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盈鳳,羅愛梅,鄭佐香
(云南省德宏州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云南芒市678400)
聯合檢測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在老年細菌性肺炎早期診斷中的意義
桂盈鳳,羅愛梅,鄭佐香
(云南省德宏州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云南芒市678400)
目的分析對老年細菌性肺炎患者治療前后聯合檢測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及白細胞(WBC)的價值。方法分析95例患者治療前和治療5天后PCT、CRP、WBC的變化,并與同期體檢者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肺炎組在治療前PCT、CRP、WBC的檢測水平及異常率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治療5天后:PCT、CRP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1),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WBC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聯合檢測PCT、CRP及WBC三項實驗室指標,可作為老年細菌性肺炎患者早期診斷及鑒別診斷的參考依據,比單一指標更有價值。
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白細胞;老年;細菌性肺炎
老年肺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青壯年高,病因以細菌感染為主,但是,部分老年細菌性肺炎患者臨床表現不典型,早期診斷具有一定的困難,容易錯過抗炎治療的最佳時期,導致患者住院日延長,經濟負擔加重,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找尋老年細菌性肺炎的早期診斷的實驗室依據,已成為研究熱點。本組實驗對老年細菌性肺炎患者,治療前、后聯合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及白細胞(WBC)的檢測結果進行早期診治價值探討。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在云南省德宏州第二人民醫院住院,并依據《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確診為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的老年患者95例納入肺炎組,其中男58例,女37例,年齡62~90歲,平均(70.0±4.2)歲。將同期正常體檢的無感染癥狀的老年患者95例納入對照組,其中男55例,女40例,年齡61~88歲,平均(68.0±5.5)歲。兩組間年齡與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排除對象:嚴重的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傳染病、外傷、合并其它部位感染、死亡患者等。
1.2 儀器與試劑PCT使用羅氏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儀(cobasE411)檢測,參考范圍<0.05 ng/mL。CRP使用日立公司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參考范圍<10 mg/L。WBC使用日本希森美康XT18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參考范圍(4.0~10.0)×109/L。各儀器運行正常。試劑均為原裝配套,且在有效期內使用,質控均在控。
1.3 方法分別于患者入院第1天治療前和治療5天后,各抽取一次空腹靜脈血。PCT、CRP檢測用真空分離膠管抽取血液3.0~5.0 mL,待血液凝固后,即時分離血清待檢。WBC檢測用EDTA-K2抗凝全血1.5~2.0 mL,立即顛倒混勻5~8次待檢。同樣的方法抽取同期老年體檢者的空腹靜脈血,進行PCT、CRP、WBC檢測。比較分析肺炎組治療前、后差異及其與對照組間的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肺炎患者治療前、治療5天后及對照組的PCT、CRP及WBC檢測水平比較。見表1。肺炎患者治療前、治療5天后及對照組的PCT、CRP及WBC高于參考范圍的例數及異常率,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及兩組間PCT、CRP及WBC檢測水平比較(x±s)
臨床常用來檢測細菌性肺炎病原菌的實驗室項目是痰培養。但因痰培養檢測受影響的因素較多,報告時限較長,準確性不夠高等因素,已不能滿足臨床醫師對細菌性肺炎早期診斷的需求。而PCT、CRP及WBC檢測耗時較短,影響因素較少,且均采用全自動分析儀定量檢測,檢測過程容易質量控制。故CRP及WBC已較早用于臨床,PCT的應用價值也越來越被肯定。通過本組聯合實驗,結果顯示:老年細菌性肺炎患者治療前PCT、CRP及WBC的檢測結果及異常率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說明此三項檢測指標對老年細菌性肺炎的早期診斷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表2 治療前后及兩組間高于參考范圍的例數及異常率
