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畫教學過程中,提升初中生色彩修養以及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對于色彩認知方面的培養除了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色彩基礎知識以及表現技能、色彩規律以外,還需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以及培養學生的藝術趣味。油畫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實現學生從自然色彩轉變為藝術色彩,幫助學生確立獨特的風格,教師需要從對色彩的觀察力、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及色彩創造力等方面加以引導和教學。
關鍵詞:油畫教學;初中生;色彩認知
一、前言
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油畫教學作為美術教學活動最為基礎的部分,與此同時也是最具有難度和最重要的內容。伴隨著商品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生活當中經常會發現具有各類設計色彩,這對于學生色彩體系會產生影響[1]。與此同時,網絡把初中生的思想帶到了虛擬的世界當中,使得學生欠缺對于大自然的細致觀察。所以,初中生在學習油畫的過程中,缺少對物體固有色的敏感度以及色彩的認知度。本文將針對初中學生的油畫教學展開研究工作,分析色彩認知能力的培養對于初中生的重要性,并且使用相對應的策略培養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這對于初中生對于色彩的直觀性認識、使用色彩多樣化以及學習色彩有效性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油畫色彩認知關系
在平時的生活過程中,色彩通過不同光波對人們的腦、眼產生作用,使得人們能夠在體驗生活色彩的過程中產生視覺效應[2]。所以,在日常生活過程中,色彩本身的魅力對于人們精神生活以及物質生活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油畫主要是利用色彩進行表達的,可以通過色彩展現出物體造型,從而抒發情感。油畫色彩可以最大限度展現出人們在自然當中所觀察到的色彩,在呈現物體的過程中,油畫不單單可以凸顯固有色,同時還能夠表現出光源色和環境色。總而言之,油畫家是利用色彩展現情感,作為油畫基礎的色彩,可以通過刺激視覺神經,產生出特定美感。
色彩美可以展現出油畫美感,其本身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是油畫第一語言。因為油畫顏料都是由一些人工合成材料以及天然材料通過混合植物油的形式加工制成的,在空氣氧化以后,會在油畫表面產生保護膜,通過色彩浸潤以及干燥,看不出色差,可以長期保持色彩新鮮亮麗。與此同時,油畫顏料本身具有特殊性以及豐富性,畫家可以反復的改動,從而有效的防止了油畫當中產生不理想色彩,這是油畫獨特性質的體現。
認知主要是指通過外界食物認知,從而產生一種知覺,然后經過不斷認識從而產生聯想以及記憶,通過大腦信息處理逐漸產生一種思維形式。自然世界中,人們對于物象色彩會產生思維反應以及直覺反應,人們對于外界感官來源于視覺,色彩認知通常是由光線進入到人的眼睛當中,然后利用大腦發射瞬間產生客觀的色彩,經過視覺對人們心理產生作用,逐漸形成色彩心理感知。所以,在欣賞油畫作品的過程中,可以很好的鍛煉人們對于色彩所產生的感知力,從而幫助人們更好的掌握色彩規律,感受作品所傳達出來的有效信息。
三、初中生油畫色彩感知能力培養對策
(一)在色彩寫生中培養學生色彩感知能力
初中生正處在心理成熟的關鍵時期,其本身的閱歷、觀察角度以及知識水平不同,導致他們對于色彩的認知以及感受也不同。教師在培養學生發現以及認知色彩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尊重他們的個性以及獨特性,這樣才能夠確保教學成果呈現出多樣性。
指導學生不斷發現色彩是當前提升學生色彩審美能力重要的前提。在這個時期,為了能夠讓學生深層次的感悟、提煉、體會與認知色彩,教師要多采用鑒賞以及寫生有效結合的教學模式。
寫生是感受自然色彩最為直接的形式,在寫生的過程中,學生通常可以進入到視覺感知最為活躍以及最為敏感的狀態,可以有效的激發起知覺性以及原始性的色彩感知。不管是室內靜物、場景以及人體寫生,還是室外風景寫生,都能夠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在不同的天氣以及光線條件下物像色彩的變化,充分感受不同色彩所帶來的影響,及時的發現色彩本身的魅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色彩學習的興趣以及認知敏感度。
(二)在鑒賞不同形式藝術作品過程中培養學生色彩感知能力
