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薈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心血管內科,遼寧鞍山114000)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馬薈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心血管內科,遼寧鞍山114000)
目的探究使用常規心電圖以及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癥狀診斷中的效果及應用價值。方法擇取90例冠心病患者參與本次研究,分別為本組患者行常規心電圖檢查以及動態心電圖檢查,對比兩種檢查方式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癥狀以及心律失常癥狀檢出中的準確性,以及心率變異性指標比較。結果經過兩種方式的檢測,本組患者行常規心電圖檢測后心肌缺血陽性檢測49例,檢測率為(54.44%),相比動態心電圖對本組患者心肌缺血陽性檢測69例,檢測率(76.66%)明顯偏低;動態與常規心電圖中室性早搏早發診斷73例(81.11%)、44例(48.89%),室性早搏成對診斷46例(51.11%)、19例(21.11%),室性早搏二、三聯率診斷33例(36.67%)、15例(16.67%),房性早搏早發診斷65例(72.22%)、43例(47.78%),房性早搏成對診斷41例(45.56%)、21例(23.33%),房性早搏二、三聯率診斷31例(34.44%)、10例(11.11%),短陣室上速診斷27例(30.00%)、14例(15.56%),房室傳導滯阻診斷30例(33.33%)、17例(18.89%),動態檢測方法的準確率顯著高于常規診斷;在心率變異性方面,心率變異性指標方面,動態心電圖檢測中HF(855.3±100.1),LF(965.4±201.3),VLF(1 526.4±232.4),ULF(1 276.5±218.3),HF/LF(2.16±0.67),而常規心電圖檢測中HF(672.3±102.2),LF(563.4±198.4),VLF(788.5±211.7),ULF(637.3± 222.5),HF/LF(1.15±0.52),顯著優于常規心電圖檢測,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癥狀檢測中的效果優于常規心電圖,其對心肌缺血程度以及心律失常種類的診斷與判斷中應用效果理想,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動態心電圖;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臨床效果;診斷價值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又被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該疾病的發病原因是患者冠狀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病變,進而引起患者動脈血管腔逐漸變狹窄,嚴重時可將血管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癥狀,導致患者出現心臟病癥狀[1]。但是在臨床中冠心病的涉及范圍更加廣泛,不僅包括上文中提到的心臟病性質冠心病,還包括炎癥、栓塞等因素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WHO將冠心病分為無癥狀心肌缺血、心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猝死五種臨床類型[2]。該疾病病程較長,進展緩慢,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癥狀易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該疾病該癥狀的臨床有效診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探究該癥狀的臨床有效診斷方式,本院特進行了相應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果,現將研究情況作出下述匯報。
1.1 臨床資料擇取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心血管內科室于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參與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經過CT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后確認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研究已排除嚴重意識障礙和精神障礙患者。本組患者中有男58例,女32例,年齡54~78歲,平均(65.6±3.3)歲。其中包括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心絞痛患者22例,合并高血壓患者2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5例,合并高血脂患者10例。本次研究已經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簽署參與研究同意書。
1.2 檢查方法本組患者入院后接受冠心病常規西藥方案予以治療,并選擇適當時間為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測,研究選用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測法為其進行檢查。若患者出現顯著性自覺癥狀時行常規心電圖檢測,受檢患者取仰臥體位,保持心情愉悅輕快,精神放松,在不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干擾下詳細記錄患者的心電圖基線狀態,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本次研究選用的儀器包括中國深圳市理邦精密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V2.0型心電圖檢測儀;動態心電圖檢測儀則選用由美國DMS公司生產的產品。
1.3 臨床觀察指標(1)心肌缺血評定標準:患者動態心電圖檢測結果顯示ST段有下移趨勢,且下移范圍已超過0.1 mV,下移時長持續時間超過1 min,而常規心電圖檢測結果顯示為相同的導聯中有T波倒置現象,或不超過1/10 R波,或有ST段下移范圍大于0.05 mV。(2)心律失常檢測包括室性早搏早發、室性早搏成對、室性早搏二、三聯律、房性早搏早發、房性早搏成對、房性早搏二、三聯律、短陣室上速以及房室傳導阻滯8項內容。(3)心率變異性評價采用24 h頻域指標,包括高頻功率(HF)、低頻功率(LF)、低級頻功率(VLF)、超低頻功率(ULF)以及低頻與高頻功率比值(LF/HF)。
1.4 統計學方法本組針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與心律失常癥狀通過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準確率比較研究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檢測方式對心肌缺血的診斷率比較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陽性診斷率為(76.66%),顯著高于常規心電圖檢測結果(54.44%),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測方式對心肌缺血的診斷率比較(n,%)
