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惠艷
(山東省濟寧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山東濟寧272100)
家屬“知信行”護理管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響評價
謝惠艷
(山東省濟寧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山東濟寧272100)
目的探究家屬“知信行”護理管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2012年7月~2015年12月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及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對患者家屬進行“知信行”護理管理,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家屬的知信行水平及患者的生存質量。結果家屬知信行水平總得分觀察組為(91.3±4.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9±4.7)分(P<0.05);DSQL總得分觀察組為(53.7±8.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2.3±8.1)分(P<0.05)。結論對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時,要積極的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同時要讓家屬配合醫生幫助患者治療,進而能夠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2型糖尿病;家屬;“知信行”護理管理;生存質量
糖尿病分屬慢性代謝類疾病,中老年患者較多見,2型糖尿病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占患病人數90%以上[1]。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常誘發多種嚴重并發癥,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相關研究表明,家屬疾病認知及行為能一定程度影響疾病治療效果,目前健康教育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重要非藥物治療措施,臨床醫護人員常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但常忽視對家屬的教育指導,以致干預效果不甚理想[2]。相關研究顯示[3],社會支持程度對于預防老年患者疾病的復發及后期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均有著積極的意義。本研究從這個角度出發,對本院這幾年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屬進行了“知-信-行”護理管理輔導,并觀察這種方法對于患者病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山東省濟寧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屬門診部從2012年7月~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和分型[4];半年內糖化血紅蛋白維持在6.5%~10.0%之間;患者及參與家屬均意識清楚、思維正常,家屬均為成年人,且承擔患者的主要照顧任務,照顧時間≥6個月;沒有心肝腎嚴重功能障礙患者,同時也沒有嚴重糖尿病并發癥者及意識障礙、精神疾病者。這些研究對象以及家屬都清楚的了解這次研究并已經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62~80歲,平均(68.1±4.1)歲;病程1~13年,平均(6.9±1.1)年;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61~79歲,平均(68.4±4.3)歲;病程1~12年,平均(6.7±1.2)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疾病認知、用藥及相關并發癥注意事項等健康指導;在對照組的前提下,觀察組的家屬還要進行“知、信、行”護理管理,相關的過程步驟如下所示:(1)認知部分:對患者家屬進行集體健康教育,講解合理飲食、合理運動、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通過播放PPT、示教等方法指導家屬如何監測血糖水平,如何注射胰島素,發放一些糖尿病預防手冊,介紹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疾病危害、日常飲食、用藥、血糖水平監測、體育鍛煉知識及對并發癥的認識,增進家屬對糖尿病治療及防范意識,提高其對糖尿病認知。(2)信念部分: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家屬,盡管目前尚無特效藥治療糖尿病,但合理控制患者血糖,要及時的回避相關的風險,這樣能夠控制病情的進一步變化,減緩并發癥的發生速率,所以,家屬必須擁有一定的糖尿病知識,同時了解患者對糖尿病預防的心情,隨后進行正確的支持以及督促,以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3)行為部分:指導家屬監督和提醒患者在飲食控制、藥物使用、血糖監控、合理運動等行為,主動規避相關風險因素,指導家屬定期叮囑患者到院復診、監督患者規律運動、戒煙酒等行為。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家屬的知信行程度進行比較,同時觀察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是否存在差異。
1.4 療效評價標準(1)醫院自己設計的“知信行”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家屬“知信行”水平,前期測試,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問卷包含3部分內容:即糖尿病知識部分考察(20個條目,滿分40分)、家屬治療信念考察(18個條目,滿分36分)、行為監督考察(12個條目,滿分24分),問卷總分100分,如果分數越低,說明家屬的知信行程度比較低。
(2)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特異性量表(DSQL)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綜合分析[5],量表包括: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社會因子、治療因子4個類別,總計135分,分值越高,生存質量就越來越低。
1.5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家屬知信行水平評分兩組患者家屬知信行水平評分,觀察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家屬知信行水平評分(x±s)
2.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觀察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x±s)
臨床中有很多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2型糖尿病,其發病及病情進展與患者生活習慣、用藥依從性、心理情況及疾病認知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6]。近年來隨著獨居老人、空巢老人的增多,其對老年性疾病的影響,引起了較多學者的關注,研究顯示[7]對于絕大多數老年糖尿患者來說,因為經常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受到的家庭支持以及關心都比較少,獲得信息的渠道也比較有限,由此帶來的代謝指標管理差、低血糖等問題也逐年增加。雖然護理人員在健康管理期間,反復叮囑患者應主動規避相關風險因素,但實際日常生活中,患者的依從性較差,健康行為不容樂觀,從而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相關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依賴性比較差,主要是由于家屬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以及監督,所以家庭管理對于患者的健康恢復具有非常重要的干預作用[8],如馬英姿等[9]報道顯示,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社會支持程度比較,總的來說,他們的生活質量以及心理素質都非常好,所以本研究主要是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屬實行知信行護理管理形式,進而使患者以及家屬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并加強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樹立樂觀向上的紀念,增強患者極其家屬的責任感,能夠積極的支持和督促患者的治療,最終讓患者養成一種健康的習慣,同時及時有效的改變患者的不良行為,提升自覺性,最后不斷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家屬知信行水平總得分觀察組為(91.3±4.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9±4.7)分(P<0.05);DSQL總得分觀察組為(53.7±8.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2.3±8.1)分(P<0.05)。提示應該對糖尿病家屬進行“知信行”護理管理,進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1]顧靜意.運用知信行模式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2):79-80.
[2]楊麗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及生活質量研究[J].當代醫學,2016,22(15):116-117.
[3]Inzucchi SE,Bergenstal RM,Buse JB,et al.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a patient-centered approach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EASD)[J].Diabetes care,2012,35(6):1364-1379.
[4]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層版)[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3,12(8):1227-1245.
[5]葛聲,姜素英,曹蕓,等.上海社區代謝綜合征患者膳食及糖尿病知信行調查[J].中國臨床醫學,2012,19(3):320-322.
[6]張麗軍.知信行理論在兒科患者家屬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6(5):655-657.
[7]Liu L J,Guo Q.Lonelines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the rural area of a mountainous county in China[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7,16(8):1275-1280.
[8]聞慧.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2(27):560-561.
[9]馬英姿,賈傳魯.老年糖尿病患者社會支持程度與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4): 152-15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