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娜
【摘要】目的 探究風險管理降低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ICU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兩組均實施常規管理,觀察組在常規管理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及死亡率。結果 對照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及死亡率均比觀察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關鍵詞】風險管理;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4.0.02
Risk management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ventilator -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
QIAO Xiao-na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Henan Shangqiu 476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May 2016,100 patients with ICU were treated with ICU in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 cases.Both groups implement regular management,and the observation team conducts risk management on a regular basis.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Conclusion Risk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Intensive care unit;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患者一旦呼吸道感染,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易導致脫機,患者呼吸困難,不利于康復治療,延緩住院時間,使治療費用增加,嚴重者會危及生命,甚至死亡,故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有效治療及護理得到較多關注[1-2]。本研究將進一步探究風險管理降低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ICU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5~83歲,平均年齡(48.57±12.36)歲。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5~80歲,平均年齡(47.98±12.4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實施常規管理,定期組織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及技能培訓、制定輪班表等。觀察組在常規管理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方法如下:①制定風險管理計劃。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制定管理計劃,并要求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管理小組對引發VAP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篩選,并將篩選出導致VAP并發癥發生的風險事件制定風險評估表,并將其打印出來,給小組成員各發放一份。②風險管理措施。根據風險評估表及降低VAP的相關控制措施進行小組培訓。并制定嚴格培訓考核機制,確保小組人員能充分掌握;針對重點風險因素安排責任人員進行專項護理,注意排查機械與切口粘結部分,防止呼吸管拔出;嚴格要求當班護理人員及時準確記錄患者相關體征數據;嚴格要求護理人員個人衛生,進入ICU病房必須穿戴無菌服,嚴格控制每日進出ICU人數。③風險管理總結。每日進行工作匯報,并做出總結,積極改進護理管理疏漏情況。根據實際護理過程中出現的特殊風險事件進行總結分析,制定新的管理辦法。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及死亡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照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及死亡率均比觀察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重癥監護室內常見的醫院感染病,也是醫院感染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應重視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應以臨床預防工作,故有效控制風險因素對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有重要意義[3-4]。
風險管理中包括對風險的評估、量度及應變策略等,是在一連串的工作過程,優先選擇最可能發生事件進行優先處理,相對風險較低的事情暫緩處理,使損失降低到最低。而理想的風險管理則是希望花最少的資源盡可能去化解最大的危機。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及死亡率均比觀察組高。表明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其原因為通過成立風險管理小組,風險評估,預防措施嚴格執行,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對重要危險因素進行優先處理,有效提高了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改善服務質量,從而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機械通氣治療效果,縮短患者治療時間,緩解患者家庭經濟負擔[5-6]。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華龍,葛學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策略[J].浙江臨床醫學,2016,18(11):2130-2132.
[2] 王 楠,盧先本,楊偉英,等.ICU患者應用口腔護理液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4):3342-3344.
[3] 彭宗銀,龍國利,白蘭燕,等.綜合干預措施對昏迷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0):4638-4640.
[4] 鐘 曉,汪東籬.風險管理在ICU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22):4205-4207,4213.
[5] 余燕梅,劉利華,蔣玉芳,等.ICU護理風險管理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8(9):62-63.
[6] 李淑媛,蓋 鑫,張 建,等.ICU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與干預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76-78.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