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梅
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我國營林扶植技術已經取得顯著成就,在強大的資金以及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種植培育技術得到不斷的優化,最終實現有效提高營林經營水平的目標。物理防治、化學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是防治病蟲害技術的三種主要形式,在實際對病蟲進行跟蹤時可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實現對防治措施的合理認定。我國營林工作與西方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需要我們繼續努力與探索。
一、營林扶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扶植工作的順利進行有一定阻礙作用。在實際進行營林扶植技術的初期需要對樹種進行購買,在實際進行上述工作時需要對樹種進行嚴格的驗收,同時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性的購買樹種,這是從根本上實現對樹種成活率的保證。在實際對苗圃進行管理與養護時不能實現對科學手段的有效運用,管理人過分的注重眼前利益,不能實現對長遠利益的考慮,從資投入角度來說也有一定的制約性存在。最終導致營林工作失去自身的價值與意義。下面我們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仔細分析。
1.林木種苗不佳
首先我們對營林扶植現狀進行仔細分析,林木種苗園扶植與發展并不能實現對營林扶植工作需要的有效滿足,其表現形式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種苗類型不足,第二是種苗在進行品種改良時速度較慢,第三是不能實現對種苗管理的合理調配。
2.苗圃的管理不佳
種苗品種以及數量的選擇是苗圃管理不佳的顯著特征,最終導致生產過量或者生產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現象的發生。對于林業市場發展需求來說,清晰的把握與明確的引導勢在必行。超負荷生產以及云心也會對苗圃管理工作效果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必須提高對上述工作的重視程度,從根本上促使該項工作順利進行,最終實現營林扶植技術科學發展的目標。
3.沒有長遠的建設計劃
營林扶植技術在建設上具有消耗資金多,經濟收益慢的特點,這主要是由于林木在種植培育中具有生長緩慢的特點,那么就需要建設單位針對目前的發展情況進行長遠的建設規劃,但是較多工作單位都是在政府的號召下進行任務的執行,雖然達到了營林的建設要求,但是在建設效果中卻沒有科學化的建立,需要通過先進人才和管理制度的應用,提高現階段的營林方案設計。
4.環境的破壞
在部分營林建設單位中,并沒有進行系統化和專業化的營林技術應用,尤其是在營林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中,對于環保工作產生了忽視的態度,雖然在短期內不能夠觀測出對于營林工程的影響,但是從長遠的生態環境惡化后,就會影響當地的土地營養結構、水分涵養和氣候環境等,不利于長遠的營林扶植建設。
二、營林扶植中出現的問題的技術措施
1.苗圃的扶植
苗圃的扶植和生產水平直接決定了種苗的品種和質量及發育水平,因此一定要加大對苗圃扶植投入。科學規劃,合理安排,遵循林業扶植發展的基本規律,不盲從、不一味追求數量、不武斷。在種苗生長過程中,要提供一個水源充足、養料充分的環境。保證種苗水分和養分及時補給,保障林苗健康生長的一切技術需要。如此,就能夠夠保證林苗成活率和發展質量。認清苗圃軟硬條件,因地制宜,采取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使每個苗圃都能物盡其用。調整林苗種類結構,使其更合理,更適應市場需求,以使結構合理化,產業規模化,利益最大化。
2.植苗營林法
這種營林法應用相當廣泛,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技術要點是保護林苗根系不被破壞,保證林苗水分、養分的吸收。
3.分殖造林法
該方法主要常見于楊樹、柳樹、松樹等營養繁殖的樹木。該方式成活率相對于較高,而且具備成本低、操縱簡略的長處。其主要技術要點就是保證苗圃具有良好的培養環境。
4.播種造林法
這是全部造林方式中最為直接的一種,直接將種子播種便可。該方式固然最為直接有用,但請求也最為嚴苛。苗圃需要有出色的立地條件、需要加大培養的力度。
5.植苗營林技術
植苗營林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苗木的環境適應能力,保證林木成活率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植苗營林技術應用的效果關鍵在于對苗木根系保護的有效性,通過防止苗木根系的破壞,確保苗木對水、養的良好吸收,保證苗木生長的健康性。
三、災害防治技術
1.自然災害的防治
自然災害對于營林巨大破壞能力是顯而易見的。首先,要熟悉和了解我市自然條件和氣候特點,這樣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于天然林木可能構不成太大的威脅,畢竟相對于人造林木,它們的生存能力更加強大。但對于人工林木,如果不加以留心陪護,既有可能耐不住惡劣天氣的折磨。例如在寒冬臘月里,應充分做好林木的防凍工作。在缺水炎熱的三伏天里,應補給充分的水分。在深
秋天氣里,要預先做好防霜防凍的準備。另一種惡劣天氣—臺風,對于人造林木打擊是致命的,因此,在日常培護中,就要及時加固根系,確保林木具有更強抗風能力。提高林木質量,使每棵林木都擁有更強健的體魄。
2.蟲害的防治措施
實時了解掌握林木成長新動態,做好充足調查工作,第一時間預防和發見蟲害問題。動態掌控蟲害發展趨勢,才能對癥下藥。剖析蟲害的發展規律,做好備案,查足資料,制定科學有依據的防治和治理措施。及時更新蟲害信息。在制定科學的防治計劃時,優先考慮引進天敵來進行防治,這樣既降低了成本,也保護了環境。相對于物理治理措施,引進天敵效率高、安全可靠。在某些不適于天敵治理的情況下,例如林木種類的限制、季節氣候的限制時,再考慮使用物理治理方法。人工捕捉、誘殺、遙控技術等等。但這些技術成本投入大,效果有限,易出現反復治理,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3.火災的防控
在干旱的冬季,往往是火災高發季節。而林業基地一旦遭遇了火災,巨大損失就在所難免。在日常營林工作中,就應該將防火意識時刻牢記在心。將有可能發生明火的物品陳設在遠離林木的地方,仔細排查有可能爆發火災的地點,將危險系數降到最低。安裝火災監控系統,在第一時間發現火情,在火情進一步擴大前就將其控制。多儲存滅火儀器和材料,做到有備無患。
四、結語
為了推動社會的進步,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加強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是林業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其建設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必將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難。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結合具體環境和要求,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于其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進而有效提高營林扶植技術和災害防治技術,推動營林建設的發展。
(作者單位:161000黑龍江省鶴北林業局園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