WBC在臨床診治中被廣泛應用于細菌與非細菌感染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也是細菌性肺炎患者的常規檢測項目,但WBC動態變化過快、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影響因素多,不利于病情觀察和精確的抗生素使用時間的指導,且WBC對細菌性炎癥反應的特異性及敏感性相對較低;CRP是一種能與肺炎鏈球菌C多糖體發生反應的急性時相蛋白,是急性感染或組織損傷時,機體在應激狀態下由肝細胞合成[1]。血液中CRP的濃度升高。CRP升高通常早于體溫和WBC計數,感染被控制后,其濃度逐漸下降。細菌性感染較重時,尤其是革蘭氏陰性菌感染可致CRP濃度呈數倍升高。但CRP也不能有效區分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而PCT對細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CRP、WBC高,PCT能較好地鑒別細菌與病毒感染、從而對PCT升高者,有利于臨床剔除病毒感染之后合理使用抗生素[2]。PCT可用于指導臨床抗生素的使用,動態監測可進行抗生素治療效果的評估。我們在復習的文獻中發現了PCT諸多優點,同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PCT的濃度仍受部分因素的影響,如感染的類型及范圍、全身炎癥反應的程度、是否存在器官功能不全、標本采集時間、免疫狀態等[3]。且PCT的濃度升高只能高度推斷是細菌類病原菌感染,并不能確診;PCT檢測與其它檢測項目一樣,也存在一定比例假陰性、假陽性問題。如單以PCT的檢測結果升高,作為細菌感染的診斷依據,則證據不充分。而結合CRP及WBC三者的檢測結果綜合分析,更能提高細菌感染的診斷或鑒別診斷的準確性。
PCT和CRP是細胞內重要的炎癥因子,與多種感染過程和肺部損傷相關[4]。研究認為,在嚴重細菌感染患者中,PCT與CRP相比,升高的早,恢復正常也更快。連續監測患者的PCT和CRP水平可發現,PCT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而CRP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性較低[5]。楊占甲[6]、李晶[7]等研究發現聯合檢測PCT、CRP有利于細菌感染的早期診斷,半衰期短,檢測敏感性和特異性高。王萍[8]等認為:在下呼吸道感染的早期病原學鑒別診斷和抗菌藥物應用指導中,將PCT與CRP水平結合分析具有更大的臨床意義。PCT和CRP可作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早期診斷、病情評價和預后預測的輔助指標。
本組實驗結果動態顯示:患者治療前,三項指標均明顯異常。治療5天后,因抗炎治療起效,患者病情的好轉,三項指標檢測水平明顯下降,趨于正常。因其半衰期均較短,適用于肺炎患者的早期診斷;動態監測三者的濃度水平,可以間接反應疾病的進程和轉歸。
綜上所述,PCT、CRP和WBC均為臨床常用的感染監測指標,各具特點,三者聯合檢測,更能提高實驗室診斷的敏感性及特異性。以PCT為主,聯合CRP和WBC檢測,可作為老年細菌性肺炎患者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的參考依據,聯合價值遠遠大于單一檢測、特別是比檢測單一WBC或CRP價值更大。聯合檢測有利于臨床醫師把握時機,制定合理的抗炎方案,快速有效的控制病情發展。同時,動態監測PCT、CRP及WBC水平,可對病情預后進行評估。
[1]陶月娟.C-反應蛋白在鑒別兒童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價值[J].當代醫學雜志,2013,19(28):85-86.
[2]劉勇,張德文,徐曉玲.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對醫院感染診治及醫院感染管理的影響研究[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2015,9(5):640-642.
[3]郭益群,曹彬.降鈣素原能否有效區分膿毒癥與非感染性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5,38(6):364-366.
[4]單平囡,葉利洪,甄國東,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與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水平的影響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4):772-774.
[5]張艷平,周鵬婕.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中細菌感染的診療價值[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9(9):939-943.
[6]楊占甲,李麗娟,高凱,等.細菌感染患者應用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的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0):4656-4658.
[7]李晶,葛鵬,趙曉強,等.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檢測細菌性感染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40-42.
[8]王萍,周戎,何永濤,等.血清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對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與預后評估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9):1949-19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