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娟+何奎
遼寧工業大學 管理學院
【摘 要】可穿戴技術其最核心的理念是讓人們能夠更便捷的使用智能化設備而感覺不到它的特殊存在。智能移動醫療設備是把可穿戴技術應用于健康領域,對用于身體情況的檢測、運動數據的統計及健康狀況的改善設備的統稱。隨著移動醫療的強勢興起、智能傳感技術的發展以及個性化健康觀念的普及,智能醫療設備近年來發展迅速,其中與健康醫療相關的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已成為最有前景的產品之一。調査小組為了解智能移動醫療設備的發展前景,以及影響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在遼寧省發展的因素,進行了“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市場調查分析”。本次調査在遼寧省沈陽市、大連市、錦州市、撫順市等地區采用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調查法。利用微博、微信、貼吧等傳播工具發放問卷,最終利用各種相關軟件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整理、篩選。在此期間,從圖書館和互聯網上,收集了相關的資料,進行了文獻調查。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共發出調查問卷707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0份,本次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85.7%。調査采用科學的抽樣方案,綜合運用多種統計分析方法, 結合宏觀社會背景與微觀數據分析, 從智能移動醫療設備的消費者出發, 分析消費者潛在需求與購買潛力及智能移動醫療設備的發展前景。本次調查發掘了智能移動醫療設備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移動醫療;智能移動醫療設備;SPSS分析;SWOT分析
引言
在國內,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在醫療和互聯網領域同樣掀起新高潮,其關注度、需求度都在不斷提升,用戶的使用滿意度較高。現今患者的病情更加復雜多樣化,對維持身體健康的意識在不斷提升,對于智能移動醫療設備的需求在擴大。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2016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達到74.2億元,另外到2018年,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規模將達到184.3億。當前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在掛號、輕問診領域逐漸已巨頭壟斷,資本活躍度有所降低;但在醫藥電商、診療服務平臺、健康管理等細分領域,仍將存在大量市場空間。
一、存在問題
(一)醫療監管問題
從事智能移動醫療設備產品研發還有一個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外部因素,就是醫療監管。醫療設備的監管非常嚴格,認證周期非常漫長,截止到目前,iPhone是唯一獲得FDA認證的智能手機,主要原因在于iPhone型號少,可管可控。2013年9月,FDA正式發布了移動醫療應用(MMAs,mobilemedicalapps)監管指南。FDA重點監管的移動醫療APP有兩類:被用作已受監管的醫療器械輔件的APP,如某個APP可使醫護人員用其在智能手機或移動平板電腦上查看PACS中的圖像而對患者做出診斷;能將移動平臺變成一個監管醫療器械的APP,如某APP把智能手機變成一個心電圖儀,以檢測異常心律或確定患者是否心臟病發作。
(二) 安全隱私問題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提高,智能移動醫療設備有更加廣泛的需求基礎,健康醫療設備會成為必需消費品。據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大約有9千萬無線智能式健康傳感器應用在醫療電子領域,這個數字比2014年增長了40%。按照GSM對移動醫療行業測算標準,到2016年,中國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將接近70億元。智能移動醫療技術在未來醫療行業所發揮的潛在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在智能移動醫療設備日益風靡的未來,個人健康信息有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被泄露出來。如果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不能得到妥善解決,智能移動醫療設備的產業發展就只能以犧牲用戶權益和侵犯公民權利為代價。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可記錄的數據量越大、可獲得的個人隱私越多, 信息安全隱患就越大。換句話說,如果你使用這種智能移動醫療設備時間越久,關于你個人一切的一切都將無處遁形,包括健康情況和生活偏好等,隨時都可能被泄漏從而導致他人違法使用。智能移動醫療設備當前作為最貼近人體實時監測健康數據的裝置,其監測得到的數據是人體最為隱秘的信息之一。但基于當前行業缺乏統一安全標準,用戶數據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時基于用戶在數據安全意識上的缺失,用戶的隱私權面臨極大挑戰。
(三)數據不準確性
智能移動醫療設備為人體健康大數據的監測提供技術的支撐。但在數據的精準線、對復雜病況的科學識別上,仍有較大的難度,從而導致用戶對監測數據的不信任。誤差較大的數據進而影響后向的可操作行。人類對健康的需求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中國醫療設備一方面給智能移動醫療市場升溫加熱,另一方面,健康醫療行業的專業性以及對數據準確性的高要求,又成為智能移動醫療設備與醫療結合的障礙之一。如何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數據分析的可靠性,是智能移動醫療設備面臨的技術難題。目前智能移動醫療設備主要通過傳感器獲取人體相關信息,而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傳感技術整體有待提高,標準有待統一。
