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睿
谷子是我國北方旱田地區的主要作物之一,是抗旱性最強、適應性廣的禾谷類作物。 谷子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悠久,距今已有8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種植區域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主要產區位于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區。但由于種植區域偏僻、種植戶文化水平低、病蟲鳥害及氣候條件差等不利因素的影響,谷子生產區的產量差異較大,限制了谷子生產產業的良好發展前景。在此背景下,總結多年積累的谷子高產優產栽植經驗,適當創新改良操作,結合現代化農業耕作機械操作,為廣大種植戶提供可操作性強,能夠增產增效的一套種植技術方法。
1 播種前選種及播前種子處理
1.1選擇優良種子,是保證產量質量的基礎。在大面積種植谷子前,可選擇小面積試種幾種不同品種的種子,根據當年的產量、品質、成熟時間、抗病蟲等特點,選擇適宜在本地推廣的品種。這里推薦的高產、成熟早、抗倒伏、抗病品種有豫谷19和豫谷18;如有其他適應性強,抗逆性高,產量表現一般的品種,也可適當種植,以預防惡劣氣候帶來的減產影響。
1.2曬種:在播種前 2~3 d 選晴天中午將谷種均勻地攤在地上進行;播前種子處理:播種前 1 d 先用清水去秕籽,再用 10% 鹽水漂去飽籽,然后用清水洗鹽;將精選好的種子用種子量 0.1%的內吸性殺蟲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 同時用種子量0.2%~0.3% 的多菌靈拌種防治白發病和黑穗病;拌種后堆悶 6~12 h 再播種。
2 土地選擇及精耕整地
2.1 選地與輪作倒茬
選擇在土壤有機質高的地塊種植,有利于谷子提高抗逆性和高產。谷子連作為害多,連作易發生嚴重病害、難控性雜草,還會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失衡,因此必須合理輪作倒茬。其中豆類、馬鈴薯、麥類、玉米等適宜作為前茬作物種植。
2.2 精耕整地與合理施肥
一茬谷子:精耕地、細整地,春播前進行深耕,可以熟化土壤,進一步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其保水能力。混合施用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秋耕施以底肥。
倒茬谷子: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進行淺耕滅茬;伏耕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結構和充分接納降雨;結合秋耕施肥,以農家肥為主,畝施入優質農家肥1500~2500kg、過磷酸鈣 30~40 kg、尿素15kg(化肥集中溝施),耕后耙耱保墑;入冬前進行全膜雙壟溝覆蓋,蓄水保墑。
3 適時播種與種植新技術結合
3.1適時播種
谷子發芽最適宜溫度在13℃左右,依據當地降雨量和地溫條件,能夠達到谷子發芽所需要求,適時播種,保證播種后較高出苗率,并使苗期處于干旱季節,有利于蹲苗扎根;在此后的整個生長季節里,能夠順利完成拔節孕穗、抽穗期、開花灌漿期以及最終成熟收獲。
3.2種植新技術
谷子化控間苗技術,是在播種前使用一種名為MND的化學藥劑處理種子,再將被藥劑處理的種子與未處理的種子按照一定比例播種。在谷子出苗后,被處理的谷苗在2葉期死亡,既確保了全苗,又達到了免間苗或少間苗的目的。
寬壟密植技術是通過改變傳統谷子種植壟距、株距和空間情況,改善了谷子植株透光條件,大大改良了谷苗的生長環境,減少谷苗之間的爭水、搶肥現象。
機械化精良播種技術--全膜雙壟溝覆蓋播種,采用谷子點播機進行點播,精確控制播種量、播種深度以及種植密度,可以大大提高每畝保苗率,同時降低谷子種植的勞動強度。
4 加強田間管理
4.1 苗期管理
查苗補苗,谷苗出土后缺苗斷壟較輕時,進行移栽補苗;缺苗嚴重時,提前進行種子催芽補種。
疏苗間苗,在谷子 2~3葉期進行疏苗,將行間散出苗全部拔除。3葉期間苗,拔除病苗、弱苗和擁擠的叢生苗,留有長勢健壯的谷苗。
定苗,5葉期時進行,條播株距 8~10cm ,行距18~20cm;穴播株距20cm,行距20cm,每穴2~3株,畝留苗3.7~4.2萬株,不可過密。
蹲苗促壯,結合間苗和定苗,做好淺中耕松土、除苗、保墑。 定苗時留長勢強壯、齊整谷苗,留壯苗去弱苗,留綠苗去黃苗,以培育壯苗。
4.2 拔節至孕穗期管理
中熟品種出苗后40d左右,要及時中耕清壟,旱地可結合澆水追肥。有實驗數據表明,此時追肥培土可有效增加產量最高可達46.7%:畝追施48%氮磷鉀復合肥(N∶P∶K=18∶15∶15)15kg,培土處理。孕穗期畝追氮磷鉀復合肥 20~30kg,及時中耕除草,干旱時應增加中耕次數,可以有效增加畝產及谷米質量。
4.3田間除草
選用谷子天專用除草劑,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及闊葉雜草,如:馬唐、稗草、藜等。一般可在兩個時期噴藥,一是播后苗前噴施土壤處理;而是谷苗3~5葉期,雜草未出土前定向土壤處理。一定不要在谷種頂土時使用除草劑,防止苗害,影響出苗率。
4.4 抽穗至成熟期管理
開花期,畝施0.3%~5% 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
抽穗、灌漿期,畝用硼砂 30g混合適量助壯素,兌水50kg進行噴施葉面。
灌漿期后,穗部逐漸加重,避免遇到不良風雨天氣,造成倒伏,影響產量。
5 病蟲鳥害防治
病蟲害較輕時,盡量利用農耕操作、天敵、物理防除等手段控制;當病蟲害發生較重時,使用化學藥劑防治。 在苗期和拔節抽穗期,易發生黏蟲、蚜蟲、螨類等蟲害,可用氯氰菊酯等菊酯類農藥、殺螨劑莖葉噴霧防治;苗后期可結合防治蟲害,將殺蟲劑混合粉銹寧防止銹病大發生;灌漿至成熟期,防止鳥害,可采用扎稻草人和插放舊光碟驅趕取食谷粒的鳥群。。
6 適時收獲
葉片發黃,95%的谷穗變黃,籽粒變硬時,即可收獲。收割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產量,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如播種地塊集中,面積較大,可采用機械化采收。收割后,晾曬7~10d再進行脫粒,使谷子后熟以提高產量和米質。
(作者單位:125300遼寧省建昌縣農村經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