信息無法預知,地方電視臺發揮好其就近的優勢,第一時間深入現場,將信息準確及時的傳遞出來。不僅做到了正確的輿論引導,也拓寬了外宣宣傳的渠道。
2012年,6月30日5時7分,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交界發生6.6級地震。地震造成州直9個縣市、94個鄉鎮、64569人受災,35人受傷。巴州電視臺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到達和靜縣鞏乃斯鎮地震現場,當天全程記錄事態的發展情況,把災情及時告知給觀眾。
第二天,又分派四路記者報道賑災情況,將政府救援和醫療單位進駐,以及交通恢復、災民安置,災后重建等信息,全方位的呈現給了受眾。
同時,快速開通防震減災專欄,及時傳達地震防御措施,培養公眾防御災害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重大突發事件的社會關注度極高,這對一個地方的形象而言既是嚴峻的考驗和挑戰,但其中也蘊含著機遇。若能全面總結并及時、有效地引導各級主流媒體深入報道黨委政府處置事件的成功經驗、特別是事后及時建立的具有普遍意義、甚至開創性的長效機制,就能轉“?!睘椤皺C”,從而樹立、擴大一個地區的正面形象。
總之,外宣上稿是地方臺綜合能力的反映。只要堅持不懈,拓展思路,掌握和運用好新聞策劃,反映鮮活的基層實際生活,繼續加強對外宣工作的重視,那么外宣的路子一定越走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