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濤
一、浸種催芽
3月下旬育苗。去除種子中的秕籽、蟲蛀籽和雜質。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30分鐘,再用清水浸種10小時,輕輕搓洗干凈,撈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種子表面水分,將種子用紗網袋裝好,用浸濕后擰干的毛巾將紗網袋包好,外面包一層塑料袋(留一個小口通氣),放入恒溫箱29℃催芽,種子在24-48h出芽,如果出芽不齊,可將先出芽的種子用濕毛巾包好,放入4℃的冰箱內保存,待大部分種子出芽后再一起播種。出芽的長度以剛露白2mm為宜。
二、播種
1、育苗土的配制:八份大田土,二份腐熟農家肥混勻后,每立方土加1斤苗菌敵充分拌勻。
2、裝缽:選擇15cm×15cm的營養缽,先裝土12cm,按壓一下將土壓實,再裝土2cm晃平,將缽整齊的擺放在育苗池中(池底鋪一層塑料膜防定植起苗時傷根),用噴頭將營養缽澆一遍透水。
3、播種:將出芽的南瓜種子播于缽的中間,每缽播種1粒(芽朝上),用指肚稍按壓,覆土1.5cm后用木板稍按壓,覆膜。
4、出苗:種子3-5天出苗,出苗前溫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6-28℃。個別先出苗的營養缽可以將缽上方的塑料膜撕開一個小口,待60%以上的營養缽都出苗后,將塑料膜全部揭開。
三、苗期管理
1、從幼苗出土到發出真葉:這一時期的日溫控制在25-27℃,夜溫控制在14-16℃,盡量不澆水,如果土體失水嚴重,可用噴霧器在土體表面噴少量水。
2、從發出真葉到定植前:這一時期的日溫控制在24-26℃,夜溫控制在18-20℃,澆水本著“見干見濕”的原則,土表發白澆水,每次澆水要澆透。
四、定植
1、定植時間:5月下旬。
2、整地施肥:每畝地施硫酸鉀復合肥24kg,磷酸二銨22 kg,尿素6 kg,熟黃豆10 kg,腐熟農家肥500 kg。撒施后再旋地一遍。南北方向起壟,壟寬1m,高15cm左右,株距5m,行距7m。整地后用多菌靈、敵敵畏等煙劑密閉熏棚殺死越冬病原菌及蟲卵。
3、定植方法:在壟正中間挖定植坑直徑30cm左右,深20cm。澆定植水兩遍,第一遍為清水,水完全滲透后澆第二遍水,第二遍為藥水(福美雙或多菌靈1000倍液預防土傳病害)。第二遍水滲到坑的三分之一處時定植。待水滲透完全時覆土,鋪設滴灌帶。鋪設滴管之前將爬蔓區耙平。壟上鋪2條滴灌帶,分別在苗的東西方向,距苗25cm左右;爬蔓區(行間)每隔1m鋪設1條滴灌帶。
4、覆膜:壟上和行間分別覆膜。覆膜之后的田間管理盡量不要在覆膜區進行,要在作業區和步道區進行,保證通透的土壤環境。
五、田間管理
1、定植后7天內:日溫控制在25-28℃左右,夜溫不低于18℃。地溫保持在18℃以上,不低于12℃。這段時間一般不澆水,溫度高于30℃通風。
2、緩苗后到伸蔓前:日溫控制在28-30℃,夜溫不低于15℃。緩苗后澆一次緩苗水,之后的澆水本著“見干見濕”的原則。每天至少通風一次,時間為30min。
3、伸蔓期:日溫控制在30-32℃,夜溫控制在18℃左右,這個時期應該提高大棚內的溫濕度,早晨通風后如果棚溫低于32℃應關閉大棚,每天加濕一次,原則以步道、作業區全部濕潤為宜,濕度控制在80%左右。整枝壓蔓的方法為:每株南瓜留5條健壯的瓜蔓,其他側蔓和子蔓全部摘除,每隔3節壓蔓一次,將壓蔓處的塑料膜撕開一個小口,將瓜蔓用筷子等別好,葉腋要挨土,以利于生根。
4、開花坐果期:此時的管理與伸蔓期大致相同,但要進行人工授粉以提高坐果率,授粉要在上午8時左右進行,授粉時要將花粉均勻的輕輕抹在柱頭上。此時要加大通風量。
5、果實膨大期:此時的管理與開花坐果期基本相同。果實坐穩后要追肥,方法為:在壓蔓處10cm遠挖一個10cm的小洞,每個洞施2:1的尿素、磷酸二氫鉀的混合肥15g。每次進行病蟲害防治時,都要加葉面肥噴施。果實達到10公斤時要用草席等將果實墊起來,注意鋪墊物要避開滴灌。
六、主要病蟲害防治
1、細菌性緣枯病:發病初期可選用2%的春雷霉素水劑500倍液、3%中生菌素800倍液、20%的嗎啉胍.乙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每隔5-7天噴一次藥,連噴2次。
2、白粉病: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30分鐘,發病初期采用10%世高1500倍液,或43%普力克5000倍液,或2%加收米600倍液進行噴霧。
3、病毒病:用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種20分鐘預防,發病初期可采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配合生長促進劑噴霧。
4、蚜蟲: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70%吡蟲啉水分散顆粒20000倍液噴霧防治。還可采用噻蟲嗪和聚酯類殺蟲劑交替防治。噴藥時要加滲透劑和注意葉背面噴施。
5、紅蜘蛛:用1.8%的阿維菌素乳油2500倍液,或15%的噠螨靈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噴藥時要加滲透劑和注意葉背面噴施。及時除去植物殘體和雜草,保持棚內清潔。
(作者單位: 152400 黑龍江省慶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