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華+雷冰芬
摘要:采用《大學生學業情緒》與《大學生學習投入》量表對423名被試進行調查。得到以下結果:(1)大學生在學業情緒得分上消極情緒顯著高于積極情緒;(2)消極高喚醒情緒在專業方面主效應顯著;(3)積極低喚醒情緒在學習成績方面主效應顯著;(4)積極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各因子存在中等程度正相關;(5)消極高喚醒情緒與學習投入各因子存在偏低程度負相關;消極低喚醒情緒與學習投入各維度存在較低程度負相;(6)積極學業情緒對學習投入的改變有較大的貢獻率。結論:(1)不同專業的學生其消極情緒得分存在顯著差異,醫科高于理科,理科高于文科;(2)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積極學業情緒得分更高;(3)學業情緒影響學生的學習投入。
關鍵詞:大學生;學業情緒;學習投入
學業情緒作為一種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密切聯系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20世紀30年代,Tyler提出了任務時間的概念,并且指出,學生投入到學習中的時間越多,也就能學到越多的知識[1]。此后,人們開始了學習投入的實證研究。但當前,針對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以大學生為樣本,對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的關系進行分析。
一、研究過程
(一)研究工具
1、大學生學業情緒問卷。本文采用馬惠霞(2008)編制的《大學生學業情緒量表》。該量表由羞愧、焦慮、氣憤、興趣、愉快、希望、失望、厭煩、自豪和放松10個分測驗組成。10種情緒又分屬于積極高喚醒﹙興趣、愉快、希望﹚、積極低喚醒﹙自豪和放松﹚、消極高喚醒﹙羞愧、焦慮、氣憤﹚、消極低喚醒﹙失望和厭煩﹚4個維度。各分測驗之間的相關以及與積極/消極情感量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總分呈中度相關。問卷共由88道題組成,采用五點計分,題目內容與自己的情況完全不符合記1分,較不符合記2分,不能確定記3分,較符合記4分,完全符合的記5分。問卷的信度檢驗結果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641~0. 887之間,重測信度在0.563~0. 866之間。該問卷能夠反映大學生的特點,并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的學業情緒評估問卷。[2]
2、大學生學習投入問卷。采用廖友國(2011)編制的《學習投入量表》。該問卷由認知投入、行為投入、情緒投入三個維度構成,共20道題,采用五點計分,題目內容與自己的情況完全不符合記1分,較不符合記2分,不能確定記3分,較符合記4分,完全符合的記5分。學習投入的內部一致性 Cronbach系數為0.85 , 行為投入、認知投入、情緒投入三個分問卷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系數分別為0.76、0.78、0.70。重測信度分別為0.88、0.82、0.83。信度檢驗表明, 大學生學習投入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3]
(二)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423名福建本科院校大學生,回收有效問卷337份,有效率為79.67%。回收的有效問卷中,男生和女生分別占32.30%和67.70%,大一、大二、大三學生分別占30.00%、25.50%和44.50%,文科、理科和醫科分別占21.70%、49.00%、29.40%,學習成績好、中、差(根據期中和期末成績的平均得分,按照科任教師劃定的平均得分線)的學生分別占19.90%、65.90%、14.20%。數據回收后,采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二、大學生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的現狀描述
分別對大學生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做描述統計,具體結果見表1。
由上表可見,大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更多的還是消極情緒。但是有些積極情緒的得分也比較高,例如自豪,這說明大學生還是能從學習上得到信心,只是有時候想法與行為不相一致。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投入、認知投入與情緒投入均為中等水平。大學的學習相對中小學來說是比較自由輕松的,學習上靠的不再是老師的嚴格要求以及父母的嚴加管教,而是更加自覺。因此,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就好像從約束的牢籠里釋放出來,再加上大學生多數是寄宿生,父母不在身邊,各種誘惑增加,加之時間管理能力薄弱,就造成了當代大學生對學習的不重視,狀態散漫,因此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就自然會減少。
三、大學生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的差異檢驗
對大學生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結果為大學生學習投入在性別、年級、專業、專業是否符合志愿以及學習成績五個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大學生學業情緒在性別、年級、專業是否符合志愿三個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在專業和學習成績方面主效應顯著。具體結果見表2和表3。
四、大學生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的相關分析
對大學生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進行相關分析,大學生在學習中的認知投入、行為投入與積極情緒存在顯著正相關,與消極情緒存在顯著負相關。具體結果見表4。
結果顯示出學業情緒在專業和學習成績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專業方面,醫科類學生的消極情緒最多,其次是理科,最后是文科。這可能是因為醫學本身是比較嚴謹圣神的一門學科,需要識記的專業知識量非常多,而且課程安排也比非醫學類學生多。此外醫學專業相對于其他專業而言,其日后的就業目標是相對比較明確的,較少出現跨專業的情況,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畢業后的工作選擇是非常有限的,這就無形中加大了醫學生的學習壓力。在學習成績方面,成績好的同學會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成績較好的學生其學習時相對來說是比較放松的,自信心增強,對自己的未來就會充滿希望,自我成就感就會比較高,因此會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
對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進行相關分析顯示,行為投入、認知投入與積極高喚醒情緒、積極低喚醒情緒存在顯著正相關。行為投入、認知投入與消極高喚醒情緒、消極低喚醒情緒存在顯著負相關。積極情緒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只有當人們覺得一件事情是有價值的,自己能掌控的,并且是感興趣的時候,他就會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進而也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一件事情讓你覺得厭煩,力不從心,并且經常有挫敗感的時候,你就會厭倦了這件事情,甚至對這件事情感到恐懼,最終導致不斷的逃避,那么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就會相對減少了。
參考文獻:
[1]張娜.國內外學習投入及其學校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心理研究,2012.5(2):83-92.
[2]馬惠霞.大學生一般學業情緒問卷的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志,2008,16(6):594-596
[3]廖友國.大學生學習投入問卷的編制及現狀調查[J].集美大學學報,2011 , 12 (2) :39-44
[4]趙淑媛,蔡太生.大學生學業情緒量表(AEQ)中文版的修訂[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 2012 , 20 (4) :448-450
[5]劉永芝.大學生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的相關性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 2014
[6]董妍,俞國良. 青少年學業情緒問卷的編制及應用[J]. 心理學報,2007,39:852-860
[7]徐先彩,龔少英.學業情緒及其影響因素[J].心理科學進展.2009,17(1 ):92-97.
[8]倪士光, 伍新春.學習投入:概念、測量與相關變量 [J] ,心理研究, 2011 , 04 (1) :81-87
[9]馬惠霞,薛楊,劉靜. 中學生學業羞愧:測量、生理喚醒及其與學業成績的關系[J]. 《心理學報》, 2016 , 48 (5) :52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