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柏枝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西醫結合外科治療肛腸疾病術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90例使用手術治療的肛腸疾病患者, 將其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常規組, 每組45例。常規組患者使用西醫治療, 治療組患者在常規組治療基礎上結合中醫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用藥6 h、5 d的疼痛評分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治療組術后用藥6 h、5 d疼痛評分分別為(4.17±0.38)、(0.41±0.22)分, 均低于常規組的(7.25±0.49)、(0.93±0.31)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7%, 低于常規組的22.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肛腸疾病術后治療中, 中西醫結合治療能使患者疼痛情況得到有效緩解, 并且安全性高, 可以推廣使用范圍。
【關鍵詞】 肛腸疾病;中西醫結合;疼痛評價;不良反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6.064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effect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anorectal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90 anorectal disease patients treated by surgical metho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for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to conventional Western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pain score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6 h and 5 d after postoperative medication.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pain scores in 6 h and 5 d after postoperative medication respectively as (4.17±0.38) and (0.41±0.22) points,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7.25±0.49) and (0.93±0.31)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6.7% than 22.2%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 treating anorectal diseas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pain in patients, along with high safety. 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Anorectal diseas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ain evaluation; Adverse reactions
在外科手術中, 肛腸疾病十分常見, 好發于中老年人群中, 隨著飲食習慣與作息時間的改變, 發病年齡正趨于年輕化發展[1-3]。目前, 肛腸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 術后患者的手術部位會有明顯疼痛, 不僅會對生活質量造成影響, 還不利于創面愈合[4-7]。為了使患者的術后疼痛現象得到緩解, 需選用科學的治療方法。本研究對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45例外科肛腸疾病患者提供中西醫結合治療, 效果滿意,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使用手術治療的肛腸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常規組, 每組45例。治療組中, 男25例, 女20例;年齡38~82歲, 平均年齡(52.8±10.7)歲。常規組中, 男27例, 女18例;年齡42~80歲, 平均年齡(50.4±10.1)歲。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常規組 常規組患者使用西醫治療。手術后, 為患者提供羅哌卡因、1%的亞甲藍2 ml, 融合成11 ml復方溶液, 在創面周圍進行皮下注射[8]。
1. 2. 2 治療組 治療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結合中醫治療。中藥方為:6 g甘草、9 g牡丹皮、12 g梔子、15 g黃柏、15 g野菊花、15 g蒲公英、15 g大青葉、15 g紫花地丁、30 g忍冬藤。為氣虛患者加30 g黃芪、15 g升麻;為血虛患者加12 g阿膠、15 g熟地黃;為血瘀患者加15 g桃仁、15 g川芎;為濕重患者加10 g黃連、15 g秦皮[9-14]。先用清水浸泡30 min, 然后煎煮成450 ml湯汁, 1劑/d, 分早、中、晚3次服用, 連續用藥5 d。術后第1次排便后, 在湯藥中加入15粒川椒, 用水煎煮成100 ml后, 加入1500 ml 40℃左右的溫水中, 讓患者坐浴15 min, 2次/d。
1. 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詳細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用藥6 h、5 d疼痛評分及不良反應發生率。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AS)量表評價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15], 分值為0~10分, 分值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明顯。0分:無痛;1~3分:輕度;4~6分:中度;7~10分:重度。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后用藥6 h、5 d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組術后用藥6 h、5 d疼痛評分分別為(4.17±0.38)、(0.41±0.22)分, 均低于常規組的(7.25±0.49)、(0.93±0.31)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中, 1例惡心、1例尿潴留、1例肛門墜漲,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7%;常規組中, 4例惡心、3例尿潴留、3例肛門墜漲,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2%。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肛腸疾病患者術后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感, 從而對術后治療效果造成一定影響[16]。傳統治療方法為西藥治療, 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亞甲藍與羅哌卡因雖然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但需要控制亞甲藍的濃度, 使其≤0.33%。西醫治療雖然能使患者的疼痛現象得到緩解, 但效果不佳。
中醫認為[17], 肛腸疾病的形成受到飲食習慣的影響較大, 手術治療后, 患者容易出現血氣不順、濕熱滯留、氣血瘀滯等現象。本次使用的中藥方中含有很多止痛藥物, 忍冬藤與大青葉能夠止痛、解毒;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能夠消腫、清熱;丹皮能夠散淤;梔子能夠清熱、瀉火;黃柏能夠療瘡。以上中藥協調使用, 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癥狀[18, 19]。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 治療組術后用藥6 h、5 d疼痛評分分別為(4.17±0.38)、(0.41±0.22)分, 均低于常規組的(7.25±0.49)、(0.93±0.31)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7%, 低于常規組的22.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曾毓虎[20]的研究報道相一致。
綜上所述, 在肛腸疾病術后疼痛治療中, 中西醫結合治療能使患者疼痛情況得到有效緩解, 并且安全性高, 可以在臨床推廣使用范圍。
參考文獻
[1] 朱相兵.中西醫結合治療肛腸疾病的臨床分析.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5, 18(7):104-106.
