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懌斌
(贛州市人民醫院,江西贛州341000)
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膝關節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的臨床研究
楊懌斌
(贛州市人民醫院,江西贛州341000)
目的探討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膝關節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患者的臨床效果與價值。方法選擇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關節鏡下手術進行治療,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平均手術時間、切口的大小、平均住院的時間、功能恢復的基本情況等。結果(1)與對照組相對比,觀察組患者經過膝關節鏡聯合復位內固定的治療后,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明顯更加理想,觀察組恢復優良率為90.0%(27/30),對照組為66.7%(20/2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與對照組相對比,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術后骨折愈合的時間明顯更短,分別為(80±29)min、(7.5±1.5)d、(3.0±0.5)個月,切口的大小更小,為(6.0±1.6)cm,功能恢復時間更加短,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明顯低于對照組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膝關節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具有顯著的療效,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節鏡手術;膝關節;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臨床治療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PVNS),屬于一種常見的滑膜組織增生疾病,多發于關節、滑囊等部位,主要發生在大關節的滑膜,表現為單關節受累,臨床癥狀為創傷后單關節腫脹,具有較大的治療難度[1-2]。目前,治療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的常用方法是手術切除手術,但是傳統手術給患者帶來較大的手術創傷,術中出血量較多,不利于患者的預后情況。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關節鏡在切除手術中應用廣泛,并且療效顯著。在本文中主要通過對本院膝關節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關節鏡下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與價值。
1.1 臨床資料選擇贛州市人民醫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6~46歲,平均(35.5± 3.5)歲,病程為5~82個月,平均(45.5±3.5)個月,術前Lysholm評分(45.5±4.5)分。所有患者都出現一定程度的膝關節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等癥狀。入院經過檢查,發現局部觸摸感如同海綿型彈性,出現包塊,大小不規則,病理學檢驗顯示為陽性結果,穿刺后可見暗紅色血性液體。采用X線片、MRI技術對患者進行檢查,可見膝關節軟組織腫脹,出現退行性關節炎癥改變,關節骨結構無明顯破壞,同時可見關節積液、滑膜腫脹、增厚等異常情況。隨機分組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6~45歲,
平均(35.0±3.5)歲,病程5~80個月,平均(45.3±3.5)個月,術前Lysholm評分(45.3±4.5)分;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6~46歲,平均(35.5±3.0)歲,病程5~82個月,平均(45.3±3.5)個月,術前Lysholm評分(45.5±4.3)分。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操作如下。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患者采取仰臥位,在膝關節前方正中位置進行切開,沿著髕骨內側邊緣緩慢進入關節腔,對滑膜進行徹底的切除,并且對關節腔進行徹底的清理。采用PS型假體準備開始置換。把交叉韌帶和附近的軟組織進行切除,對膝關節進行關節面截骨,對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進行徹底的清除。
1.2.2 觀察組采用關節鏡下手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操作如下。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患者采取仰臥位,對大腿進行充氣和綁上止血帶,然后開始施行手術。選擇高危前內側和外側進行入路,通過檢查可見關節液顯示為暗紅色后者棕黃色,并且存在海綿狀的病變滑膜組織夾雜在關節縫隙之間。關節鏡下進行清理,取出病變組織送檢。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逐步的清理:髕上囊、外側溝、內側溝、前室、后室,對病變組織進行徹底的清除,并且使用離子電刀進行灼燒。1.3觀察指標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平均手術時間、切口的大小、平均住院的時間、功能恢復的基本情況等等。
1.4 療效評價標準參照Rasmussen的評分標準[3],優:評分超過26分;良:評分20~26分;中:評分10~19分;差:評分在10分以下。
1.5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與對照組相對比,觀察組患者經過膝關節鏡聯合復位內固定的治療后,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明顯更加理想,兩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2.2 手術指標與對照組相對比,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術后骨折愈合的時間明顯更短,切口的大小更小,功能恢復時間更加短,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切口的大小、平均住院時間、功能恢復的時間比較(x±s)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并發癥情況比較觀察組:切口感染患者有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對照組:骨關節內感染患者有1例,靜脈血栓患者有1例,切口感染患者有1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屬于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現為病變滑膜組織大量增生,可見絨毛結節,含鐵血黃素明顯沉積,主要發病部位集中在膝關節,也可見于其他肢體關節,多屬于單關節病變情況。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發病機制尚未明確,推測相關影響因素包括:脂質代謝紊亂、關節多次受損、腫瘤病變、炎癥因子、表達基因等等[4-5]。該疾病臨床癥狀表現為膝關節慢性疼痛,反復腫脹,觸摸感如同海綿樣彈性,存在不規則包塊,穿刺關節腔可見液體為暗紅色或者淡黃色。臨床常用于治療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的方法為手術治療方式,其治療目的在于對病變滑膜組織進行徹底的切除,同時最大程度的保留膝關節功能,降低術后復發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傳統手術方式主要為開放手術,容易導致手術后關節黏連,手術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給患者術后關節康復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隨著關節鏡的不斷改進,關節鏡在手術治療中逐漸獲得愈加廣泛的應用。本研究分組病例,分別采用傳統開放手術進行關節置換與采用關節鏡進行手術治療,兩者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與對照組相對比,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術后骨折愈合的時間明顯更短,切口的大小更小,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在關節鏡下手術過程中,通過關節鏡的監測,能夠讓醫生更加清晰地對傳統手術入路的盲區進行觀察,有利于對細微的病變組織進行發現和徹底的清理[6-8]。在清理后內側和后外側室滑膜的時候應當準確把握深度,在保護關節囊組織、受損神經和血管的前提下,對病變滑膜組織進行徹底的切除。后縱膈其中間含有兩層滑膜組織,是滑膜病變的高發位置。但是該部位和血管距離非常近,容易在清除的過程中傷害血管,因此采用關節鏡有利于更加清楚的觀察該部位的結構,進而進行清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膝關節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具有顯著的療效,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楊波,劉端,林進,等.膝關節彌漫型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的手術治療[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5,37(2):234-239.
[2]劉穎,鄭卓肇.關節內局限型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MRI表現[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0,26(3):529-531.
[3]李毓靈,張健.晚期彌漫型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行全膝關節置換的初步探討[J].激光雜志,2014(1):63-65.
[4]范勝坤.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的影像學表現[J].當代醫學,2010,16(24):101-102.
[5]彭慧.膝關節鏡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護理及康復[J].當代醫學,2009,15(36):7-8.
[6]余瑩瑩,鄔燕,鄭偉,等.膝關節鏡手術患者留置針留置時間及影響因素探討[J].當代醫學,2014,20(2):128-129.
[7]王能.關節鏡下治療64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體會[J].當代醫學,2013,19(20):52-53.
[8]朱偉,朱禮賢,顧聯,等.關節鏡下清理術治療膝骨性關節炎35例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34):63-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