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的經濟總量不斷上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改善,與之相對應的,對水產品的需求量不斷上升,因而我國的淡水養殖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現在我國存在一些科技含量不高,產品結構不健全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如何改進養殖的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淡水養魚效益已經日益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
1.堅持清淤改造,改善池塘條件
魚塘既是養殖魚類的活動場所,又是生長的環境。如何給魚類生長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促進魚類生長,是實現池塘養魚增產高產的關鍵。應進行休整池塘,清除池底雜草、雜質、平整池塘。
1.1 清塘消毒
1.1.1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過池底凍結、干燥和曝曬來清除敵害。改良底質。
1.1.2藥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1.2 注水和培育水質
池塘消毒后,待藥物毒性消失,即可注新水,在魚種放養前7~10d,投基肥,培育水質。
2.節省飼料費用。
飼料費用一般約占養魚成本的60%以上,廣辟飼料來源,降低飼料成本,節省開支是提高養魚經濟效益的關鍵
2.1以青代精,利用塘埂、荒地種植牧草、利用溝渠等水域養殖浮萍,或采集嫩草雜草來喂魚,可以節省精料。夏季可在魚池距水面20厘米處安裝60瓦燈泡誘蟲入池,大力推行采用價廉的餅類和糠麩等,替代或少用價高的魚粉,豆粕等配料,這樣可大幅降低餌料成本。實踐證明以菜粕、血粉等為主要原料,添加適量油脂、維生素、礦物質配成的餌料,營養物質能達到魚類的需求量,養魚效益較好。
2.2餌料中適當加大維生素C添加量。維生素C可阻止有毒物質在魚體內殘留,具有解除法操作簡便.快速.準確靈敏清除毒性物質的功能。
2.3添加腐殖酸。腐殖酸是養殖動物綠色飼料添加劑。中國農科院水產研究所(1995)用適當濃度腐殖酸水溶液潑撒飼養對蝦水池,結果腐殖酸可有效防止銅、鉛、鎳等重金屬對魚類生長和繁殖的危害,促進魚類生長加快。
2.4消除藥物殘留。按國家農業部頒布實施的《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的規定執行,嚴禁使用磺胺脒、呋喃西林、痢特靈、氯霉素、紅霉素、環丙沙星等抗生素作餌料添加劑或水體防病劑。可使用對致病菌有專一性的土霉素、磺胺嘧啶、新諾明、氟苯尼考等環保抗生素。捕撈出售前一個星期,應停止使用藥物性飼料添加劑,可減少藥物在魚體內殘留。藥物殘留消除了,可增加口感,產品的價格自然會提升。
3.放養大規格魚種
放養大規格魚種是池塘養魚的一項高產措施,大規格魚種具抗病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的特點。在池塘飼養條件下,草魚一般放養體重0.25K的魚種,經過120d飼養到秋季可達規格0.5~0.75K;如放養0.5~0.75K的可長到1.0~1.5K。鰱、鳙魚一般放一齡魚種。12~18cm的規格,到出塘可過0.5~0.75K。其他魚如鯉魚、鯽和團頭魴都放養一齡魚種,密度偏稀一些,規格為12~14cm左右,經過幾個月的飼養,鯉魚可過規格0.5K,團頭魴150~350g,鯽魚100g以上。
4.放養密度
將規格、顏色一致的,能攝食顆粒飼料的魚類(如鯽魚)的魚種和規格比較均勻的濾食性魚種(如鰱魚)放入已準備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別占總產量的80%和20%。各地使用的放養品種應根據池塘條件因地制宜。對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養魚技術的養殖者,收獲時主養魚的重量每667不超過以下的限量:
4.1在增氧受限制、不能沖水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167K;
4.2在增氧受限制、沖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267K;
4.3在增氧和沖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400K;
4.4連同配養魚20%的重量,a、b、c三類池塘放養總數量分別為418666尾和800尾。其中主養魚占80%,配養魚占20%。
4.5 其它措施
4.5.1以一種營養完全、物理性狀好的顆粒飼料,按規定的計劃和方法飼喂80%的魚類。
4.5.2在整個養殖周期中,始終將池塘水質維持在一個不會引起魚類應激反應的水平。
4.5.3在收獲時,主養魚的個體應大小均勻,達到上市規格。
5.加強魚病防治
近年來暴發性魚病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漁業生產的發展。一些養魚戶平時沒有提前作好魚病預防,當魚病發生后又沒有及時對癥下藥,造成一定的損失,使養魚效益下降。綜合分析魚病的發生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實行魚病綜合防治是提高養殖效益的必要措施。防病的原則是“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及早診治,嚴格消毒”。魚池應徹底用藥物清塘;魚種放養前嚴格消毒;魚發病季節定期用藥物預防;注意保持水質的清潔,增強魚體的抵抗力。此外用大黃、五倍子、大蒜、馬齒莧等中藥對防治魚病有良效。
隨著池塘養殖條件的改善,養殖技術的日趨成熟與完善,池塘養魚的經濟效益逐步穩定和提高,在淡水漁業中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這就對我們水產科技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才能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作出就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158204 黑龍江省雞東縣雞林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