[2] 謝軍, 劉磊, 張文利, 等.亞甲藍注射液局部浸潤注射聯合中藥坐浴對肛腸疾病術后傷口疼痛的療效對比分析.內蒙古中醫藥, 2014, 22(8):103-105.
[3] 王清蹤.為行手術治療的肛腸疾病患者應用肛腸洗劑進行治療的效果分析.當代醫藥論叢, 2015, 22(17):331-333.
[4] 徐杰, 丁楊, 王令, 等.肛腸病術后疼痛的中西醫治療進展.實用疼痛學雜志, 2016, 14(2):198-200.
[5] 陳云珍. 肛腸疾病術后疼痛的中醫治療效果分析. 家庭心理醫生, 2015(2):408.
[6] 李秋. 穴位刺激配合中醫辨證施護治療肛腸病術后疼痛的療效分析.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9):107-108.
[7] 胡相冰, 譚建勤. 肛腸病術后疼痛中醫辨證施護85例總結分析.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4):71-72.
[8] 魏捷, 蔣維蓉. 使用針刺痔瘡穴聯合中醫熏洗坐浴治療老年肛腸病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當代醫藥論叢, 2015(9):2-3.
[9] 劉麗. 中西醫結合治療肛腸病術后疼痛80例分析. 養生保健指南:醫藥研究, 2015(10):75.
[10] 丁永紅, 陳戰斌. 中西醫結合防治肛腸病術后疼痛的臨床觀察. 新疆中醫藥, 2014, 32(5):51-52.
[11] 蔣蕾. 中醫外治綜合療法緩解肛腸疾病術后換藥疼痛及創面愈合的效果觀察. 中醫臨床研究, 2015, 7(28):102-103.
[12] 趙中武. 肛腸疾病術后疼痛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療效.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5(S1):275-276.
[13] 馬青松. 肛腸疾病術后疼痛的中醫治療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3, 7(9):33.
[14] 韋耀力. 中醫藥物治療肛腸疾病術后疼痛的研究進展.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3(2):103-104.
[15] 陳曉靜, 巫國勝. 對行肛腸手術后的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對緩解其術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當代醫藥論叢, 2015(20):89-90.
[16] 王廣帥. 中西醫結合療法用于肛腸病術后鎮痛的臨床研究. 遼寧中醫藥大學, 2011.
[17] 盧先彬, 雷曉梅, 陳鵬. 中西醫結合治療肛腸病術后疼痛70例. 中國中醫急癥, 2011, 20(8):1324.
[18] 苗桂芬. 肛腸病術后疼痛的中醫護理體會. 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36):233.
[19] 趙林華, 李師. 肛腸病術后疼痛的中醫治療進展.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2012, 19(4):27-28.
[20] 曾毓虎.中西醫結合治療肛腸疾病59例.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4, 20(1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