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慶,張紹忠,鐘陽紅
(新余市中醫院針灸科,江西新余338000)
關于針灸與吞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研究
宋思慶,張紹忠,鐘陽紅
(新余市中醫院針灸科,江西新余338000)
目的分析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治療中,針灸與吞咽訓練聯合應用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60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選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單純接受吞咽訓練治療,實驗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聯合接受針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與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達到96.7%,且并發癥發生例數明顯較少,并發癥發生率僅為10%,兩組患者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針灸與吞咽訓練聯合應用的療效較好,值得推廣。
針灸;吞咽訓練;腦卒中;吞咽障礙;治療
腦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發生在患者腦部血管位置,并且患者的顱腦內血液循環出現了嚴重障礙的一類臨床疾病,在腦血管疾病中,腦卒中最為常見,會給患者的腦部組織帶來極為嚴重的損害[1]。在腦卒中患者的主要并發癥中,吞咽障礙最為常見,其發病率最高可以達到70%以上[2]。腦卒中患者出現吞咽障礙,會導致患者機體營養不良,患者水電解質出現失衡,更容易引發患者肺部感染等,這對于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有重要影響[3]。本院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治療中,將針灸與吞咽訓練結合應用,收到極佳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新余市中醫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經臨床檢查及CT掃描或MRI掃描確診為腦卒中。所選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患者存在明顯的吞咽障礙,如飲水出現嗆咳、聲音明顯嘶啞;(2)患者存在明顯的咽反射,舌肌未出現嚴重的萎縮;(3)患者病程至少要達到15 d。所選患者的排除標準為:意識模糊患者、機體感染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真性球麻痹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將所選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齡42~77歲,病程15 d~1年;實驗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齡40~78歲,病程為30 d~2年,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單純接受吞咽訓練治療,主要包括對患者的軟腭控制進行訓練、開展機械性質的手法刺激、幫助患者進行呼吸運動、指導患者加強吞咽組織的運動等,患者每日需要接受1次吞咽訓練,每次訓練的時間為45 min左右。實驗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接受針灸治療,醫生選擇患者的足三里穴、風池穴、合谷穴、內關穴、廉泉穴,每天對患者上述穴位施針1次,留針的時間為30 min。此外,選擇患者的玉液穴與金津穴,每隔1 d對這兩個穴位進行點刺放血,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半個月[4]。
1.3 臨床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可分為無效、有效及顯效,總有效=有效+顯效。無效: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未出現好轉,接受洼田飲水實驗后評定結果沒有改善;有效: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有所好轉,接受洼田飲水實驗后結果評定提高1級;顯效: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完全消失,接受洼田飲水實驗后評定結果達到1級[5]。此外,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加以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得數據均經由SPSS17.0軟件包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實驗組患者的無效例數明顯較少,有效例數與顯效例數都多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n)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分析
腦卒中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類疾病,且絕大多數患者會在患上腦卒中后出現肢體殘疾等,還有大量患者會在腦卒中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6]。吞咽障礙主要是指與患者吞咽功能有密切聯系的吞咽器官、吞咽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的損傷,從而導致患者出現的臨床綜合征之一。腦卒中患者出現吞咽障礙,極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脫水、營養不良等,患者的免疫功能也會出現嚴重的下降,還很容易因為嗆咳等出現吸入性肺炎。若是患者未能接受及時治療,很容易出現死亡,這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嚴重威脅[7]。
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治療中,吞咽訓練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颊呓邮芡萄视柧?,吞咽肌肉可以得到較好的松弛,吞咽肌肉痙攣現象可以得到解除,患者吞咽循環功能可以得到較好的刺激,相關肌肉組織可以得到較好的保護。這樣一來,患者出現嚴重麻痹的吞咽神經可以得到較好的刺激,吞咽功能可以得到較好恢復。雖然吞咽訓練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礙,但是,仍然有一定數量的患者在接受吞咽訓練單純治療后,治療效果難以得到保證。在中醫治療中,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發病機制主要為本虛標實,患者血氣虛虧為本,痰瘀阻絡為標,因此患者的舌咽氣機出現了嚴重的閉塞[8]。在中醫治療中,針灸是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主要方法,對患者的風池穴進行施針,可以達到利咽祛痰、熄風調肝的治療功效,對于患者的咽喉疾病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9-10]。對患者的廉泉穴施針,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舌部肌肉麻痹、咽喉腫脹等現象,對患者的玉液穴與金津穴施針,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腦部出血癥狀,加速患者中樞神經的進一步恢復。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單純接受吞咽訓練治療,實驗組患者則接受吞咽訓練與針灸聯合治療。在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后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無效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有效例數與顯效例數都較多,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6.7%,遠高于對照組患者73.3%的治療有效率。此外,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10.0%,低于對照組患者33.3%的并發癥發生幾率。從本次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針灸聯合吞咽訓練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治療中具有較強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治療中,針灸結合吞咽訓練具有可以保證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值得在臨床中大面積推廣。
[1]劉詩丹,陳啟波,李榮祝,等.綜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6): 569-573.
[2]袁夢郎,楊拯,咼金海,等.針刺結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1,26(5):467-470.
[3]秦煒婧,單濤.針灸及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研究進展[J].山東中醫雜志,2012,31(5):369-372.
[4]龔保柱,劉彬,王和清.針灸與吞咽訓練結合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66例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9):119-120.
[5]劉晨.針灸聯合吞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J].醫學綜述,2014,20(11):2095-2096.
[6]王鋒.針灸與吞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24):214-215.
[7]徐飛,謝昕,汪敏娜,等.針灸與吞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7):278-279.
[8]靳玉東.針灸與吞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分析[J].光明中醫,2015,30(3):555-556.
[9]郭翔,王洪,李映杲.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針灸康復綜合治療[J].當代醫學,2016,22(9):159-161.
[10]付玉婷.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綜合康復治療的臨床評價研究[J].當代醫學,2015,21(30):154-1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