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媛媛
引言
幼師學校女生居多數,處于未成年人階段,身心發展不成熟。學生從事比較體育運動之前需要做一些準備活動,以便于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準備,克服神經機能惰性,加快運動神經傳導作用和反應速度,盡快地由安靜狀態進入到工作狀態。因此,科學合理安排體育課教學準備活動至關重要,對此要引起高度重視。
一、加強對準備活動重要性的認識
運動生理學揭示,準備活動促使血液循環加快,需氧量增加,機體的代謝速度加快,還能使體溫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彈性、伸展性等處于良好的狀態,提高肌肉的收縮力和速度以及動作協調性,避免運動損傷。認真做好準備活動直接關系到基本部分的學習乃至整個體育課的任務完成。
但在實際體育教學中,個別教師往往認識不足,準備活動安排存在著薄弱環節。有的教師由于對準備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著輕視或任意壓縮準備活動時間的現象;有的重視學生思想活躍,只重視基本動作的學習,而輕視或忽略課前準備活動。
二、準備活動抓住幼師學校教學特點
實際上,幼師學校學生年齡較小,年滿18歲未成年學生占很大比例。生理學、心理學原理表明,學生在年齡、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就決定了體育教學的準備活動應各具特點。而實際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區別不大,小學成人化,中學公式化,共用一套操或一類游戲,甚至把高級運動員的專門性練習也拿來使用。
因此,學生的準備活動應根據教學規律和師范生的生理及身體發育特點,以游戲或簡單易學動作為主。體育課運動量較大時,要根據男女生身體發育的差異,準備活動既要有一般性練習,又要有專門性練習,并結合教材特點提出不同的安排。
三、注意體育準備活動內容的豐富性
教師在傳統體育教學中,往往使用一套基本體操或游戲動作,內容陳舊,模式單一,準備活動的安排缺乏創新,學生會感到單調、乏味。為此,教師應改進方式方法,運用多媒體動畫等教學手段,利用校園寬帶網絡,選擇內容全面、豐富,形式多樣化的準備活動。既要有徒手體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進行的,也有行間進行的;既有單人的,也有雙人或集體的;既有一般練習,又有模仿或輔助性的專門練習。這樣使學生興趣盎然,既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又激發運動的欲望。
四、在注重一般性準備活動同時,重視專門性準備活動
有的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專門性練習在準備活動中的作用,認為體育教學準備活動就是做個游戲、基本操。事實上,一般性準備活動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關節、韌帶都得到充分的活動,準備活動是為教學主題服務的。
因此,結合學生生理、心理尤其身體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專門性準備活動,使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統機能得到充分活動,是體育教學要按照教學的主題要求。它可以在一般性練習基礎上,采用動作性質相似和結構與教學主題類似的專門性練習。這是一般性練習無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專門性準備活動練習的比重,才能保證體育課任務的順利完成。
五、進一步提高準備活動的組織性
在實際教學體育中,準備活動往往長期保持一個隊形、位置或形式,學生會興趣索然。要提倡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既要有集體形式,同時也適當采用分組進行。在活動的組織指導上,應根據教學目的、任務,體育場地、天氣氣候和學生年齡特點及水平等,有選擇地合理安排。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活動有定位,并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變換運用。在編排上應根據人體生理活動規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順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難,由四肢到軀干再全身。專門性準備活動可安排在一般性準備活動之后,使其與基本部分自然銜接起來。
六、重視提高體育教學準備活動的質量
做好體育教學準備活動,培養學生正確姿態,發展較差肌肉群,特別是對小肌肉群和關節韌帶的發展,以及掌握基本技術動作,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有時對此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能掌握其難度、強度、時間、次數,及學生年齡、特點、水平等。例如,在寒冷的冬季,應因地制宜,選擇運動量大、重復次數多的連續操等活動。
可見,做好體育教學中的準備活動,是幼兒師范學校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要遵循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發展規律,以及學前教育發展形勢,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研究與探索,使準備活動尤其體育教學進一步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