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海霞,彭閑雅,李曉娟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人民醫院婦科,湖南常德415300)
60例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賀海霞,彭閑雅,李曉娟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人民醫院婦科,湖南常德415300)
目的觀察60例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0例產后需進行盆底康復治療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產后盆底康復常規訓練治療,觀察組采用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詳細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經治療后發現,觀察組患者盆底肌力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產后盆底康復治療患者給予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產后盆底肌力能力,提升患者盆底康復效率,臨床應用具有顯著療效。
康復治療;臨床效果;觀察
孕婦在妊娠期間因胎兒因素普遍會出現重力向前位移現象,這一現象會導致盆腔重力壓向盆底肌肉,并伴隨胎兒的逐漸發育,子宮所受重力會越來越大,使得盆底肌肉一直處于長期受壓狀態,從而出現松弛現象[1]。從分娩方式來說,剖宮產與順產都會給產婦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而盆底肌肉一旦出現受損現象,則會使得產婦盆底功能出現障礙,臨床主要表現為尿頻、陰道松弛、便秘等,給產婦日常生活帶來了不良影響,且該病癥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會逐漸導致病癥發展至子宮脫垂、尿失禁等病癥,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影響[2]。對此,本文針對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有效治療方法展開進一步探討。
1.1 臨床資料選取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人民醫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中所收治的60例產后需進行盆底康復治療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22~30歲,經產婦有14例,初產婦有16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5~35歲,經產婦有12例,初產婦有18例;兩組產婦選取標準均排除患有重要器官疾病、精神疾病、殘障患者等,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產后盆底康復常規訓練治療,主要訓練方式包括:以站立位為主,指導產婦提升肛門與尿道口,訓練肛門與尿道口的放松與收縮功能,且每次放松與收縮訓練維持8~12 s,根據產婦產后身體恢復狀況定奪訓練次數,1次5~12個訓練輪回,最初訓練輪回次數不低于1天5次,再逐漸根據產婦盆底恢復狀況增加訓練次數。還可選擇采取臥位姿勢,指導產婦吸氣時,將雙腿進行彎曲,用雙手環抱小腿,呼吸時,將雙腿朝胸部方向靠近,輪回進行,一天3次最佳,根據產婦盆底恢復狀況增加訓練次數。
觀察組采用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主要治療內容包括:采用美國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進行盆底康復治療,治療儀參數設置于0~20 mA電流,治療頻率設置為10~100 Hz,治療時間控制于30 min最佳。在患者即將進行盆底康復治療時,需讓患者先將膀胱排空,并以仰臥位姿勢進行治療,將探頭進行消毒處理,將其放置于陰道內,并根據患者承受能力調節電刺激強度,刺激強度需保持在無痛感時使產婦感到盆底肌肉的跳感,在30 min后讓患者休息10 s再進行,該治療方式以2天1次為主,30天1個療程。兩組患者結束治療后均進行電話隨訪6個月,對患者盆底康復狀況進行了解。
1.3 療效評價標準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觀察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大標準。顯效:患者盆底肌肉完全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盆底肌肉有好轉與改善;無效:患者盆底肌肉無好轉現象,部分患者出現加重現象。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發現,觀察組患者盆底肌力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
女性盆底主要結構組成包括盆底肌肉、韌帶、神經等,而肛提肌是盆底肌肉中的重要組織結構,該組織與結蹄組織均屬盆底肌肉彈力系統,是在神經調節下形成的支托結構,能夠保女性盆腔的整體穩定,使女性生理功能保持正常[3]。當產婦在妊娠期間時,其盆底肌肉會因重力壓迫與牽拉因素使得盆底肌肉出現損傷現象,從而導致盆底支撐組織出現松弛,導致產婦產后盆底功能受到嚴重影響[4]。在發達國家地區,產婦在產后30天內普遍需經歷一段盆底肌肉訓練時期,其訓練目的是為了提高產婦盆底功能,減少盆底脫垂癥狀,并對患者尿失禁及盆底并發癥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5]。對此,為確保產婦產后盆底康復效率,其臨床治療需對產后產婦進行相應的盆底康復訓練,并借助現代醫療技術,根據產婦盆底康復所需合理規劃各個治療方式及治療強度,盆底康復治療可選擇物理治療與訓練治療,訓練治療主以針對盆底肌肉收縮訓練為主,生物治療是通過肌電圖將盆底肌肉狀況轉化為聽覺與視覺,將其作為患者盆底肌肉康復訓練的科學依據[6]。從治療方向來說,電刺激治療能夠使盆底肌肉收縮狀況得到有效改善,并加快盆底肌肉的血液循環狀況,增強肌細胞數量,使其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7]。同時,電刺激生物療法還能恢復患者盆底肌肉的收縮感覺,使盆底深層肌肉與淺層肌肉收縮狀況均得到統一改善,提高產婦盆底肌力恢復效率[8]。
經本文研究結果得出,觀察組患者盆底肌力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對照組盆底肌力治療總有效率為50.00%,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得出,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相較于盆底康復傳統治療方式具有更顯著的臨床療效,能夠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盆底功能,提升盆底肌力收縮水平,對產婦產后康復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產后盆底康復治療患者給予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產后盆底肌力能力,提升患者盆底康復效率,臨床應用具有顯著療效。
[1]于華麗.盆底康復治療產后婦女盆底功能障礙的臨床效果觀察與研究[J].當代醫學,2016,22(30):79-80.
[2]李荔.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在產后盆底功能康復治療中應用效果觀察[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4,32(2): 90-92.
[3]任佳.盆底肌鍛煉與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對產后婦女盆底康復的效果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65(6): 45-46.
[4]蔡舒,任旭,宋均仿,等.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療效[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4,46(4):517-520.
[5]海燕,劉桂英,葉耀群,等.補中益氣丸協同盆底康復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療效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12(6):91-93.
[6]鄭穎.不同產科因素對孕產婦盆底功能的影響及盆底肌康復治療的近期效果觀察[D].暨南大學,2012,27(2):43-44.
[7]曾鏡祥.中藥穴位敷貼治療產后氣虛型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27(1):12-13.
[8]卓曉云.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在產后盆底康復中的臨床效果[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19(9):4512-45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