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師川
【摘 要】筆者對自己策劃組織參與的公益類節目有一些淺薄的見解。公益類節目如何沖出尷尬之境,在各種節目中展現出獨有的特色,媒體責任的擔當,這是一件必須面對又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公益類節目 真心 社會責任心 良心
隨著新媒體的涌入,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已經是一個公益類節目爆發時代,小到網絡上的直播平臺名字叫公益類平臺,大到很多一線媒體和名人參與的公益類節目,名人熱衷于公益已經屢見不鮮,名人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做公益做慈善,使得更加多的人加入其中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也使得很多人得到了幫助。而諸如“公益”“慈善”等等詞匯,很容易觸動人心中柔軟的一塊,很容易引起受眾的共鳴,因而把個人的私生活搬到了電視熒屏之上。各大衛視很早就推出了類似的節目,就連央視都推出了《為了你》《夢想星搭檔》等一系列節目。
筆者在開始思考到底什么是公益類節目的時候,試圖去想給“公益類節目”一個明確的定義,于是百度了一下,公益類節目尚未收入百度詞條。翻閱了大量的專業書籍,也沒有給出明確的概念。既然沒有明確的概念,筆者只能自己找出其中個別詞匯去分析。公益:社會的公共利益;對公眾有益的事。指對社會做出有意義的事情,同時能夠幫助弱勢群體快速成長的一種性質,公益是指有關社會公眾的福祉和利益。“公益”為后起詞,“五四”運動后方才出現,其意是“公共利益”,“公益”是它的縮寫。因為沒有明確的定義,那么也無從判斷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所以,筆者僅對自己策劃組織參與的公益類節目提出一些淺薄的見解。公益類節目如何沖出尷尬之境,在各種節目中展現出獨有的特色,媒體責任的擔當,這是一件必須面對又需要思考的問題。
做公益類節目首先要有一顆真心,這顆心真誠、善良而又悲憫。這是做公益節目的初衷。2015年,阜新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金色年華》節目,發動了一種新的廣播模式,廣播加微信平臺,當然這也是時代特色的體現。《金色年華》節目的記者無意中發現朋友圈都在轉發阜新本地農村一個患有白血病的瑄瑄小朋友急需捐款的事,因為已經完成了五次化療正在治療階段,康復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孩子的家庭卻因為經濟條件要中斷治療。節目組經過確查和研究后決定推出一期直播節目,在直播前一周,發動了節目平臺的大量的宣傳,印制了宣傳小冊,在節目直播前收到了上百個聽眾的主動請愿,希望能夠加入到直播節目中為瑄瑄小朋友助力加油并捐款,節目的小嘉賓們紛紛當起了義工,幫忙分發宣傳小冊,在節目開播前四十分鐘,就有很多小聽眾帶著家里的父母長輩在直播間的門外等候。雖然僅有半個小時的直播,通過連線直通醫院的瑄瑄小朋友也通過電波對所有的愛心人士真誠地說了聲“謝謝您”,八個愛心人士和孩子參與了直播間直播,另有許多聽眾參與了電話直播。有的小聽眾甚至拿出自己的壓歲錢要幫助瑄瑄。節目中直接播送了孩子父親的銀行賬戶,參加節目的愛心嘉賓在直播中就捐出近萬元。加上外圍的平臺,收聽到節目的聽眾,以及各方的呼應和援助,真是應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口號。后續統計收到善款十余萬元。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孩子可以繼續好好地治療。兩年后的他現在也已經康復快快樂樂地去幼兒園了。
做公益類節目其次是要有社會責任心。2014年阜新市圖書館新建落成后少兒圖書館藏書稀缺,《金色年華》節目得知后便發動了“為圖書館捐書吧”活動,從前期策劃到運行再到節目直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認可。原本只是發動大家捐些閱讀后的舊書,但是卻收到大量的新版精致的新書,不乏珍貴的繪本圖書、立體圖書,近年獲得國際國內大獎的優秀圖書。為此阜新市圖書館特別推出愛心書架閱讀區域。錄制活動宣傳的采編人員至今都記憶猶新——“您家是否有圖書被遺忘在角落里蒙塵?您是否覺得小時候的書既占用空間又舍不得丟棄?那么請裝滿您的愛心,讓他們來圖書館安家吧!讓你的圖書插上愛的翅膀繼續啟程,去為需要它們的讀者帶去快樂和溫暖。阜新廣播電視臺《金色年華》節目‘感恩 分享 閱讀,主題捐贈活動期待您的參與。”捐贈圖書的現場小朋友們親自簽名并附上了愛心寄語。小朋友在捐贈的圖書的愛心貼紙上寫著“我們一起看吧”“這是我最喜歡的書,希望你也喜歡”等等充滿愛和童真的話語。整個過程中,分享的不僅僅是一本書,還有品德和責任心,是一種傳遞閱讀快樂和誠信的閱讀游戲,捧著一本本圖書,孩子們個個愛不釋手,他們交換著彼此的珍藏,也交換著對圖書的感悟,或細細品讀,或共同討論。孩子不僅能閱讀到妙趣橫生的繪本故事,還學會了分享,從分享交換中得到了更多知識,相信圖書將把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帶給孩子,會將更多的驚喜帶給家長;孩子們在今后的時間里,通過長期日積月累的閱讀,也會積淀人生更多珍貴的東西。
做公益類節目想做好最重要的是良心。我們為什么一直堅持做公益類的節目?公益累,公益類節目當然更有強度。古語云“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現在說“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都是教育人們要與人為善,摸著良心做公益節目,不圖名利,不圖回報,甚至不圖一聲謝謝,公益類節目做好的精髓就是良心。
深入社區感受“小巷總理”們——街道干事的酸甜苦辣,走進公安局派出所感受民警一天的工作強度,下鄉去與留守兒童一起度過2016年的國際兒童節,陽光啟智園里那新增添的輔導教材和鍛煉康復器械都是節目后續的愛心展現。那一張張鮮活的面容,都融進每一次節目的直播中,那不論是粗獷的溫柔的甜美的稚嫩的聲音都傳遞在聲波里。
公益類節目的意義遠大于它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表述出的或感恩或激動或哭泣的心情和行為,一種參與度高的活動不一定使得精神得到成長和進化,比如廣場舞參與的人也非常多啊,公益節目最大的益處應該是當我們參與其中時我們不自知,但當我們回想起時,我們仍然感動于心。在日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將這樣的情懷和精神發揚并擴散。
誠然,公益類節目只是一個起點,以推廣的更高標準和要求來衡量任重道遠。說白了推廣這種公益的精神要從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個班級做起,擴大到一個社區、一個單位直至整個社會。
公益類節目要做好,擁有“真心、責任心、良心”是必要條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吾輩也將更加努力地積極地展現公益類節目的正面,陽光正能量將與我們同行。
(作者單位:阜新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