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孫基龍
一、農業保險供給側改革的緊迫性
1.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烈要求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進行明確提出,這對農業供給體系以及質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最終實現對有效供給的形成,在真正意義上促使其結構合理以及保障有力。在實際對農業政策進行支持時需要對規模經營主體進行一定的傾斜,這對農業適當經營引領作用的充分發揮有促進作用,同時可實現對農業效益以及競爭力的有效提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農業生產組織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標準性與規模性。新型農業主體稱為有效載體的改革勢在必行。因此,為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與壯大,必須在實際進行工作時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進行有效改革。根據相關調查與研究發現,我國主要有356.6萬家在經營面積上實現對50畝的突破,同時擁有12.9萬家的龍頭企業。
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都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具有規模化經營,資金投入量大,成本高以及集中化程度高等特點。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面臨自然災害的風險。近些年來,我國國內市場以及國際市場都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最終導致市場風險也在呈現出不斷變大的趨勢。因此在實際面對程度較高的規模化時需要對農業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與防范。風險性較強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顯著優勢,因此對農業保險的需求較為強烈。低保費已經低保障水平是傳統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特征,已經不能滿足是時代的發展與需求,因此必須結合實際情況與科學技術對其進行合理的改革,在真正意義上實現農業保險的改革與發展。
2.助推精準扶貧的現實需要
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并存的是傳統分散經營的小規模,農戶,他們仍占大多數并且將長期存在。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目前我國戶均經營土地只有7畝多,在世界上屬于超小規模。這些小規模農戶收人不高,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多數處于低收人人群的行列,有的還處于貧困狀態。我國要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鍵要增加低收人群體,尤其是農民,特別是貧困農民的收人。作為農業風險管理工具,農業保險在助推精準扶貧過程中將大有作為。一方面,農業保險繼續發揮災后補償功能,為貧困戶生產經營兜底,有效降低農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的風險。同時,農業保險可以發揮信用增信功能、支持信貸扶貧或直接支農融資,有效緩解貧困群體資金需求問題,有助于提高財政扶貧資金的精準率和使用效率,可以帶動貧困家庭開展種植業或養殖業,穩定他們的收人,為農民脫貧增收提供保障。
二、農業保險供給側改革的重點
1.革新農業保險的發展理念
從近幾年我國農業保險的快速發展來看,農業保險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防范農業生產自然風險的手段,而是融人了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的多個環節,保障范壓也在不斷逐步擴大,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發揮著“安全網和穩定器”的重要作用。農業保險也已經成為農村金融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在幫助解決農戶融資難問題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農業保險供給側改革時,首先要革新農業保險的發展理念,擺脫過去單一災后補償的觀念,圍繞農業保險為農業現代化服務的核心,將農業保險的發展目標轉到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深化農村金融服務,促進農民增收上來,提升農業保險在農業支持保護政策中的地位。
2.加快創新農業保險產品
農業保險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滿足現代農業需求,提高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其中優化險種結構是重要一環。正如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探索開展重要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以及收人保險和天氣指數保險試點。目前,我國的價格指數保險試點主要集中在蔬菜價格和生豬價格上,未來應逐步向小麥,水稻等大宗農產品轉變。天氣指數保險已涵蓋了多個農業品種,今后應注重加強統計數據的積累,擴大保險品種范圍。帶有區域特點的地方特色農業是全國農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往往是某些地區農業的主要收人來源,支持地方根據當地的農業種養特色,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漁業保險和設施農業保險。
三、農業保階供給側改革的保障措施
1.政府層面:優化財政補貼,加強監管,建立農業保險信息共享機制
首先,在推進農業保險供給側改革中,為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要進一步優化財政支持政策,對補貼資金進行科學分配,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中央財政重點支持保護糧食安全和關乎民生大計的大宗糧食品種和戰略性農產品,地方財政重點支持區域性強、農民增收作用大和產業發展潛力好的地方性特色優勢品種保險。要建立政府層面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保險公司在創新農業保險產品,保障價格和收人等市場風險的同時也增加了自身的經營風險,因此,為了保證保險公司經營的穩定及整個農業保險的健康運行,必須建立和健全由政府主導的多層次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其次,保險監管層面要做好對市場準人和退出的監管,尤其是加強對農業保險產品的監管,保證產品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切實符合農民的需求,保障農民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2.保險公司層面:提升農業保險技術服務水平
加強現代科學技術在農業保險中的應用,提高農業保險服務的技術含量和工作效率。例如: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和小型無人機航拍技術為農業保險提供農作物面積估測、災害預測預報和定點查勘、損失程度鑒定和作物產量估計等量化數據依據,有助于災前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損失發生概率,災后及時掌握受災情況,為理賠提供技術支持,做好災后的賠償工作。同時也為農業保險防災防損、產品開發及巨災風險管理提供量化數據支持。
(作者單位:156399黑龍江省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建三江中心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