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國有林場在深化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增強內部活力,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就總體而言,國有林場的改革要好于其他的企業改革。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目前有些林場建設與管理機制不健全,對我國的生態建設起到不好的作用。并且國有林場性質特殊,類型較多,并且其中的管理體制很復雜,對于未來的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困難要面對。因此我們必須進行深化改革,拓展資金渠道,調整林產品的產業結構,搞活林場機制。同時將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同時政府應該重視起來,制定相關的政策。國有林場經濟越來越困難,國有林場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林業;規模化;生態環境
一、概述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斷意識到生態環境對于我國的重要意義,我們的經濟發展絕對不能以生態環境破壞為代價。因此國有林場是國家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方式,林場可以擴大森林資源,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國的森林數量與質量。同時也可以對我國的生態環境恢復發展起到重大作用。國有林場的改革發展可以進一步發揮出林業為生態環境凈化和為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已經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但就目前來說,國有林場經營中仍有種種問題,比如經營規模小,產業化收益不高,生產活力小,森林樹木培育不善,這些都阻止了國有林場的更好更快的發展。面對種種問題,我國國有林場改革勢在必行。
二、國有林場存在的問題
1.科技技術落后,結構單一
由于科學技術的投入水平不高,使樹木的質量數量都沒有發揮到最好水平,樹木生長速度緩慢,生長周期延長,容易發生病蟲害問題,威脅樹木生長,沒有實現技術的高精尖。并且采用的是傳統的粗放型管理,沒有把林業先進的科技和管理運用進去,使林業生產管理都是簡單粗放,經濟效益低下。而且一般林場都為種植業,也種生產方式沒有更高的價值可以繼續利用,同時林場也沒有更好的將第一產業發展成為第二三產業,第一產業是產生經濟效用最低的產業,為了使資源利用程度的最大化和產出效果的最優化,必須提高我們的科技水平,延長林業的生產鏈。例如我們不把木材直接賣出,而是經過加工成一些家具之類的再賣出去,促進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實現全方位的不斷發展。因此一定要加強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實現基礎設施完善,在此基礎上發展。
2.管理機制不完善
伴隨著國有林場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傳統的管理機制弊病越來越明顯,這些傳統的管理機制已經跟不上發展的需要。比如政企合一這種管理模式已經跟不上了時代的需求,管理權與經營權不分,容易造成利益之間的沖突。對于國有林場的定義,一般為林業生產性的事業單位,名義上是事業單位,但是工作者的編制沒有著落,林場的管理人員不被列入財政編制,林場自己自費解決這些問題,這就影響了林場的穩定和正常發展。國家不進行撥款,林場收益并不高,工作者的工資沒有辦法得到保證,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不高,同時領導人員思想僵化,缺少創新精神,導致國有林場改革缺乏活力。
3.缺乏適當的激勵機制
林場的經營方式一般都是企業經營模式,并且國有林場位置較為偏僻,自然條件相比惡劣,比如容易發生自然災害,尤其是在干燥季節出現火災,交通不發達,除了自然條件還有生活條件不好,比如沒電沒有網,冬冷夏熱,這些都有影響人員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林場像企業經營管理中那樣采用激勵機制,可是目前林場并未意識到這種機制的重要意義,這也成為了制約改革的重要因素。
三、國有林場改革的措施
1.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二三產業發展
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是林場鞏固發展、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要抓好基礎產業,抓好森林資源培育這一根本,提高森林經營能力,按照市場的需求發展速生林,經濟林,推動木材加工業的發展。除了第一產業要抓好后,也要抓好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要利用森林資源促進加工業的發展。其次也要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國有林場在種植業和養殖業上具有優勢,林場有土地資源,可以生產大量的糧食,而養殖業飼料的來源也需要糧食。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地理優勢發展服務業,開辦森林旅游業以及飯店等等,這樣就可以形成農業、養殖業、旅游業為一體的產業化體系,延長產業鏈,提高了國有林場的資源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同時也要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生產出市場所需要的產品,并且吸引外地資金技術,研發新品種,如花卉養殖,大棚養殖等等。產品適銷對路才能夠長遠發展。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戰略原則,提高國有林場產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
2.轉化機制,強化管理
加強國有林場的管理,促進林場轉換機制,提高林場的經營管理水平。落實場長負責制,保證場長依法行使職權,精簡機構人員,提高辦事效率。推行場長目標管理責任制,有工作業績考核,并且還設有獎勵機制,增強領導人員的責任感。實行全員工勞動合同制,公開進行應聘和考核,選擇優秀員工上崗,再次基礎上,要注意員工任職之前和任職時的職業培訓,提高他們的能力和素質,除了第一產業,還應該培訓第二三產業的工人與人才。將員工適當的分開層次,將工資與個人能力與工作量掛鉤,職工的收入根據勞動技能和實際貢獻來確定,不同的工種以計件或者計時這樣的方式進行計算。堅持林業產業發展目標與職工利益相協調,把林業產業發展和職工利益和林業改革全面結合起來,加大力度發展自營經濟。
3.國家政策扶持,適當資金投入
造成我國國有林場面對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資金投入不到位。因為國有林場事業性單位,但采用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國家在政策扶持方面和財政撥款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到位,許多地方都需要林場自收自支,使得林場在發展改革中并難以持續長久的進行下去。政府針對這些情況,應該及時根據國家政策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當地發展的相關政策,使林場經營有章可循,相關流程更加合法化。適當的資金投入可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可以使國有林場長久穩定發展下去。
四、結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國家林業政策的重大調整,國有林場的改革環境不斷完善。國有林場經過新觀念的不斷熏陶,新體制的初步探索和新機型轉化等艱苦實驗,取得了一些成就。到林場森林資源枯竭,林場生存發展矛盾不斷加劇,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注意,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國有林場發展的內外環境,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使林場不斷壯大發展,為把我國國有林場建設成產業發展協調,經營管理合理,持續健康的先進國有林場而努力。為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做出巨大貢獻,使國有林場成為生態修復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楊榮華,淺論國有林場改革[J]江西建材,2015(03).
[2]王工,林場應如何發展[J]中華建設,2013(0).
作者簡介:尹成榮(1966-5-),男,漢族,廣西玉林市北流市人,助理工程師,大專學歷,場長,主管全場的生產經營業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