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松
(宜春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西宜春336000)
唑來膦酸聯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48例
樊松
(宜春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西宜春336000)
目的探究為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患者行唑來磷酸聯合多西他賽化療方案予以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為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擇取47例患者參與此次研究,為本組行唑來磷酸聯合多西他賽化療按方案予以治療。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本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比較本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骨病灶抑制率、肺部原發病灶抑制率、行為狀態評分(KPS)、堿性磷酸酶(AKP)水平、血清鈣濃度、治療不良反應,以及通過生活質量評定量表(SF-36)評定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結果經過治療后,本組患者的VAS評分、AKP水平以及血清鈣相比治療前有顯著下降,KPS評分以及SF-36評分相比治療前有明顯上升,治療后(5.95±1.34)分、軀體功能(1.95±0.40)分、情緒功能(1.88±0.32)分、角色功能(1.92±0.43)分以及社會功能(1.91±0.34)分,均顯著優于治療前相應指標(4.02± 1.23)分、(1.61±0.31)分、(1.52±0.23)分、(1.64±0.31)分以及(1.64±0.22),數據通過統計學進行分析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骨病灶抑制率為59.57%、肺部原發病灶抑制率為44.68%。結論唑來磷酸聯合多西他賽化療方案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理想,可有效抑制其骨轉移及肺癌癥狀和進展,緩解患者因病所受的疼痛感,降低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并提升患者的生活治療,因此該種治療方案具有推廣的價值。
唑來磷酸;多西他賽;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臨床療效
肺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該疾病進展至晚期時可導致患者發生骨轉移的幾率大大提升,有研究數據顯示其幾率高達40%~60%左右[1]。肺癌致骨轉移會對患者骨骼造成溶骨性破壞,進而引發頑固性疼痛、脊髓壓迫、病理性骨折以及高鈣血癥的臨床癥狀及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與生存均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2]。唑來膦酸屬于環型雙磷酸類藥物,可有效改善惡性腫瘤骨轉移患者的并發癥癥狀,為探究該藥物在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治療中的作用,本院特進行了該藥物聯合多西他賽化療聯合應用的臨床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效,現將研究情況進行匯報。
1.1 臨床資料擇取于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宜春市人民醫院就診的47例患者參與此次研究,該組患者經病理學檢查確認符合肺癌骨轉移診斷標準。本組患者中包括男25例,女22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5.6±4.1)歲。病理學檢查結果證實其中有18例鱗癌患者、25例腺癌患者以及4例腺鱗癌患者,且患者的骨轉移病灶已經過MRI與CT確診,包括12例脊柱骨轉移、20例肋骨骨轉移,以及15例其他部位骨轉移。所有患者均出現骨轉移疼痛癥狀,并已排除存在化療方案禁忌證患者、伴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以及有該藥物過敏史患者。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本組患者均行唑來膦酸聯合多西他賽化療方案予以治療,所有患者治療期間需應用唑來膦酸(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955,規格:4 mg)靜滴治療,將4 mg唑來膦酸溶解入100 mL生理鹽水后為患者靜滴,靜滴時間>15 min。該用藥方案用于化療間歇期。
此外聯合多西他賽化療方案,該方案聯合順鉑應用。患者治療的第1天和第8天靜滴多西他賽(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43,規格0.5 mL:20 mg)75 mg/m2治療;接受治療的第1~3天靜滴順鉑(通化茂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2236,規格10 mg×10瓶)80 mg/m2治療,化療周期為4周。對患者治療前1周和治療后5周時進行各項臨床觀察指標檢測。
1.3 臨床觀察指標(1)疼痛評分:VAS評分法通過標有0~10刻度的標尺進行疼痛評定,分值與患者的疼痛程度呈負相關性。(2)骨病灶抑制率、肺部原發病灶抑制率的評定以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腫瘤療效標準為準,可分為完全緩解期(CR)、部分緩解期(PR)、穩定期(SD)以及進展期(PD),評定分別以轉移病灶完全消失、部分消失、無顯著性變化以及加重為依據。(3)AKP水平、血清鈣濃度。KPS評分采取百分制,分治愈患者行為能力呈正相關性。SF-36評分主要包括情緒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以及總體生活質量五個部分,分值與患者的生活質量成正相關關性。(4)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本組研究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計量資料則以“x±s”的形式來表示,通過t對其予以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本組患者治療前后骨病灶與肺部原發病灶改善情況本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相比治療前其骨病灶與肺部原發病灶均有顯著性改善,治療后患者肺部原發病灶抑制率為59.57%,骨病灶抑制率為44.68%。治療前后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本組患者治療前后骨病灶與肺部原發病灶比較(n)
2.2 本組患者治療前后AKP水平、血清鈣濃度、KPS以及VAS評分變化本組患者經過治療后,其VAS評分、AKP水平以及血清鈣水平相比治療前有顯著下降,KPS評分相比治療前有明顯上升。治療前后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前后AKP水平、血清鈣濃度、KPS以及VAS評分比較(x±s)
2.3 本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評分變化本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總體生活質量評分有顯著差異,治療后(5.95± 1.34)分、軀體功能(1.95±0.40)分、情緒功能(1.88±0.32)分、角色功能(1.92±0.43)分以及社會功能(1.91±0.34)分,均顯著優于治療前相應指標(4.02±1.23)分、(1.61± 0.31)分、(1.52±0.23)分、(1.64±0.31)分以及(1.64± 0.22),經計算治療前后各項指標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t= 7.274、4.606、6.263、3.621、4.571,P<0.05)。
