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朝霞,歐國英,唐海臏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湖南永州425006)
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療效
段朝霞,歐國英,唐海臏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湖南永州425006)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防中,氯吡格雷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84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噻氯匹定治療,觀察組患者則在介入術前接受氯吡格雷治療,維持至介入術后半年,觀察兩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及用藥治療前后血栓素B2水平。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例數為2例,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的9例,用藥12 h后血栓素B2水平為(63.15±10.06)%也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75.48±11.69)%的水平,兩組患者的相關數據經對比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防中具有較好效果,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氯吡格雷;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不良事件;預防目前,冠心病在我國的發病幾率正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在冠心病臨床治療中,介入治療是最為常用的治療方法,特別是在冠狀動脈出現閉塞的患者治療中具有極強的優越性。但是,介入治療容易引發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給患者預后帶來不利影響[1]。氯吡格雷是一種ADP受體阻滯劑,可有效防治血栓[2]。此外,氯吡格雷也是抗血小板藥物,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積聚[3]。本院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預防中應用氯吡格雷,收到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后均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且接受介入手術治療[4]。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59.5± 19.5)歲,病程3~19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例,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10例,穩定性心絞痛患者9例,陳舊心肌梗死患者4例;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58.5±17.5)歲,病程4~21年,陳舊心肌梗死患者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例,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8例,穩定性心絞痛患者11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在介入術前接受300 mg阿司匹林(瑞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291)及250 mg的噻氯匹定(成都恒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082)進行治療,在介入術后每天接受100 mg阿司匹林治療1次、75 mg噻氯匹定治療1次。觀察組患者在介入術前接受300 mg阿司匹林與600 mg噻氯匹定治療,在介入術后每天接受100 mg阿司匹林治療及150 mg噻氯匹定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治療3 d之后將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2)的劑量調整為75 mg,兩組患者的用藥治療療程均為6個月[5]。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在預防治療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并且對比兩組患者在服藥治療前后血栓素B2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得數據均經由SPSS19.0軟件包加以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照組患者有3例出現出血,4例出現缺血,2例出現血栓,共有9例患者發生心血管不良發生事件,而觀察組則僅有2例患者出現心血管不良發生事件,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4.8%,遠低于對照組患者21.4%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2.2 兩組患者血栓素B2水平對照組患者與觀察組患者在用藥治療之前血栓素B2水平差異并不明顯,但是在用藥治療6 h及12 h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栓素B2水平出現了大幅下降,且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的血栓素B2水平經對比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栓素B2水平對比(x±s)
冠心病主要是患者的冠狀動脈位置出現了粥樣硬化,進而導致患者的冠狀動脈出現了嚴重的堵塞現象,患者在患上冠心病之后,會出現心肌缺血、缺氧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出現休克甚至是猝死[6]。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及相關科技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臨床治療也處于不斷發展中,介入治療就是目前冠心病臨床治療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7]。介入治療主要是在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或皮膚上切較為微小的切口,從而打開一條微小通道,這樣就可以對患者的血管腔等發病部位進行介入。介入治療的創傷相對較小,麻醉范圍也并不大,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療中所要承受的痛苦,安全性也較高。但是,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有可能會出現血栓,這樣會導致已經開通的血管再次出現閉塞,甚至導致新的心血管疾病發生,這對于患者的后續治療與康復極為不利[8]。因此,預防冠心病介入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就變得很有必要。
在傳統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預防治療中,醫護人員通常選用的藥物為噻氯匹定,但是有時會出現預防效果不佳的現象,導致預防治療的效果難以得到保證。氯吡格雷是目前臨床中常用的一種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氯吡格雷可以與血小板膜表面的ADP進行結合,這樣就可以保證FIB無法與糖蛋白相結合,進而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有效抑制。與此同時,氯吡格雷還可以對患者體內的PDES活性進行較好的控制,進而對血小板凝聚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不良反應相對較少,藥物效率也較高。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在心血管不良事件預防中應用噻氯匹定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則接受氯吡格雷進行預防治療。在對兩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進行對比時發現,對照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幾率相對較高,達到了21.4%,而觀察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幾率則僅為4.8%,從這一結果就可以看出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預防中的優越性。與此同時,在對兩組患者用藥前后的血栓素B2水平進行分析后發現,兩組患者在用藥之前的血栓素B2水平并無明顯差異,但是在用藥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栓素B2水平明顯下降,且低于對照組患者。由于血栓素B2水平是血小板凝聚的重要反映指標,因此,從這里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在用藥之后血小板凝聚情況得到了較好的抑制,這樣也反映出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聚集中的優越性與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預防中,氯吡格雷可以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大量聚集,避免患者在術后治療中出現心血管不良事件,值得大范圍推廣應用。
[1]賀清明.氯吡格雷對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防效果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5,23(5):133-135.
[2]李筱敏.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11):144-145.
[3]李順輝.不同劑量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效果對照[J].當代醫學,2015,21(12):113-114.
[4]冷建洪,鄧小軍.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 21(6):77-78.
[5]王鳴燕,魏琳萍.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療效[J].安徽醫學,2014,35(4):504-506.
[6]尹恒沖.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J].臨床醫學,2015,35(12):58-59.
[7]李立志.氯吡格雷在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1(2):189-190.
[8]錢曉蓉,楊素云,賀清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療效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15,13(2):30-31,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