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欽+劉書閩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以及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媒體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小學各學科的教學中。小學校園中多媒體的引入,不但使得教學過程中更加富有趣味性,還能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多維度展現了數學的魅力。本文探討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代數思維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多媒體;數學;小學;代數
小學數學內容可分為算數和代數兩個分支。一直以來,代數都被學生視為一個“抽象”的知識點,教師嘗試采用多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代數思維,然而效果并不顯著。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推進,多媒體逐漸被應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當中。多媒體向來以“圖文并茂”的優勢贏得學生和教師的喜愛,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培養學生的代數思維也具有很大的幫助。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于小學數學課堂采用多媒體多維度展現數學魅力的策略進行探究。
一、將抽象內容具體化
小學數學學習中,代數的學習占據了較大的比例。但是小學生的思維不夠發散,代數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抽象的。如果采用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學,會提升學生的理解難度。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采用幻燈片、視頻等方式將抽象內容具體化,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代數思維。
如例題1所示:每個本子價格是3元錢,每支筆的價格是未知的,小明的爸爸給了小明10元錢,小明買了2個本子和2支筆,剛好把錢花完,請問每支筆的價格是多少元錢?
很多學生看到題目時,一下子轉不過彎來,我采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出圖片,圖片中有兩本書和兩支筆,并在上方標出相應的價格,本子用3表示,筆的價格用a表示。我對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如果我們用‘a來表示筆的價格,那么可以得到怎樣的式子呢?”學生們開始拿出筆,對著屏幕上的圖片列式子,我看到很多學生在在草稿紙上列出了“3+3+a+a=10”,我又問:“那么得出式子之后,筆的價格會算了嗎?”很快,學生們就把a的值算出來了。通過這樣的方式,抽象的內容就變得具體化,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
二、將復雜問題簡單化
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還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將復雜問題簡單化,降低學習的難度,提升教學的效率。例如,在48+56=?教師引導運用a+b=(a+c)+(a-c)的思維進行解題。教師用幻燈片展示兩個小朋友(一男一女),男孩手上拿著5個氣球,女孩手上拿著兩個氣球。然后在下一張圖片中,男孩將一個氣球給了女孩。這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同學們,在第一張圖片中,兩個小朋友手上的氣球一共有多少個?在男孩將一個氣球給了女孩之后,兩個小朋友手上的氣球一共又有多少個?”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都是7個。”教師:“好的,看來大家都懂得這個道理,那么如果用a表示男孩手中的氣球數量,用b表示女孩手中氣球的數量,并用c代表男孩給女孩氣球的數量,是不是可以得出‘a+b=(a+c)+(a-c)這個式子?”將這個式子推導出來之后,便可以引導學生采用這個式子對于“48+56=?”進行計算,即“48+56=(48+2)+(56-2)”,這樣便可將計算的難度減小。采用幻燈片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男孩手中減少的氣球,是轉移到了女孩的手上,但是兩人手中氣球的數量是不變的。同樣的,教師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等原理。這樣的方式有效培養了學生代數的思維。
三、將枯燥內容趣味化
小學數學中的很多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枯燥無味的,再加上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運用單調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很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熱情。將多媒體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可明顯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能夠將聲音、圖片、文本進行結合,從視覺、聽覺兩方面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消除傳統數學課堂的沉悶氣氛,并讓枯燥的學習內容更加富有趣味。
以《圓柱體》一課為例,圓柱體對于學生來說是抽象的,尤其是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難度。教師可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圓柱體的三位圖形,并能夠動態展示圓柱體表面攤開的圖片,讓學生對于圓柱體表面積的構成一目了然,因此,學生便很容易理解“圓柱體表面積=(底面積×2)+底面周長×高”這個公式。同時,教師可在展示動態圖的過程中播放一些有趣的音效,形成動畫的效果,讓學習內容更有趣味性。
四、結語
多媒體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能夠使一些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同時還能讓數學課堂更加富有趣味,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便得以發揮,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總而言之,將多媒體應用到數學教學中能夠具有較大的優勢,能夠將數學魅力多維度展現,讓學生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倪燕.探討應如何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6,02,02:1.
[2]楊榮花.巧用現代信息技術 豐富數學課堂教學——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2:50-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