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一、選擇地塊,施足底肥。應選擇清潔衛生,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前茬應為非茄科類植物,最好也不是薯芋類蔬菜,無2~3年重茬的地塊種植,不可選擇發生過環腐病和瘡痂病的地塊。土壤以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為宜,土質疏松、肥沃,土層深厚。實行壟作,壟距90cm,壟高30cm左右,每壟雙行,株距28~30 cm,播種密度為每667m2,4000~4800株。播種時,在壟開深3~4cm的溝,播后覆土平壟,覆土厚度應根據土壤類型而定,沙質土壤覆土厚度為8~10cm,黏質土壤6~8cm,出苗后及時培土,整平壟面覆蓋地膜。
二、選擇適宜品種。根據不同的土壤條件和氣候特點選用適宜的品種,現在推廣的良種主要有克新4號、荷蘭15、克新14號,應選用脫毒馬鈴薯原種或一級、二級種薯,堅決不能用市場上的商品薯做種薯。
三、種薯處理
1.選種
無論從外地調進的或自留的種薯,使用前都必須經過選種。選擇無病蟲、無凍害、表皮光滑、新鮮、大小適中的薯塊作種薯。病薯、爛薯、畸形薯以及芽眼突起,表皮粗糙、龜裂等薯塊均不宜作種,根據試驗,在一定范圍內,種薯大小和最后產量成正比。小種薯所含營養物質少,長成的植株長勢弱,更有少數小薯還從退化株、病株或中途死亡的植株上收獲的,不但退化嚴重,而且還容易傳染病害,但都選大薯塊作種,用種量大,成本高,一般選50~100克大小的薯塊為好。如種薯不足,也不應低于15克,即每畝125~150千克。豐產地可用至300千克以上。
2.切塊
切塊播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節約種薯,打破休眠。切塊和削腚破皮,可以加速內部新陳代謝,促使早日發芽。切塊時必須注意切刀嚴格消毒。馬鈴薯芽眼的萌發具有明顯的頂端生長優勢,即密集在頂端的芽眼首先萌發。生產上為了促使提早發芽和發芽一致,提倡將薯塊縱切,平分頂芽。如薯塊大,一個馬鈴薯需要多次分割時,也應盡量利用靠近頂端的芽。
3. 催芽
馬鈴薯播種前必須解除休眠。催芽主要是提高土溫,可以因地制宜的選用溫床、冷床、溫室、塑料薄膜覆蓋等方法。催芽開始時溫度可以高至25℃左右,以后應控制在15~18℃。溫度太高,催出的芽細而長,如再遇高濕,還會引起爛薯、爛芽。催芽時間的長短,因品種、溫度以及是否使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打破休眠均有關系。催芽可分為切塊催芽和整薯催芽。切塊催芽用種量小,易打破休眠,出芽快。但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感染病毒和各種病菌,發生大量爛種,影響馬鈴薯的安全生產。整薯催芽過程中爛薯少,播種后抗逆性強,出苗率高,產量高,但用種量大。現在普遍采用小整薯催芽。整薯催芽應提前20天進行。用濃度為10~3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10min左右。浸種后撈出并瀝出水分,即可直接上沙床催芽。為了防止爛薯可用多菌靈、農用鏈霉素向薯塊噴撒。整薯催芽不太整齊,催芽10天左右應打開床土,把芽長2~3cm的種薯挑選出來,放在通風陰涼處,使之見散射光進行綠化鍛煉。再把未發芽的薯重新埋好,繼續催芽,一般20天可以出齊芽,便于播種。
四、 田間管理
1.出苗前
疏松土壤,增加地溫,促進早出苗,保護地此期不通風換氣,增加光照,防止風、雪、雨天氣。春馬鈴薯發芽期內溫度較低,且蒸發量少,在墑情比較好時不必澆水。
2. 出苗期
覆蓋地膜的農戶,要及時人工輔助破膜;露地栽培的農戶,雨后或澆水后要及時劃鋤,打破硬殼,使幼苗順利出土,促進苗齊、苗全、苗壯。苗期澆水要視墑情而定,墑情好可不澆水,避免降低地溫。春馬鈴薯幼苗期應結合施肥早澆水。幼苗期要早追肥,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應每畝追施氮肥37.5kg,施肥后澆水。馬鈴薯出苗后應進行中耕松土,提高地溫,促進馬鈴薯根系的生長。幼苗期澆水后應立即進行中耕保墑、提高地溫。
3. 發棵期
馬鈴薯出齊苗后,主攻目標是促進秧棵生長健壯,搭好豐產架子。發棵期內不旱不澆。干旱年份澆2~3遍水。澆水時勿大水漫灌漫過壟頂,并進行中耕、培土,最后在團棵封壟前培成方肩大壟,創造一個良好的結薯條件。培薯時注意不得損傷功能葉片,缺肥的應及時追肥,可穴施,也可隨澆水沖施。
4. 結薯期
馬鈴薯團棵現蕾后,即開始結薯,到開花期,薯塊迅速膨大,結薯期是塊莖主要生長期,需水量較大,土壤應保持濕潤,一般情況下應連續澆水。早熟品種在初花、盛花和終花,晚熟品種在盛花、終花和花后,周內連續3次澆水,對產量的形成有決定意義。結薯后期應少澆水或及早停止澆水。
五、 病蟲害防治
早疫病。發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噴霧防治,隔7~10d一次,連噴2~3次。
晚疫病。發病初期,可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噴霧防治,隔7~10d一次,連噴2~3次。
環腐病。選用無病種薯,盡量采用整薯播種;播種前在室內晾曬5~6d,不斷剔除病薯、爛薯;播種前用50mg/kg的硫酸銅浸泡種薯10min;結合中耕培土,及時拔除病株。
六、 收獲期
馬鈴薯在收獲前7~10天應停止澆水。露地栽培的,應讓其充分長足,形成較高的產量和較好規格的薯塊取得較好的效益。一般情況下,植株達到生理成熟期即可及時收獲。
(作者單位:157403黑龍江省寧安市海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