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賓
1.水稻倒伏原因
1.1病理性倒伏:一是由于水稻的水肥管理不合理,大水大肥,使水稻莖稈生育不良,致使抗病力減弱,節稻瘟、葉稻瘟加重,影響對養分的吸收,使倒伏加重;二是超標準污水灌溉,使土壤毒害加劇,水稻根系發生病害,如根腐病,地上部發生病害,如紋枯病,葉鞘遭受菌核危害而發生腐爛,使莖稈支撐力減弱,誘發倒伏。
1.2生理性倒伏:一是品種自身抗倒伏性差,莖稈纖細柔弱耐倒伏能力差;二是生育過程中所獲取的各種養分不夠協調平衡,使各部器官發育不正常,抗倒伏能力減弱。缺少鉀、硅是引發倒伏加重的主要因素;三是土壤理化性狀不良,通透性差,亞鐵毒害等使根系發育受阻,根系活力差,吸收力弱,直接影響對養分的正常吸收。
2.倒伏水稻的影響
2.1水稻倒伏程度一般分為三種,一種為輕度倒伏,傾斜角小于450,對光合作用影響不大,莖稈折損很輕,基本不影響水分和養分輸送;第二種為中度倒伏,傾斜角在300-450之間,水稻折損程度較重,對灌漿成熟有較大影響,通風透光不良,影響光合作用,對產量和米質影響較大,一般減產超過1-3成;第三種為重度倒伏,水稻傾斜角在00-300之間,水稻接近匍匐地面,成為真正的倒伏,水稻從基部或莖下部發生折損,嚴重影響了水分和養分向上部穗粒輸送,莖葉易發霉,光合作用大為減弱,稻谷籽粒不飽滿,空秕粒增高,死粒、青粒增多,一般減產在4成以上。
2.2水稻倒伏的時間不同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程度也不同,一般在灌漿乳熟期發生倒伏對產量和米質影響最大。
2.3防治方法:(1)選用抗倒伏強的優良品種。株高偏矮稈、莖粗壯、根系發達,有利于防止或減輕倒伏程度。(2)采用經濟、科學安全的施肥方法。提倡科學施肥就是要改變舊的施肥觀念,不要大量施用氮肥,造成水稻猛長,為倒伏埋下禍根;安全施肥,就是要防止引起倒伏的危險期施肥,在施肥方面要注意營養平衡,按水稻需肥規律,進行配方施用。(3)保證灌溉水質量。嚴禁超標污水灌田,這是綠色無公害優質稻米生產中最重要一環,必須加強灌溉水質的監控和檢測。
3.冷害及其防御
水稻冷害是指各生育期所需臨界溫度以上的零上低溫造成的生理障礙,黑龍江省秧苗期日平均氣溫低于10-12℃,最低氣溫低于3℃,空氣相對濕度在70%左右連續3天以上,日照良好時出現秧苗青枯冷害,連續陰雨天氣會出現黃枯冷害。水稻減數分裂期對冷害最為敏感,水稻日平均溫度低于22-23℃,最低溫度低于15-17℃,持續3天以上,便受冷害。
防治方法:(1)在遇到延遲性冷害水稻后期生育遲緩,可適噴施磷酸二氫鉀等,對防御冷害都具有良好效果。(2)科學運用施肥期和施肥方法,調節生育期。(3)選用耐低溫冷害性強的品種。(4)培育健壯秧苗,要掌握開花期安全時段,適當確定最佳播種期,以躲過減數分裂期、開花期遭受冷害。(5)通過灌溉,提升水溫,淺濕干節水灌溉。
4.水稻發生毒害現象的原因
4.1肥害:由于施肥,使土壤中各種無機鹽離子特別是硫酸根、氯化物等積累過多,使根系受到侵害。
4.2亞鐵毒害:稻田土壤長期處于無結構的板結狀態,氧化還原條件變得惡化,當氧化還原電位下降時,使土壤中活性鐵減少,亞鐵離子濃度增高,使水稻根系直接遭受毒害,這種現象在黑龍江稻區發生極為普遍,特別是在經常淹灌水層的條件下尤為嚴重,稻苗表現矮化滯長。
4.3藥害及其它毒害:在化學除草時,直接危害水稻的根部及莖葉;在長期淹水狀態下,產生甲烷氣以及使用污水灌田等,均能引起水稻受害。主要表現為稻體矮化、葉片變黃、根部變黑、分蘗明顯減少,嚴重時植株變成畸形。
防治方法:(1)老稻區如果條件允許,可采取輪作方式,通過旱作,有利于排除毒性或使其加速分解,以緩解和減輕有毒物質的危害。(2)增施有機肥改良土質,培肥地力,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結構,增強土壤通透性。(3)合理施肥,不施含氯化物肥料。(4)嚴格控制超標污水灌田,最大限度地減少有毒污染物進入本田。
(作者單位:152054黑龍江省綏化市種子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