2.4 本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本次參與唑來膦酸聯合多西他賽化療方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臨床療效研究的患者共47例,在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有7例患者出現輕度血液學毒性反應,3例患者出現中度血液學毒性反應,未有患者出現重度血液學毒性反應;有11例患者出現顯著性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4例患者出現肌肉酸痛以及低熱反應。所有不良反應經過對癥治療后已有顯著改善,未對治療產生不利影響。
末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常發生病灶轉移情況,多發于患者各處骨骼部位,其中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可能性相對較高,其次是鱗癌患者[3]。本組參與研究的47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為腺癌患者,占比53.19%,18例鱗癌患者,占比38.29%。患者出現骨轉移后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則會引發多種骨相關事件,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理與心理健康情況[4]。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的治療應采取綜合治療方案,以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減輕患者骨骼疼痛感,有效預防患者骨相關事件的發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唑來膦酸是一種特異性地作用于骨的二磷酸化合物,屬于臨床新一代雙磷酸類鹽類骨吸收抑制劑,可抑制因破骨活性增加而導致的骨吸收[5]。唑來膦酸因其具有高度骨親和力,在肺癌骨轉移疾病的治療中會優先到達被破壞的骨質部位,并在到達后吸附在破骨細胞骨小梁的表面處,阻斷破骨細胞對骨質的接觸與破壞,同時唑來膦酸還對腫瘤新生血管的初次形成與破骨細胞的成熟與活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從而加速患者體內破骨細胞的凋亡,并對患者T淋巴細胞進行有效刺激以發揮出其具備的抗癌作用[6]。除此之外,唑來膦酸能夠使患者血清鈣水平以及血清磷水平,增加患者的尿鈣及磷排泄量,進而降低高鈣血癥患者的血鈣水平恢復至標準水平。現階段唑來膦酸在惡性腫瘤或骨髓腫瘤導致的高鈣血癥治療中應用十分廣泛,且治療效果也相對理想[7]。
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唑來膦酸在臨床應用中的整體耐受性較為理想,靜滴應用時間短,操作方面,但是該藥物的應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關節痛、肌肉疼痛、發燒等流感性反應,包括惡性和嘔吐等在內的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嚴重患者可出現腎功衰竭等情況[8]。
多西他賽是新一代抗腫瘤藥物,屬于紫杉類抗癌藥物,相比其他類抗癌藥物,多西他賽的作用機制相對獨特,該藥物不會與其他藥物產生交叉耐藥現象[9]。多西他賽的作用機制是加強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導致形成穩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因而破壞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減少游離小管數量,達到抗腫瘤的效果。相比紫杉醇,多西他賽在人體細胞中的濃度更高,是紫杉醇的3倍,同時在細胞內的滯留時間也遠常與紫杉醇,這也是該藥物相比紫杉醇抗腫瘤活性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西他賽與順鉑聯合使用時,為有效降低多西他賽的消除率應先使用多西他賽,后使用順鉑。順鉑是臨床常用的化療藥物和聯合化療藥物之一,其具有抗癌譜廣、療效確切等特點[10],其與多西他賽聯用進行化療治療時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輕微,安全性較高。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參與的47例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患者全部完成唑來膦酸聯合多西他賽化療方案的治療,經過治療后本組患者的骨病灶抑制率(59.57%)以及肺部原發病灶抑制率(44.68%)較高,患者的疼痛癥狀得到有效緩解,而血清鈣水平以及堿性磷酸酶水平均有所恢復,且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行為能力有顯著改善,不良反應較輕,安全性高,可見該種治療方案適用于惡性腫瘤骨轉移治療中。
綜上所述,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患者應用唑來膦酸聯合多西他賽化療方案治療的效果理想,二者聯合應用可發揮抗腫瘤的協同作用,雖無法大幅度提升化療的效果,但是在骨轉移癥狀緩解和骨轉移病灶控制中效果顯著,以提升該類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存期限,值得在臨床該類疾病的治療中推廣并應用。
[1]趙靜.唑來膦酸聯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0(9):962-964.
[2]謝侃侃.唑來膦酸聯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的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2):12-13.
[3]胡翔燕,關徐濤,高萍,等.唑來膦酸聯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的療效觀察[J].西部醫學,2015,27(9):1335-1337. [4]張靖宇,蔣華,劉明環,等.血液中KRAS基因狀態與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患者治療療效的相關性[J].中國急救醫學,2015, 35(z2):287-289.
[5]呂強.觀察唑來膦酸聯合紫杉醇為基礎的化療方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疼痛的止痛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 (6):88,91.
[6]梁研,郭進華.唑來膦酸聯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效果觀察[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6,28(5):345-347.
[7]楊錠洪,孟凡軍,林長裕,等.奈達鉑聯合多西他賽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4, 10(22):73-76.
[8]房麗,王紅陽,王軼楠,等.奈達鉑聯合多西他賽同步放化療治療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4,6(8):1480-1484.
[9]岑建寧.復方苦參輔助化療治療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J].當代醫學,2014,20(9):132-133.
[10]黃俊婷.康艾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6):145-14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