安全性是大部分消費者在使用移動支付方式之前最大的顧慮,主要問題有身份信息被盜、手機和個人信息被盜、交易時個人信息被攔截、手機被黑以及支付服務提供商被黑等等。然而,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在支付安全方面卻有著諸多優勢。首先,大部分智能移動醫療設備都配備了至少一個生物特征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往往能夠用來確認用戶的真實身份,除了被蘋果和三星廣為使用的指紋傳感器之外,還有識別用戶心率的Nymi腕帶等搭載先進傳感器的設備,這些設備所讀取的生物特征都是獨一無二的,當然也是能夠在用戶進行移動支付時來充當身份驗證手段。
二、優勢與機會
(一)優勢
目前市場上與醫療健康相關的智能移動式傳感器主要有兩大類:一個是體外數據采集,主要通過帶G-sensor的三維運動傳感器或GPS獲取運動狀況、運動距離和運動量。第二是通過體征數據(如心率、脈率、呼吸頻率、體溫、熱消耗量、血壓、血糖和血氧、激素和BMI指數,體脂含量)監測來幫助用戶來管理重要的生理活動。通過這兩種方式就會收集到每個不同的個體的數據而整合成為一個大型的數據庫并上傳到云端。在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將監測到的個人數據上傳至云端后,用戶的數據放到已有的數據模型中進行分析,并做縱向和橫向的比對。
在2015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智能醫療與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分會場上,ARM首席執行官Simon Segars更是提到了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在未來醫療領域內產生的一大價值,即降低醫療成本。比如那些身處偏遠山區的慢性病患者,基于遠程醫療技術,在借助醫療級別的智能移動醫療設備,能夠及時獲得醫療信息與醫療支持,使他們省去一趟趟大老遠跑到醫院檢查的成本。同時,患者還可以通過醫療智能移動醫療設備,經常與主治醫生保持穩定的聯系,溝通交流病情,更好地遵照醫生的吩咐服用藥物、生活等,這不僅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惡化,還可以由此降低就醫頻次,減少醫療費用。
(二)機會
隨著“互聯網+醫療”深入推進信息化,以及“健康中國”建設的全面提速,作為互聯網醫療細分領域的智能移動醫療設備有望步入快速發展期。從國務院、科技部到衛生部、工信部,都推出了“十二五”規劃期間重點扶持移動醫療的政策,作為移動醫療中最主要的載體,智能移動醫療設備的市場化過程中必將獲得國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①智能移動醫療設備集智能化、數字化和移動化為一體,信息的交互性強,為用戶提供便利的信息溝通和全新的體驗。②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市場機遇大,可以適合于各年齡階段的人群,特別是像老人、兒童、減肥等特殊人群。③智能移動醫療產品的體感控制為用戶提供與智能終端更加便利的交互方式以及更優秀的交互體驗。智能移動醫療設備的強優勢將備受消費者青睞。
人們觀念的轉變和對健康方面要求的增加,使民眾對智能移動醫療設備的要求更為迫切。我國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的爆發造成醫療需求的急劇增長。據權威機構統計,65歲以上的老齡人患病率約是15-45歲青壯年的3-7倍,中國不斷加劇的老齡化問題是醫療保健市場增長的基礎。隨著空巢化趨勢與獨居老人數量的增加,能夠實現遠程實時控制的智能移動醫療設備需求量會不斷增加。而根據衛生部的數據,慢性病發病人數也在快速上升,全國確認患病者就有2.6億人左右,并且慢性病的死亡率已經占到總死亡率85%,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慢性病的高負擔期。對慢性病的亞健康指標的測量診斷有利于及時控制與治療,因此,能夠讓這些人及時知曉自己的病情,并進行自我管理及約束迫在眉睫。與此同時,我國正面臨著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老年社會,據統計,預計到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同時,我國目前有約3000萬哮喘病患者、9700萬糖尿病患者和6500萬慢性心臟病患者,慢性疾病診療的需求越來越大,這給本就緊張的醫療資源帶來了很大壓力。而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在信息監測、診斷等方面的優勢無疑將有極大的應用前景。
三、結語
總體來看,智能移動醫療設備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前景廣闊,很可能是一項在根本上改變人類醫療健康的新技術。一方面,我國人口老齡化造成醫療需求的急劇增長;另一方面,我國醫療資源供給嚴重短缺。供需缺口為移動醫療帶來機遇,而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的高速發展又為移動醫療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未來,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將不僅接受藥物治療,還接受包括遠程監測、遠程治療方案調整、生活方式管理、智能式給藥在內的整體疾病管理方案。智能移動醫療設備應用于健康醫療領域,使醫療照護空間得到了拓展,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設備對個人數據的采集也為醫護服務的個性化和精準化提供了可能。與此同時,智能移動醫療設備應該服務于主流臨床流程。僅提供單純的數據采集功能很難激勵用戶的持續參與,只有服務于主流臨床流程,使之成為能有效提供健康醫療服務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通過智能算法的處理分析或者由專業醫療人員進一步提供有益見解,向用戶反饋有臨床意義的信息和可執行的行動指南,幫助用戶改善健康,才是智能移動醫療設備及移動醫療應用獲得可持續發展和廣泛采納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姜琛凱.新常態下智慧養老生態鏈的構建-基于供需視角的分析框架及路徑選擇 [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8)
[2] 呂增光.基于Apple Watch及蘋果在遠程移動醫療上的探討 [J].科技創新導報,2016,(4)
項目來源:
本文為遼寧工業大學2017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702009)
作者簡介:
高玲娟(1995——),女,漢族,安徽安慶市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市場營銷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