色彩美感培養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學生創作不斷的從自然色彩轉變為藝術色彩,所以,鑒賞以及分析藝術作品就成為了色彩教學重要的途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賞不同風格以及不同時期油畫大師所創作的各類繪畫作品。例如,馬蒂斯在《紅色畫室》當中,盡管使用了飽和度非常高的紅色,將其充滿整個畫面,可是從整體觀感上來看依然能夠為人們帶來愉悅感。委羅內塞所創作的《以斯帖》當中,呈現出了一系列可愛的黃色,色彩在若有若無當中呈現出了不同的觀感,但是整體色調趨于溫和,并且相互之間很好的聯系在一起,從長壽花淡黃色一直到干草發亮的黃色,從落葉的黃色再到黃玉所呈現出的深黃,水乳交融。從影視作品上來看,色彩不單單具備了視覺的整體審美效果,通常還會帶有精神以及象征色彩。比如在《母與子》這部影片當中,電影始終籠罩在褐色當中,湖面充滿了朦朧感,帶有時間上的停滯感,還有一種死亡逼近的無奈。此外,一些文學類的作品當中也可以引導學生培養色彩審美的能力。例如在《簡·愛》當中,“我喜歡這種鐵灰色的天空,喜歡桑菲爾德,它的幽靜曠遠、灰色的正面,映襯出了蒼穹的黛色窗戶。”這部分文字描寫能夠有效激發起學生對于色彩所產生的幻想,從而感受運用色彩的多種可能性。
(三)讓學生在色彩訓練課程中對色彩主動加工
藝術色彩以及自然色彩之間存在區別,同時也有著關聯性,藝術色彩來自于自然色彩,同時又比自然色彩要高等。經過畫者對其所進行的加工,來自于自然色彩更加具備典型藝術美感,從而得到了更加突出的表現。
色彩練習能夠設定出不同類型的課題,比如加強色調意識、強調和諧和沖突等色感主題訓練、注重色彩符號的特征,有針對性的強化學生色調儀式,加快確立色彩導向作用,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思考力、觀察力。色調作為畫面整體的色彩傾向,是對作品的色彩外觀所進行的概括性的評價。自然色彩當中的客觀色調并沒有主觀定位,需要形成藝術作品,要按照主管情感表達來確定藝術色調,從而產生作品整體的形態。這種訓練有利于學生整體觀察和思考畫面。注重色彩符號的基本特征;色彩符號特征能夠理解成為具備可識別的個性表達。每個創作人員都能夠將其理解為可識別性質的個性化表達。創作者通常都具備獨特的性格和氣質,從繪畫上來看具備自己獨特的見解以及慣用的繪畫技巧,從而產生了獨特的繪畫語言體系,表現出語言符號標志性以及作品的藝術美。針對色彩符號特征所開展的色感訓練更加有利于學生對自然色彩信息進行加工,并且把它轉變成為可以使用的藝術語言來開展繪畫活動。注重色彩的沖突以及和諧;色彩的美感能夠體現出色彩和諧之美,還能夠體現出色彩碰撞美感。不同色彩搭配以及調和,和表現內容題材有直接的聯系,還和畫者情感表達以及主觀感受有直接的聯系,這些色感訓練對于培養學生構建色彩情感表達有重要的作用。
(四)習作中滲透創作理念
在創作的過程中滲透傳作理念,將被動轉變為主動,實現自然色彩轉變為藝術色彩。在油畫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習作以及創作的過程彼此之間缺少聯系,很難系統的展現學生技能,不具備主動駕馭的水平。教師在課堂當匯總需要提倡學生在習作當中滲透創作理念,將習作看作是作品來對待,經過有目的以及主題性的觀察和思考,來全面解決繪畫的實際問題,從被動的模仿逐漸的轉變為主動的塑造。
從色彩表現形式上來看,其本身就是一個感性和理性、主觀和客觀之間的有效結合。繪畫的根本目的就是創作者主觀情感經過客觀載體表現出來,使得觀者可以獲得情感交流以及美感欣賞。色彩表現被動的主要原因包括了下面幾個方面:第一,缺少對于色彩知識的全面了解。殘缺的色彩知識不能夠提供全面化的理論依據來對繪畫進行指導,同時還缺少美感培養方面的理論支持。第二,色彩表現上經驗缺失。繪畫本身需要大量實踐,缺少寫生經驗無疑會造成學生喪失表現欲望,對于學生色彩方面的搭配操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并且阻礙了構建畫面的形式感。所以,想要完成自然色彩轉變為藝術色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被動的臨摹變為主動表現。
四、結語
油畫是利用色彩來造型,所以色彩美感也成為了油畫的主要特征之一。色彩本身就是油畫的靈魂,所以探索以及研究油畫色彩表現是目前油畫教學主要研究內容。文章主要分析了色彩美感對于油畫教學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其重要性,研究了如何提升學生對于色彩美感方面的認知,如何積極的引導學生將目光從客觀事物的主體轉變為關注生命的律動以及內在的精神屬性上。
參考文獻:
[1]武明中.風格的模仿與變異——對油畫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的思考[J].美術觀察,1998(10):40-49.
[2]康霖.色彩對人們生活的意義[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4,11(2):79-80.
作者簡介:
蘇婉,女,漢族,鄭州人,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油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