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進行5種農藥防治花生田的蠐螬的藥效試驗,結果表明: 5種種子處理劑對花生出苗率無影響,蠐螬防治效果最高為95.89%,最低為64.38%。其中15%福美雙·克百威懸浮種衣劑的蠐螬防效最好。害果數防效15%福美雙·克百威懸浮種衣劑的害果數防效最高,為85.43%。5種供試農藥在試驗劑量范圍內均對花生蠐螬有一定防治效果。
花生(peanut),原名落花生(學名:Arachis hypogaea Linn.),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又名“長生果”、“泥豆”等?;ㄉ俏覈匾挠土献魑锖徒洕魑?,更是出口創匯的主要農產品,花生產業對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國家糧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有著重要意義。
蠐螬是花生生產上一種主要害蟲,常在花生的結莢期咬食果實,嚴重危害花生地下果實和根莖,造成果實破損,果實空殼,大大降低花生的商品價值,一般可造成減產20%左右,重者的地塊減產可達50%以上,成為近年來花生生產的重要害蟲。由于近些年花生栽培措施不當、連作嚴重,以及用藥量逐年增大造成的蠐螬抗藥性的增強,使田間蠐螬危害連年加重,因此選擇有效的防治藥劑是確?;ㄉa的重要措施之一。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魯花10號。
試驗藥劑:8%氟蟲腈懸浮種衣劑;吡蟲啉懸浮種衣劑;丙硫克百威種子處理乳劑;16%噻蟲嗪·高氯種子處理微囊懸浮-懸浮劑;15%福美雙·克百威懸浮種衣劑。
試驗地情況:實驗地點為河南省南召縣。試驗田土壤為沙質壤土,壤濕度、密度、肥力較好,有機質含量0.9,ph值為7.4,土壤墑情能夠達到出苗要求,澆一次底墑水。田間未使用任何殺菌劑、殺蟲劑。
1.2 試驗設計
藥劑用量:T18%氟蟲腈懸浮種衣劑(32g/100kg種子);T2吡蟲啉懸浮種衣劑(240g/100kg種子);T3丙硫克百威種子處理乳劑(60g/100kg種子);T416%噻蟲嗪·高氯種子處理微囊懸浮-懸浮劑(200g/100kg種子);T515%福美雙·克百威懸浮種衣劑(2500g/100kg)、T6清水對照。
試驗在 生產基地進行。小區安排和重復次數:試驗共6個處理,每小區20平方米,重復3次。小區隨機區組排列,每個試驗處理小區代表地塊蟲口發生水平較一致,且往年蠐螬發生較重。
實驗方法:花生播前拌種,包依比例1g藥液:50g種子。
1.3 數據調查
1.3.1安全性調查
等花生出苗后,調查花生出苗率,記錄出苗時間,觀察各處理區花生出苗時間有無差異,清水對照齊苗后,每小區5點取樣,每個點調查10穴,計算花生出苗率。
1.3.2藥效調查
蠐螬防效調查:花生收獲時,每處理小區挖土深度30cm調查整個小區蠐螬數量,將每個處理小區發現的蟲子收集至塑料瓶中進行統計,計算最終對蠐螬的防治效果。
害果數調查:每小區5點取樣,每點調查5株花生,數出全部果數以及害果數,計算害果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小麥出苗率調查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由表2可以看出出苗率最高的是T6處理,出苗率為98.22%,其次為T2處理,出苗率為97.78。最低的為T5處理,出苗率為96.13%。出苗率各處理間差異性不顯著。各處理藥劑在實驗計量下對花生出苗無藥害。
2.2 收獲期蠐螬危害情況調查
從表2可以看出,各處理對花生地下害蟲的防治均有一定效果,處理5效果最好,相對防效為95.89%,其次為處理3和處理2,相對防效為93.15%。其中防治效果最差的為處理1,防效僅為64.38%。
2.3 收獲期害果數調查
從表3可以看出,各處理對花生害果數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效果最好的為處理5,相對防效為85.43%,其次為處理4,相對防效為82.78%。效果最差的為處理1,相對防效為58.06%。處理1與其它處理相比差異極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各藥劑處理在實驗用量下對花生出苗基本無影響,各處理出苗率沒有顯著性差異。所有藥劑處理后對花生蠐螬的防治均有一定效果,處理5效果最好,相對防效為95.89%,防治效果最差的為處理1,防效僅為64.38%。所有藥劑對花生害果數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效果最好的為處理5,相對防效為85.43%,效果最差的為處理1,相對防效為58.06%。綜合實驗結果花生田間防治蠐螬可使用15%福美雙·克百威懸浮種衣劑(2500g/100kg),該藥劑對蠐螬防治效果最好,且收獲時害果數較低。
(作者單位:474650河南省南召縣花生產業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