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偉
摘 要:小麥高產應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有效結合小麥的生長規律,做好小麥播種前的準確工作,合理施肥,科學管理田間工作,有效預防病蟲害。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障小麥的品質和產量,實現小麥的優質高產,緩解我國糧食緊張問題,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一、小麥栽培技術
1.選擇小麥品種。小麥栽培過程中首先要選擇質量比較優、適合當地氣候條件以及土壤條件的品種。播前將選擇好的種子放在太陽下曬干,然后剔除具有病菌的種子。最后進行試種,不僅能提高種子發芽率,達到較高的成活率,還能實現較大的增產目標。
2.施肥及土壤處理。在小麥種植前期必須要對土壤進行有效的處理工作,每個季度都要用農用機械對土地進行深度耕種,以保證土地能夠實現毒水保肥的作用。在深耕過程中,要使土壤表層保持平整、結實,從而避免出現凹凸不平、孔隙較大的現象。還要利用科學、合理的施肥方案進行有機肥的添加,從而使土壤在種植質量以及透氣性上能夠得到較大的提高。很多地區進行的施肥管理不但運用化學性能肥料,而且還運用小麥或玉米的秸稈實行環保施肥的方式。
3.科學播種。在小麥播種期間,選擇適當的播種深度。小麥播種時期影響著小麥的生產質量。如果小麥播種的時期比較早,其在土地的生長時間比較長,不僅能吸收養分,產生老弱苗的現象,還能加大病蟲害在田間的發生,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播種時期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來選擇。同樣情況下,小麥在播種上也要求比較嚴格的深度,一般要求為3—5cm,如果播種的深度比較淺,小麥就無法吸收到土壤的水分,抗病蟲害的能力較弱,從而影響了它的正常生長。如果播種較深,還會產生吊根的現象。因此,種植者就要進行科學、有效地播種。
4.做好田間管理工作。
(1)做好苗期管理工作。小麥苗期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管理工作:首先,做好查苗補苗工作。小麥出苗后應該及時查苗補苗,發現缺苗的地方應該及時移栽補苗,對于斷壟現象嚴重的地區還應該做好補種工作;其次,做好弱苗管理工作。對麥苗發黃,田間肥力不足的情況,應該結合的冬灌施入苗肥,每畝施入尿素10公斤左右,缺苗麥苗茁壯成長;最后,做好生旺盛麥苗控制工作。對于田間肥力較高,播種較早,生長旺盛的麥苗在生長到六葉一心后,及時進行蹲苗處理,防止幼苗出現徒長,安全越冬。
(2)做好中后期的田間管理工作。小麥拔節期到成熟期是小麥生長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應該爭取多分蘗,多成穗,多結實。首先,做好早春中耕工作。小麥返青后應該及時中耕淺鋤,促進土壤呼吸,根系生長,提高地表溫度,這樣有利于促進小麥生長;其次,科學追肥。對于立地水平較低,群體生長適宜的麥田,應該在小麥拔節期做好施肥灌溉工作,促進小麥拔節生長;最后,做好后期的施肥工作。小麥進入揚花期之后,為了避免小麥出現早衰和生理性病害,應該做好葉面施肥工作,可以選擇使用1%的尿素溶液40-50公斤,或者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40-50公斤,選擇在陰天或者傍晚進行葉面噴施,這樣能夠提高小麥葉子光合作用,促進小麥顆粒營養物質積累,提高小麥產量。
5.注重除草劑的正確選擇和合理應用。除草劑的合理運用可以減輕農民的負擔,也可以避免雜草吸收小麥所需的養分和養料,保證小麥有足夠的陽光照射。但是,在眾多除草劑中,我們應該如何選擇?總的說來,除草劑可以分為兩個大類,一種是對于單子葉植物,另一種則是對于雙子葉植物。眾所周知,小麥是單子葉禾本科植物,所以對于小麥的除草,我們一般選擇像麥草靈、異丙隆、膘馬、膘靈、拉索等除草劑。對于雜草較多的麥田,也可以把丁草胺與氟樂靈混和來用。但是,要切記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做到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另外,還要控制好除草劑的濃度。要想讓除草劑的藥性得到更大的發揮,就必須選擇最佳時段、最佳溫度進行噴灑,從溫度上來講,除草以頭水后的穩定能夠穩定在10oC以上為宜。除草劑的用量必須嚴格按照說明進行對水噴霧,保證麥地除草的高效性。
二、防治小麥病蟲害的措施
1.物理防治。在物理方向上防治小麥的病蟲害措施,就要利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人工除草,因為在麥田上也會常常出現大量的雜草,這些雜草生長的范圍和速度較小麥苗快,如果沒有及時處理,不僅會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還會引發大量的病蟲害。將麥田的雜草進行物理鏟除方式,不僅能夠使麥田實現通氣、蓄水的效果,提供給小麥良好的適應環境,而且還能有效地防范病蟲害的發生。
2.化學防治。在化學方向上防治小麥的病蟲害措施,主要是利用農藥的方式阻止病蟲害發生,小麥播種之前在種子上噴灑藥物,使種子接受藥物在攪拌、干燥之后產生新的、具有化學要素的高品質種子。在土壤中將粉銹寧可濕性粉劑進行稀釋,然后噴灑到麥田中有效地防治銹病與白粉病的發生,還可以用樂果乳油稀釋液噴灑到麥田中以達到防止小麥蚜蟲產生的目的。
3.生物防治。在生物方向上防治小麥病蟲害,就是利用這種生物鏈的敵對狀況,從而保護小麥的正常生長。小麥最主要的蟲害是蚜蟲,根據生物鏈效果了解到,蚜蟲在自然界中的對立天敵為草蛉、蚜繭蜂等,因此利用一些生物治療方式將蚜蟲在天敵生物鏈中消滅掉,不僅消滅了病蟲害,也保障小麥在良好的環境中生長。
4.農業防治。農業防治主要是在小麥播種和日常管理上采取措施,根據不同地區氣候條件不同,選擇合理的播種時間,以防止小麥銹病和紋枯病的發生。一般對于半冬性的品種,應選擇在每年的10月初,對于春季品種一般選擇在每年的10月末至11月初。另外,還要加強小麥的田間管理,首先要進行查苗、補苗,在小苗出苗之后及時在田間進行巡檢工作,如果發現斷壟或缺苗的現象應及時進行品種補缺。然后針對生長比較弱的麥苗,應及時在葉面噴灑生命素,使麥苗能充分吸收缺失的養分,再次生長起來。最后控制生長比較快的麥苗,有的地區播種時間比較早,小麥在生長中很快達到了6葉的主徑生長條件,因此需要及時進行人工處理,防止麥苗快速增長。
三、結語
小麥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的防范措施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在糧食上的生產,為了實現糧食安全與社會發展的穩定、增加農民在種植糧食上的收益,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成為我國農業生產上的主要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慎舉,達龍珠,胡新,王紹中,李華榮。砂土、砂壤土強筋小麥保優增產技術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12(06).
[2]王昱,曲靜,趙惠燕。西安地區小麥病蟲害發生程度預測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11).
[3]胡海濤,趙玉璽,王娟娟。淺談小麥病蟲害發生及綜合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