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浩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水平的飛速發展下,人們生活質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致使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高度重視。而諸多的人們開始對有機稻谷的使用加大了提倡力度。基于此,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食味水稻的有機栽培技術進行研究,筆者依據多年經驗,提出合理化建議,旨在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從而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重要的貢獻。
一、有機水稻栽培的基本條件
1、土壤管理
通過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生物菌肥和深淺耕翻耕作措施,培肥土壤,活化耕層,為有機水稻種植創造有利的土壤環境。
2、養分管理
通常情況下,農民朋友依據水稻中所含有養分的需求來選擇恰當的肥料。例如有機肥亦或是生物菌肥較為適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符合水稻養分的需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結合種子育肥技術以及相應的葉面開展追肥工作,進一步對水稻所具有的營養需求進行適當的補充。
3、植物保護
農民朋友在使用有機生物浸種劑來對種子進行保護的過程中,做好相應的預防以及控制工作,避免苗期出現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利用有機生物農藥以及抗病葉面菌肥來對水稻后期的病害情況進行嚴格的預防。農民朋友在適當的條件下采取新型技術,避免稻田出現雜草的情況,采取人工滅草的形式代替化學滅草。
二、栽培技術
1、選地
對于選擇地塊來說,是栽培技術開展的重要的環節。會在某種程度上對水有機水稻是否滿足相關要求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農民朋友在對地塊進行選擇的過程中,促使土壤能夠達到相應的標準,并且空氣也應當滿足我國環境所提出的要求,水質也應當滿足相關標準等。依據相關實驗可以得知,農民朋友選擇的土壤,應當具有一定的肥力,并且有著較好的排水性能,并且和其他土塊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所選擇的土塊應當避免在污染源附近。
2、品種選擇
農民朋友在對品種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應當選擇熟期適中、有著較強耐冷性的品種,而且還能夠起到抗病的作用。一般情況下,稻種都應當經過認真的篩選,將品質差的粒種去除掉,從而使粒種處于飽滿的狀態下。而且每一個顆粒大小應當基本一致。粒型比較整齊,有著較高的發芽率,在這些子粒當中不存在品質差的種子。
3、育苗
(1)種子處理。經過曬種,鹽水選種,用1%生石灰浸種消毒,避免把病菌帶入田間。
(2)整地作床。床面耕翻10cm以上,達到床面平整、細碎、無坷垃、無根茬,床寬1.8~2.2m,長度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3)苗床施基肥。增施優質腐熟農肥培肥土壤,用量7.5~10.0kg/m2,混拌在5~10cm苗床土壤中。
(4)播種期的確定。氣溫為5℃是播種育苗的最佳溫度,一般在4月1~5日開始育苗,4月10日前結束。
(5)播種量的確定。常規育苗播干籽1759粒/m2,地膜打孔育苗不超過2509粒/m2,營養缽育苗不超過709粒/盤,播種要求均勻一致。
4、插秧
插前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堅持“三旱”整地,提高整地標準。其次是科學除草。采取提前灌水的辦法,促進雜草萌發,然后用機械耙地,可防除各種雜草。當氣溫穩定通過12℃時,開始插秧,大體時間是5月15~25日。插秧要求合理稀植,以確保插秧質量。本著肥田靠發、瘦田靠插的原則,較好地塊以30.0cm×16.5cm為主,瘠薄地塊以30.0cm×13.2cm為主,每穴基本苗3~5株。前期宜稀,后期宜密,插秧要求達到淺、直、勻、穩、足的標準。
5、秧田管理
為了提高床內溫度,播種后首先要立即清理“三溝”(步道溝、床頭溝、排水溝),修好壩捻,排凈田間積水。其次要經常檢查雙幅薄膜開閉口是否結合嚴密,床邊薄膜是否壓實。在苗床70%的秧苗立針時(播后7d左右),應及時灌大水(青頭水)上床面3~5h左右,如發現苗床過干影響出苗時,也可提前灌青頭水。后續管理掌握不干不澆水,澆水就澆透的原則,澆完水后立即排凈秧田地所有積水。適溫煉苗,適溫煉苗的溫度要求:一葉一心期,以28~32℃為宜;二葉一心期,以24~28℃為宜;三葉期,以20~24℃為宜。秧田除草:如果秧田有雜草,可人工拔除。
三、田間管理
1、土壤施肥
對于秸稈還田來說,農民朋友需要做好土壤施肥作業。當秋天來臨時,使用相關設備在進行切割的基礎上,將稻草做好切碎處理,并均勻的撒到水田地里。接著使用相關設備將稻草采取深翻的形式埋入到田地間。當開張納旋耕的前期階段,所施入的農家肥大約在5250~6000kg/hm2的范圍內。
2、本田除草
泡田時,大水漫灌,漂除雜草的種子等;插秧前15d,翻耕本田并淹水封殺,滅除老草,插前2~3d再次翻耕,滅除萌生雜草。在水稻的生長期要注意觀察,發現有萌生的雜草要及時進行人工拔除。
3、淺、濕、干灌溉
淺、濕、干灌溉基本要點:淺水插秧、深水返青(水面在苗高1/2處,時間不超過3d);淺濕分蘗;夠苗曬田;中水護胎;淺濕抽穗;寸水開花;淺濕灌漿;濕潤壯粒。
4、病害防治
對于水稻病害來說,主要包含多種常見病,例如惡苗病、稻曲病等,這樣就要求農民朋友通過采取培育壯秧、科學密植的手段,對肥水采取科學的調整、對高峰苗控制等相關措施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真正能夠從根本上實現對病蟲害的預防。
5、蟲害防治
水稻害蟲以稻象甲、稻薊馬、稻飛虱、螟蟲為常見害蟲。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有效防治。
(1)農業防治。通過對水稻自身的栽培,增強其抗蟲能力。(2)物理防治。使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趨光性害蟲。最佳點燈時間是在6月中旬后18:30。(3)生物防治。一般情況下,主要采取以下兩方面進行生物防治:一種是采取藥物防治的方法,農民朋友在選擇藥物防治的過程中,應當選擇具有相關機構認可的農藥以及相應的水溶劑等試劑進行嚴格的控制,避免田間害蟲出現的概率;另一種是選擇生物防治的方法,利用自然中存在的食物鏈而選擇自然中害蟲的天敵,例如例如蜘蛛、蛙類等,從而對病蟲害進行適當的控制。
四、結語
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得知:農民朋友在對有機水稻進行栽培的過程中,最大程度避免使用過多含有化學成分的農藥,而是應當遵循植物的生長情況,并遵循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以及相關技術,從而確保水稻種植可以實現可持續的目的。
(作者單位:150200黑龍江省五常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