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文
現階段社會中的各項事業都正在朝著機械化的方向發展,就農業來看,目前在農業生成的過程中,機械化的設備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壓力,促進了農業的進步。然而在機械的應用過程中,農民對于機械的應用仍然存在著一定的誤區,沒有很好的將機械設備與傳統的農業工藝進行結合,著非常不利與農業產量的大幅度提升。本文即將針對農機農藝結合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夠找到有效的提升農業產量的方式。
1農機農藝的相互關系研究
農藝指農作物的栽培、選種等技藝。農機是指用于農業生產及其產品初加工等相關農事活動的機械、設備。農機是農藝技術實施的載體,農機與農藝的最終結合點是為農作物生長和生產創造優良的環境和條件。一方面,農機適應于農藝的需要進行研發,因為農作物有特定的生長環境和生理需要,農機根據農作物的生物特性、種植環境等要求,為達到農藝技術實施效果進行研發,實現農機與農藝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農機需要通過培育適合于機械作業的作物品種,優化適合機械作業的栽培模式等方式調整農藝自身來重塑農作物群體特征,達到農機作業的可能性。
2.1農藝種類與農機種類不協調
我國國土面積較大,各個地區具有自身獨特的耕種方式,某一個地區農作物在不同時期也采用不同的種植方式,因此農藝在我國根據時間、地域的不同不斷變化。而農機在多樣性方面顯然存在問題,地區差異性表現的不明顯,有些農機并不能適應各個地區農藝種植的要求,因此相互之間是不協調的,影響農機農藝結合的有效性。
2.2農機農藝技術水平發展不同步
我國農機產品普遍存在技術設備落后的情況,生產農機設備的企業技術水平存在問題,一些企業在資金、技術方面明顯存在差距,造成農機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不足。這種狀況下農機和農藝的結合,并沒有給農業生產帶來便利,農民對農機農藝結合缺乏信心。
2.3傳統種植觀念影響
我國農業歷史悠久,經過經驗的積累,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農業種植方法。而且在我國主要的生產方式是以家庭為單位,對于機械化的生產存在難度,再加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影響,農業農機的結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3農機農藝結合的有效方法
在農業的實際進行過程中,農機農藝的結合能夠有效的提高農產品的產量,進而確保我國的國計民生事業的發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從業人員可以通過對以下幾個方式進行改進,來做好農機農藝的結合。
3.1改進農田
想要更好的使用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該首先創造出適合機械工作的施工環境。為此,從業人員需要對原有的農田進行合理的治理和規劃,將農田按照其具體的特征等情況進行合理的劃分,這樣才可以為機械是正常使用創造條件。而對農田進行的治理,需要根據農田的實際情況作出合理的規劃,同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選擇最為合理的施工工藝與機械實現配合,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機械的高效利用,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3.2改善農機農藝的技術水平
農機農藝的技術水平,將直接對農業的產量造成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從業人員需要不斷對這項技術進行補充和完善,首先,為了保障利用機械進行的耕種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在實際工作中,從業人員需要對農作物的品種進行改良,以保證耕種的統一。其次,在利用機械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機械進行細微的完善,以使機械設別能夠更好的適應施工的實際情況,進而實現對哦農機質量的提高。
3.3對生產思路的轉變
在我國傳統的你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農業生產主要是由農民但方面的勞動而是實現的,這與農業在國家的地位是有差距的。在現代化社會,想要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更好的實現農業的發展,國家有責任和義務,向農民廣泛的普及各種農業知識和農機農藝結合的具體措施,幫助農民了解到先進技術設備的優質性能。與此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可以通過增大宣傳和培訓的力度,讓農民看到應用先進技術的優良后果,從而增加農民對農機農藝相結合的方法的應用意向。
4結語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都已經開始了對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和應用,以求得到更好的實際效果。對于農業發展而言,使用農機農業結合的方法,能夠大幅度提高農業產量,進而促進農業的發展。這就需要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從業人員需要對相關技術進行合理的選擇并能夠完成高質量的操作。這樣的方式,也將進一步促進我國的整體發展。
(作者單位:821811 新疆奇臺縣老奇臺鎮農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