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敏
柘城縣位于河南省東部,大棚韭菜栽培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隨著我縣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步伐的推進和土地流轉面積的不斷擴大,韭菜已成為我縣特色蔬菜之一,常年種植面積1300hm2左右,每667m2產量達6000kg左右,效益達1.5萬元以上,產品主要銷往商丘、亳州、阜陽、鄭州、濟南、南京、合肥、上海等多個省市的大型批發市場及食品加工企業,市場需求逐年增加。為進一步提高韭菜產量和品質,科學防治病蟲危害,現將主要病蟲害癥狀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供大家參考。大棚韭菜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措施,現介紹如下。
1 主要病蟲危害癥狀
1.1主要病害癥狀
1.1.1 灰霉病 。韭菜灰霉病又叫白斑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面上生有白色淺灰褐色小點,斑點逐漸擴大成梭形或橢圓形病斑。潮濕時枯葉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絨毛狀霉層,發粘。后期病斑互相聯合成大片枯死斑,致使葉片枯死。田間可見白點型、干尖型和濕腐型,三種不同癥狀表現。白點型:初時在葉片上散生白色至淺灰褐色小斑點,一般正面多于葉背面,斑點擴大后呈橢圓形至梭形。潮濕時病斑表面產生稀疏的灰色霉層。嚴重時,病斑融合成大片枯死斑,可擴及半葉或全葉,直至枯死。干尖型:由割茬的刀口處向下腐爛,初時水浸狀,后變烏綠色或淡綠色,并有褐色輪紋。病斑多呈半圓形至"V"字形,以后向下發展2~3厘米,病葉黃褐色,最終全葉爛光,濕度大時,病部表面密生灰褐或灰綠色茸毛狀霉。濕腐型:從葉尖、葉鞘開始變黃褐色,迅速擴展至半葉或全葉發病腐爛。
該病病菌喜冷涼、高濕環境,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發病最適氣候條件為溫度15~21℃,相對濕度80%以上。
1.1.2 疫病。 疫病是韭菜的主要病害,受害部位均出現水漬狀,葉片與花苔病部為深綠色,而根與鱗莖則為淡褐色,病部均無明顯邊緣。鱗莖、假莖、葉片、葉鞘、花苔等都可發病,尤以假莖和鱗莖被害最重,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灰白色霉狀物。假莖被害呈淺褐色軟腐,葉鞘易脫落。鱗莖被害,根盤部呈褐色腐爛,切開受害部位,內部組織呈淺褐色。染病的植株根尖褐色,根毛減少,很少發新根,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致使地上部分長勢弱甚至折倒或干枯。
1.2 主要害蟲危害癥狀
1.2.1 韭蛆。韭蛆又名遲眼蕈蚊?,屬雙翅目,眼蕈科。?主要為害韭菜、大蔥和大蒜。以韭菜受害最為嚴重,尤其是保護地和溫室大棚韭菜上危害較重,由于溫室大棚溫暖潮濕,韭根密集、環境適宜、韭蛆繁殖很快,幼蟲群居在寄主地下部的鱗莖和嫩莖部為害。初孵幼蟲首先取食韭菜葉鞘基部的嫩莖上端,春秋兩季主要為害韭菜的嫩莖,使根基腐爛,地上部分葉片枯黃而死;夏季高溫時則向下移動,蛀入鱗莖取食,嚴重時造成鱗莖腐爛,整墩枯死。
1.2.2 薊馬。又叫煙薊馬,屬纓翅目薊馬科害蟲,是一種食性很雜的害蟲。成蟲和若蟲以挫吸式口器為害寄主植物的心葉和嫩芽,吸食葉片的汁液,使韭菜產生細小的灰白色或灰黃色長條斑點,嚴重時韭葉失水萎焉。發黃,干枯,扭曲,嚴重影響產量,降低食用價值。
2 綜合防治措施
2.1 農業防治
2.1.1灰霉病。選用抗病品種,施足腐熟的有機肥,根據天氣變化,要注意通風降濕,可在上午放風排濕,使棚內相對濕度保持75%以下,后閉棚增溫到32℃~35℃,此溫不利于病菌發生發展。下午放風降濕,夜間閉棚保持稍高溫度,降低相對濕度。放風要由小到大,閉風要由大到小,通風量依長勢而定,嚴禁放底風。選用無滴塑料薄膜覆蓋,減輕滴水下落到韭菜葉片上。病株清除到田外深埋或燒毀,減少病源。割韭菜后要及時噴藥,防止刀口侵染。
2.1.2 疫病。韭菜定植后收獲年限不要超過3年,與非韭菜、蔥蒜類蔬菜輪作。韭菜一般每年要收割3次,每割一次,都要及時清潔田園。適當控制灌水,灌水時不宜大水漫灌,最好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水。外面溫度低時,做好增溫保溫工作,減少棚內晝夜溫差,控制葉面結露。
2.1.3蟲害。 進行冬灌或春灌菜地,可消滅部分幼蟲,加入適量農藥效果更佳。鏟出的韭根周圍的表土,曬根并曬土,降低韭根及周圍的濕度,經5--6天可干死幼蟲。覆土前溝施草木灰或毒糠,可防治幼蟲,清除田間雜草和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蟲源。韭菜生長期間勤澆水和除雜草,可減輕薊馬的為害。
2.2 化學防治
2.2.1 灰霉病。可選用40%嘧霉胺懸浮劑1000--1500倍稀釋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500倍稀釋液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稀釋液進行噴施。要從韭菜高7—8厘米,尚未發病時使用,以后定期用藥,第一次噴藥不僅要噴植株,還要噴地面。每次收割后培土前及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淋,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2.2.2 疫病。可選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稀釋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稀釋液澆灌根部,間隔10天后再灌一次。也可選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間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藥劑控病除抓好早治連續治外,尤應注意輪用與混用藥劑,以防止或延緩病菌抗藥性的形成,確保藥劑防病效果。
2.2.3韭蛆:韭蛆成蟲羽化期(4月下旬),葉面噴施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2500倍液防治;幼蟲危害期(5月上旬),發現韭株葉尖開始發黃變軟,并逐漸向地面倒伏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2500倍液灌根。
2.2.4 薊馬:薊馬為害期可噴灑3%啶蟲脒可濕性粉劑3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
韭菜病蟲害防治要切實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抓住發病初期進行防控,一般間隔7-10天施藥一次,輪換用藥,連續噴施2-3次,可有效控制病蟲害流行。
(作者單位:476200河南省柘城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