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老姥住院了,我和爸爸急忙趕到醫院看望她。老姥銀發如雪,白眉稀疏,緊閉雙眼躺在床上,一雙干枯的手無力地垂在身子的兩側,上面還纏繞著膠帶。
看著吊瓶中的藥液一滴滴地落下,我輕輕地握住了老姥的手,思緒回到了過去的歲月中。
這是一雙經歷了革命風霜洗禮的手。1937年,年僅14歲的她就參加了革命,成為了渤海戰區的一名抗日戰士,只不過她手里抬著擔架,或者是拿著繃帶。她那雙曾經拿繡花針的巧手變成了拯救戰士性命的“神手”。聽她說,在一次激烈的戰斗結束后,戰地醫院里送來了一名體內存留著敵人彈片的傷員,情況緊急,偏偏醫院里沒有了麻藥。病人急需手術,怎么辦?這時,老姥主動請纓協助醫生做手術。據說,在老姥的鼓勵下,傷員即使疼得額頭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也一聲未吭。在老姥的配合下,手術順利完成,她卻累得出了一身汗。
老姥的十根手指都關節腫大,不能彎曲,那是當年在滴水成冰的臘月里用刺骨的涼水洗繃帶留下的后遺癥——風濕性關節炎。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老姥收到了中央軍委頒發的軍功章。那金燦燦的獎章,她受之無愧呀!
這還是一雙造福了左鄰右舍的手啊!老姥和老姥爺從渤海軍區復員回到家鄉后,在家鄉建起了第一家正規醫院,老姥用她在軍隊里學到的醫術幫助鄉親們看病。一年年,一代代,方圓數十公里的人都知道有個叫“郗云鳳”的軍醫。特別讓鄉親們感動的是老姥的為人,她性格和藹,從不對人發脾氣,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日,還是大雪飄飄的寒冬,只要人家來叫,哪怕是深更半夜,她也會背起藥箱就走。所以,老姥在大家眼里真是德高望重啊!
這更是一雙撐起了整個家庭的手啊!“天有不測風云”。老姥60多歲時,唯一的兒子因患癌癥去世了,扔下了她和兒媳(姥姥)以及三個未成年的孩子。整個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這一老一小兩個婦女——老姥與姥姥的身上。姥姥告訴我,當時她的心里已經沒有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是老姥拉著她的手說:“以后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我也幫你把孩子拉扯大。”她們省吃儉用,歷盡艱辛,終于將三個孩子撫養成人。如今,她的孫子孫女中有兩個是國家公務員,一個做醫生。老姥80多歲本該是頤養天年的時候,我出生了,于是,老姥又自覺地承擔起了照顧我的重擔。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事情,便是晚上脫得光溜溜地趴在被窩里,等著老姥為我捋脊背。我常常閉著眼睛,一邊聽老姥給我講革命戰爭年代的故事,一邊享受著老姥的撫愛。她寬厚的手掌有些粗糙,卻軟軟的,熱熱的,不一會兒,我就舒服地睡著了……老姥撫育四代人功不可沒啊!
老姥今年97歲了,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更加糟糕的是,她的老年癡呆癥開始發作,平時幾乎不說話,也分不出家里誰是誰了。
握著老姥的手,我想,不管她變得如何,我為她是我的親人而驕傲。愿上天護佑我這位可親可敬勤勞能干的老姥恢復健康,安享晚年!
【寫作感言】
我寫這篇作文時,整理了自己從小到大有關老姥的素材,按照回憶錄式的寫法進行構思。先寫老姥生病住院,再寫自己看到老姥那雙手引發回憶。老姥可歌可泣的故事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就重點寫了老姥的抗戰經歷、回到家鄉后為鄉親們治病及對家人的奉獻等內容。這些事件都是我知道的,我就是想借這些事表達出我對老姥的敬仰,把她這不平凡的一生告訴更多的人。
(李佳成)
【家長評說】
孩子的老姥快100歲了,是一位參加過抗戰的老革命軍人,更是看著孩子從小長大的老一輩親人。所以,孩子和老姥的感情特別深厚。去年暑假高溫時節,孩子聽說老姥身體不好住院了,馬上趕到醫院去看望,還和家人輪流陪床。后來,寫下了這篇作文。初稿洋洋灑灑近2000字呢!雖然沒有華麗的文字,但很樸實,感情很真摯。
(李佳成爸爸)
【同窗評說】
讀了李佳成《老姥的手》,我讀出了他和老姥的深厚感情,那是一種對親人的感恩,對老一輩的感激、回報的情感。讀了老姥的事跡,我也明白了佳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通過這篇作文我也發現,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才能打動讀者,這是決定作文質量的前提條件,就像李老師給我們講的——“連自己都不感動的作文怎么能夠感動別人”?
(羅亞橋)
《老姥的手》這個題目很有意思,開始我在心里想,李佳成要寫什么?老姥的手怎么啦?讀完之后,才發現原來這是作文敘事的線索,“手”是作引子來表現人物的。這種寫法,我感覺像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父愛如山,如何表現?作者抓住了父親買橘子過鐵路攀爬月臺的動作及混入人群的背影,寫得細致,寫得具體,感動了我。這篇作文,是老姥的手讓我受到教育。
(張晨浩)
我很喜歡李佳成的這篇作文,很欣賞他的內容選材和細致表現。他從老姥的手做出的不同貢獻,選擇了不同內容來表現,這些內容處理得有詳有略,恰到好處。特別是寫老姥給家庭做出的貢獻這一部分,我讀出了我和我的老奶奶的影子,仿佛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時代,感覺非常溫馨、甜蜜。這也是這篇作文能打動我的原因之所在。
(馬家駿)
【教師評說】
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作文。李佳成同學借“手”這條線索,寫出了老姥一生對國家、社會、家庭的貢獻。作文以小見大,層次清晰,按照老姥對革命、對社會、對家庭三個不同方面,從不同角度介紹了老姥的事跡,體現出了老姥的高貴品質。每個事例的段首都是一個中心句,“這是”“這還是”“這更是”三個層次逐層遞進,陳述句、感嘆句感情逐步加深,體現出了情感變化。三個層次中突出家庭變故,讓讀者感受到了一位普通婦女所展現出的平凡而偉大的精神。結尾呼應開頭,情感水到渠成,主題自然生成。
(李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