2.2 兩種檢測方式對心律失常的診斷率比較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患者8項心律失常癥狀檢測中的效果顯著優于常規心電圖,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測方式對心律失常的診斷率比較(n,%)
2.3 兩種檢測方式24 h心率變異性頻率指標比較動態心電圖的檢測結果準確率優于常規心電圖,數據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種檢測方式24 h心率變異性頻率指標比較(n=90,x±s)
3.1 我國冠心病流行病學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資料記載,1987年~1993年期間對我國多個省市中35~64歲人群進行調查,結果發現,6年間山東青島冠心病發病率最高為108.7/10萬,安徽滁州冠心病發病率最低為3.3/10萬,可見其地區差異的顯著性,北方城市冠心病發病情況普遍高于南方。并且城市冠心病患者患病率為1.59%,而農村相應數據則為0.48%,共計0.77%,整體呈上升趨勢[3-4]。截止至2009年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為94.96/ 10萬,農村為71.27/10萬,可見城市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高于農村,其中男性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高于女性患者。
3.2 冠心病危險因素及誘因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可改變和不可改變兩種。其中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血壓異常升高、血脂異常、超重、血糖異常升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煙、酗酒、飲食結構和習慣不合理、缺乏勞動或鍛煉以及社會及心理因素。而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有:性別、年齡、家族疾病史等。除上述危險因素之外,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還與感染有關,包括巨細胞病毒感染、肺炎衣原體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等[5-6]。
3.3 冠心病的臨床表現該疾病的典型臨床癥狀為胸痛,患者多受到多度體力勞動及情緒起伏過大等因素的影響誘發該疾病的發生。發病時患者會感覺到心前區部位突然性絞痛或壓榨性疼痛,也有部分患者發病時可感到憋悶感。患者發病后疼痛感由心前區或胸骨后位置逐漸蔓延至左肩和左臂,呈放射狀疼痛,疼痛嚴重時可涉及至患者左手小指和無名指。一般情況下疼痛感可通過暫時休息或服用藥物得到緩解[7-8]。此外,患者胸部痛感也可涉及到牙齒、頸部、下頜甚至是腹部,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胸部疼痛感可在患者安靜狀態下出現,也會發生于患者夜間休息時,多為患者冠狀動脈有痙攣現象所致,這種疼痛感被稱為變異型心絞痛。若患者的疼痛逐漸加重、疼痛頻率有所改變,且疼痛持續時間增加,將疾病誘因除去后,經過休息或服用藥物后依舊未得到有效緩解,多為不穩定型心絞痛[9]。一般來說,患者冠心病發病后出疼痛感,還可伴有惡心嘔吐、發汗、發熱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可伴有發紺、血壓下降、休克、心衰等癥狀。
3.4 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檢測冠心病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致殘率的特點,極易為患者帶來嚴重的生理心理傷害,因此該疾病的早期診斷在臨床中具有重要意義。常規心電圖能夠將患者較短時間內的心電活動記錄下來,醫護人員可從記錄中獲取關于患者病情的有效信息,但是該種檢查方式卻難以準確有效的發現患者心電圖的動態變化情況。而動態心電圖檢測則可以記錄至少24 h,最長72 h患者的心臟功能情況,并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心臟功能以及動態變化,同時可對患者心臟在日常活動條件下出現的心肌缺血癥狀進行監測,患者ST-T段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則表明患者的心肌缺血癥狀較為嚴重,需及時接受治療[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動態心電圖對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癥狀的檢測準確性顯著優于常規心電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足以證明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且相比CT診斷該種診斷方式的價格更易為患者所接受。
綜上所述,將動態心電圖應用于冠心病的早期診斷中效果理想,具有較高的推廣及應用價值,可拓展其應用范圍。
[1]史松,王艷紅,易金玲,等.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 (8):1866-1867.
[2]李偉.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9): 191-192.
[3]魏彤.12導聯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2(18):5310-5311.
[4]謝玉華,代西艷.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比較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 2014,23(14):117-118.
[5]龔芳.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用于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較[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4):411-412.
[6]陸煒,應飛,嚴穎,等.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價值[J].中國鄉村醫藥,2016,23(22):53-54.
[7]靳秀娟.分析比較應用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臨床價值[J].飲食保健,2016,3 (17):215.
[8]張昆.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8 (24):134-1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