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玲
“五微”行動鍛造“紅城先鋒”
趙曉玲

普濟鎮黨員為困難群眾插秧 供圖/旺蒼組
為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旺蒼縣在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中廣泛開展講好“微黨課”、征集“微故事”、建設“微展廳”、打造“微基地”、爭作“微奉獻”的“五微”行動,努力鍛造出一支信念堅定、敢于擔當、為民服務的“紅城先鋒”隊伍。
“大黃是一種多年生、多次結果的高山草本植物,我們這個地方很適合種植。一般來說,4月底到5月初出苗……”最近,旺蒼縣英萃鎮響水村黨員賀天余結合自身產業發展經歷,給大家講了一堂大黃種植技術“微黨課”。
響水村地處旺蒼縣北部高山區,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后,是全縣97個貧困村之一。去年,在廣元市總工會的聯系幫扶和縣委、縣政府的親切關懷下,順利實現了“戶脫貧、村摘帽”。
在這堂以“致富不忘感黨恩,持續奮斗奔小康”為主題的“微黨課”上,作為致富帶頭人的賀天余給黨員們詳細講解了大黃種植技術,大家覺得受益匪淺。“普通黨員登臺講黨課,過去不多見,這既激發了黨員學習的動力,也鍛煉了他們的能力。”響水村原黨支部書記周仕華說。
為積極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旺蒼縣開展“微黨課”活動,每月圍繞一個主題,以黨支部為基本單位,由黨員登臺講一堂10分鐘“微黨課”,堅持身邊人講身邊事、道身邊情、說身邊理,以此強化黨員學習交流,提升素質和能力。
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廣大黨員積極參與講“微黨課”,部分年輕黨員還利用多媒體課件、互聯網等多種形式進行,增強了黨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截至5月底,全縣基層黨組織共講“微黨課”2200余堂。
立足紅色文化歷史和黨員身邊事,旺蒼縣開展了“做合格黨員、當干事先鋒”微故事評選系列活動,發動廣大黨員以微故事、微視頻、微電影、微攝影等多種形式,記錄講述共產黨員忠誠擔當奉獻的感人事跡,大力展現黨員風采,傳播社會正能量。
趙永朗是高陽鎮雙午村小有名氣的能人,在外地從事客貨運輸和房地產開發,年收入近百萬元。2013年,面對貧窮落后的家鄉,他懷著共產黨員的強烈責任感,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返鄉當起了村干部。四年來,趙永朗墊資250多萬元硬化村組道路,組織成立畜禽林果專業合作社、核桃專業合作社,切實改變“吃水難、用電難、出行難”等問題……村里黨員紛紛在“微故事”中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永朗私人墊錢給村里修公路,這種無私奉獻精神尤其值得我們每名共產黨員學習。”
廣福村外來“引路人”王正前、返鄉創業“藥材姐”趙曉芬、義務普法“犟老頭”蔣作林、助農致富“土專家”何顯春……通過“微故事”征集,挖掘了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事跡,彰顯了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
“我們要學習和傳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強化宗旨意識,以更堅定的理想信念,更昂揚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5月中旬,麻英鄉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到木門寺黨性教育展廳學習參觀,重溫入黨誓詞,再一次接受了革命先烈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洗禮。
旺蒼縣充分依托本地歷史文化資源,在木門寺、紅軍城、縣檔案局等地建設黨性教育“微展廳”。各鄉鎮(街道)廣泛收集黨性教育相關的老照片、信件、舊物遺物等,在檔案室或中心村展出,組織轄區內黨員學習參觀,引導廣大黨員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縣檔案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微展廳”,展出的有實物、圖片、書畫作品、黨員“微故事”等,布展生動,視角獨特,反映了全縣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經驗做法和制度成果,為黨員學習提供了有效載體和生動教材。
寬敞平坦的水泥路,漂亮整潔的居民樓,生機勃勃的產業園,初夏的嘉川鎮五紅村,像一幅美麗動人的山水畫卷。作為全縣脫貧攻堅示范園區和黨性教育示范基地,這里迎來了來自全省各地學習參觀的黨員干部。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環境優美,園區內核桃長勢喜人,水電氣全通,同時還配套建設了村級活動陣地、衛生室、文化室、健身廣場,前來參觀的黨員紛紛表示能建設成如此美麗的新農村,離不開黨員干部群眾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精神品質。
旺蒼縣依托脫貧攻堅產業園區,大力挖掘本土文化歷史元素,深度提煉當代共產黨人精神品質,并結合脫貧攻堅主題文化園和黨性教育“微展廳”建設,在中心鄉鎮、中心村整合資源、力量,打造了一批各具特點的黨性教育“微基地”。
當全縣200余名非貧困村第一書記來到張華鎮松浪村學習參觀時,實地感受了農村新變化,對抓黨建、強基礎、壯產業有了新的認識。“這次參觀,讓我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必須苦干加實干才能打好脫貧攻堅戰。”東河鎮石壩村第一書記樊明說。
截至5月底,全縣依托產業園區建成黨性教育“微基地”53個,通過組織轄區內黨員深入各個“微基地”學習參觀,極大地增強了黨員的黨性修養。
5月10日,普濟鎮普子嶺社區10余名黨員忙碌了一整天,但大家一點都不覺得累。黨員石寒紅說:“幫助村里的困難群眾插秧,這樣的黨員志愿活動很有意義,也體現了黨員的價值。”
旺蒼縣結合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社區“雙報到”、“共產黨員活動日”等內容,集中組織黨員開展黨內幫扶、政策宣講、生產勞動、頂崗鍛煉等活動。同時,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設崗的原則,科學設立政策法規宣傳員、黨風黨紀監督員、科技致富信息員、紅白理事監督員等崗位并明確崗位職責,引導無職黨員根據從事行業及個人特長找準崗位,在紀律監督、經濟發展、公共事務、民事糾紛等方面作出貢獻。
化龍鄉長樂村將全村黨員分別納入紅白喜事理事會、鄉風民風監督員和志愿服務隊三支隊伍,每個隊明確一名組長或理事長,劃分職責任務,每季度開展一次黨員評議,對黨員履行職責情況進行民主測評,滿意率得票排名后三位的要限期整改。
目前,全縣各級黨組織紛紛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形成了黨員示范帶動、群眾積極參與,“人人為發展奉獻力量”的良好社會氛圍。
(作者單位:旺蒼縣委組織部) (責編:周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