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陳洋 青木 本報記者 倪浩 ●盧戈
全球投資指數提供商MSCI明晟即將宣布中國A股是否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這也是中國A股第四次“沖擊”MSCI指數,市場機構大多預計此次A股進入MSCI指數“前景樂觀”。外媒稱,中國股市已進行多項制度改革,與MSCI等國際指數趨于接軌,如進入MSCI指數體系,A股市場有望迎來規模可觀的資金,也將提振市場信心。
結果今天揭曉
美國《華爾街日報》20日報道稱,MSCI將于當地時間20日(北京時間21日)公布年度市場分類審議結果,并將于北京時間21日凌晨4時30分后上傳MSCI網站。此后,MSCI還將于北京時間上午7時和下午3時召開兩場媒體電話會議。審議結果將決定A股是否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靜待MSCI靴子落地,20日,滬深兩市小幅高開后維持震蕩,午后出現小幅跳水現象。截至收盤,滬指下跌0.14%報3140.01點,深證成指上漲0.25%報10288.53點。
自2013年MSCI首次將中國A股列入潛在升級市場觀察名單以來,中國A股已經四度接近進入MSCI指數體系,但前3次均未成功。2014年至2016年3年,MSCI均決定暫不將A股列入新興市場指數。但基于中國經濟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MSCI于2014年7月引入了MSCI中國指數和中國A股國際指數,2015年11月又將海外上市的中概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中國指數。
法新社稱,此前MSCI暫不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原因是中國資本市場自由度“不夠達標”,具體問題包括金融產品預先審批權、停復牌制度等。而在這段時間里,中國政府陸續推出一系列政策,基本解決以上問題。
市場高度關注
“中國股市正在接近世界”,瑞士《新蘇黎世報》20日稱,好事情不過四。中國A股加入MSCI指數的故事有望在第四次畫上圓滿的句號。
華創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洪錦屏介紹說,決定中國是否被納入的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是MSCI除了發達市場指數外,最被關注的指數,目前跟蹤該指數的主動和被動資金為1.6萬億美元,因此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進程一直被市場高度關注。
對于此次A股沖擊MSCI指數前景,投資機構大多看好其能“沖關成功”。高盛、摩根大通、瑞銀等機構認為A股進入MSCI概率在60%——80%左右。私募基金和QFII機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則有近80%看好A股進入MSCI。中國證監會發言人此前表示,歡迎A股納入MS?CI指數體系,“任何一個新興市場的股票指數沒有中國股票都是不完整的”,但無論A股是否納入MSCI,“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均不會改變”。
中金公司分析師王漢鋒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中金公司判斷MSCI在今年選擇納入A股的概率在六成左右。但東北證券分析師陳殷持審慎態度,他告訴《環球時報》說,從近期相關信號來看,MSCI是否納入A股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不應過高估計成功概率。陳殷認為,今年MSCI將僅召開電話會議,而這曾被視為無重大宣布的信號。另外中國監管層近期也表態對A股能否被納入持“平常心”。
投資者如何應對
《華爾街日報》也稱,如A股納入MSCI指數體系,將有助于中國股市向以MSCI指數為對象的投資客戶進一步開放。目前全球參考MSCI指數投資的專門機構約7500個,涵蓋大型養老基金、對沖基金、資管公司、投資銀行等,以MSCI為對象的資產規模超過9萬億美元。高盛預計,如果MSCI此次向中國A股敞開大門,未來5年將給該股指帶來2100億美元的資金流。與此同時,中國股市與資本全球化的對接將提升人民幣國際化,增加人民幣需求,從而符合中國政府加強自身全球地位的戰略目標。
德國《商報》20日則說,A股如被納入,中國股市將大大受益。但大摩和中金公司認為,若A股此次順利闖關,A股漲幅大約在0.5%——1%左右,即使未被納入,A股下跌幅度最多也僅在1%左右。“對市場的短期影響較為有限”。
在《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中,各券商的觀點一致認為,A股納入MSCI帶來的影響可能是長期的,短期之內帶來的資金進入量并不會太多。陳殷認為,從過去3次A股闖關的經歷來看,MSCI因素都沒有成為當時市場走勢的重要影響力量,因此今年也不建議給予MSCI是否納入A股過高的影響權重,這種因素能夠影響市場的步伐但不足以改變方向。
洪錦屏也認為,A股若被納入MS?CI,帶來的資金增量可能有限,但對市場情緒的提振會非常明顯。她建議投資者選擇海外資金較為青睞的、估值相對較低,同時業績穩健的大型券商及保險板塊。▲
環球時報201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