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穎
(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朝陽 122000)
摘 要: 本文把高校的創業人才培養問題放置于更廣闊“眾創空間”的環境下思考,提出建立健全創業扶持激勵機制;構筑校內創業人才培養機制;構建創業實踐的長效運行機制,以期建立起更適合當下高校的創業人才培養機制。
關鍵詞: “眾創”時代 高校創業人才 培養機制
當前,創新創業已經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而創業人才培養則被視為當下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一些高校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創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然而,我國高校創業人才的培養機制遠沒有滿足“眾創”時代的要求,因此高校如何建立完善的創業人才培養機制是新常態下迫切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一、“眾創”時代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機制構建的意義
在一個以創新為動力的知識經濟時代,創新不可避免地對教育改革走向、人才培養理念、人才發展模式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高校創業人才培養契合時代發展潮流,是國家發展戰略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的新響應。它以如何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為根本目標,不僅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實踐,更重要的是為當下經濟建設培養大批勇于擔當、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級人才。同時,把高校創業人才培養問題放在“眾創”時代這一全新的時代背景下思考,有利于突破傳統的創業教育機制的禁錮,解決高校創業教育因循守舊的問題。高校可以嘗試從學校自身改革、政府扶持、社會助力等方面入手,搭建更廣闊的創業人才培養平臺,從而構建起更高效、完善、切實可行的多元協同創業人才培養機制。
二、“眾創”時代高校構建創業人才培養機制的新舉措
(一)搭建三方聯動創業服務平臺,建立健全創業扶持激勵機制。
推進高校創業教育,加強創業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高校三方聯手。創業實踐服務平臺的構建,需要政府、企業、高校三者之間實現一種戰略協同,最終形成動態的、開放的、多元協同的人才培養體系,從而建立起完善的創新創業扶持激勵機制。
在這個體系中,三個主體都應擔負起自身使命,高校應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導向,發揮自身辦學特色,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三方聯動,建立起創業實踐服務平臺,通過政府、企業、高校三方合力,深入發展產學研戰略聯盟,深度推進產學研合作.政府部門應制定完備、靈活的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與激勵機制,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創業,如建設大學生創業咨詢與服務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機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有力支持;設立創業基金或提供貸款,加大對初創企業資助的力度,還可提供創業培訓、法制保障等方面的服務。而企業要擔負起對大學生創業的教育、引導、示范作用,也可為初創企業提供實踐平臺及資金支持。三方聯動,可切實提高整合資源的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實現三個主體之間的充分互動及教育資源的有效聚合。三者合力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創業人才培養機制,才能更好地培養出適合當下“眾創”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創業人才。
(二)多元協同,構筑科學合理的校內創業人才培養機制。
1.高校要構建完善的創業教學管理機制。
構建完善的創業教學管理機制,必須深化高校創業教育改革,實現創業人才培養的全程化、全員化和全面化。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創業課程體系。學校可鼓勵教師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創業教育公選課,對學生進行創業知識的普及,而各院系則可依據自身學科特色、專業實訓要求及學生的創業需求,開設契合本院系實際情況的精品創業選修課程,如初創企業管理實戰、大學生創業模擬實驗室、經濟學、知識產權等課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同時鼓勵以師生創業為目標的多學科交叉創業研究,針對有創業意愿的學生開展個性化的創業教育,將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切實可行地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其次,要注重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高校應有序地組織教師參加創業培訓,提高自身知識儲備,同時鼓勵教師親身參與創業實踐,通過實踐累積經驗,做到理論與實踐兩手抓,切實提升專職創業教師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可聘請知名企業家、草根創業者、風投專家等到學校兼任創業導師,為高校創業師資隊伍增添新活力。同時要加強本校師資隊伍與國內外創業教育前沿領域的學術交流。通過這些措施,即可提高師資隊伍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讓教師隊伍從“知識型”、“傳授型”向“智能型”、“創新型”轉化。
2.高校應構建科學的創業教育評價監督機制。
在學生層面,學校可加強對學生創業素質的考核,將學生在創業方面的表現與其獲得的榮譽、學分、獎學金等直接關聯;在教師層面,可將教師在創業指導方面的工作成果、工作量與本人的績效考核相關聯;在各院系層面,學校可把創業教育的普及率、創業項目質量的優劣及創業成功率等作為各院系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評價指標,把大學生創業教育情況作為各院系教學質量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構建起完整、科學的創業教育評價監督機制,可有力地促進高校創業人才的培養。
3.高校要建立健全創業人才培養服務保障機制。
首先,高校可加大創業咨詢與指導中心、創業培訓中心、創業孵化基地等機構的建設,增加創業基金的投入,制定一系列創業服務保障制度和措施,將創新創業扶持政策落到實處。其次,高校應將教務處、學生處、科研處、就業中心等相關部門組織起來,多方協作、各負其責,從而建立起健全、完善、高效的創業人才培養服務保障機制,共同為本校大學生創業工作服務。
(三)強化創業實踐環節,構建高校創業實踐的長效運行機制。
1.大力支持與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競賽及各類創業實踐活動。
首先,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競賽活動。高校可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國家、省、市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業競賽,也可與企業對接,開展符合企業和市場實際需求的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其次,開展各類創業實踐活動。成立創業類學生社團,如“創業協會”、“科創空間”、“創業咖啡屋”等,依托社團開展競賽、科研、交流、推廣等創業相關活動,高校可投入一定的經費并指派專門的創業指導教師,打造各具特色的創業活動平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
2.建立創業實驗室平臺,開展創業和經營管理模擬。
高校可依托校內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科技創業園等機構建立多維創業實驗模擬平臺,制定相關政策并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業實驗研究。可篩選出有強烈創業意愿、發展前景良好并且需要進一步了解和適應市場的創業項目,開展創業與經營管理模擬,由高校成立創業專家委員會進行全程評估與指導。建立創業經營管理模擬服務體系,可使每一個創業項目在正式步入市場之前,即可初步接受市場的檢驗,從而大大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
3.眾創眾籌,助力新創企業成功孵化。
首先,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積極協調配合,構建良好的創業環境,如建立創業孵化基地,給大學生提供創業成果孵化的場所。其次,拓寬創業融資渠道,高校應積極爭取相關部門對本校創業孵化基地的資金投入,為新創企業爭取小額、低息、無息貸款,設立創業專項基金等,還可積極引入各類社會資本支持學生創業。在確立資助項目和資助金額方面,高校可組織創業專家委員會針對提交申請的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和現場答辯,對創業項目可行性進行論證,然后擇優資助。此外,學校還可聘請知名企業家、風投專家、草根創業者、高校資深創業指導教師等組成創業導師團,為新創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咨詢與指導服務。
構建科學、健全、完善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可以有效保障高等教育創業人才的培養質量,適應當下“眾創”時代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社會形勢,從而更好地為當前區域及國家經濟發展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廖瑞斌.當前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淺議[J].教育理論研究,2015(7):115-117.
[2]張兄武.高校創業人才多元協同培養機制的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4):30-36.
[3]劉偉.高校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思考[J].教育科學,2011(10):64-67.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眾創時代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策略研究”(項目編號:JG16EB027)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