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一、開灤歷史會計賬簿搶救與保護的必要性
開灤檔案館保存的歷史會計賬簿,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記載了中國近代企業由傳統的“龍門賬”向現代財會制度轉折的歷史進程,經文物專家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對研究我國近代工業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史料與學術價值。2015年,《開灤煤礦檔案文獻》(其中包括歷史會計大賬薄部分)入選第四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大賬簿非常珍貴,它保存的數量之大,系統完整之程度,以及裝幀與載體的獨特性都堪稱一絕。但是,由于年代久遠,經歷戰亂、政治運動、唐山大地震、檔案館搬遷等歷史因素和氣候環境的影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安全狀況不容樂觀,這些珍貴文物檔案的搶救與保護工作勢在必行。
二、開灤歷史會計大賬簿整理保護的實踐
(一)安全第一
開灤檔案館積極研究歷史會計大賬簿這種珍貴文物檔案的搶救與保護方案,征集可行性建議和意見,本著“確保安全,最小干預,保持原貌”的原則,最大限度的搶救和保護珍品檔案,不僅盡量保留檔案原貌,而且保持外觀整齊美觀,盡量延長其壽命。由于檔案管理人員接受過正規檔案搶救保護知識和業務培訓的人少,我們盡量降低因本館技術力量薄弱而帶來的可能行風險,委托了技術力量雄厚的專業公司對珍貴檔案進行去污消毒、破損修裱、字跡恢復、仿真復制等。
(二)規范整理
1、專柜專用。開灤檔案館對歷史會計大賬簿采用“因物制宜”的存放方式。由于這些大賬簿的尺寸較大并且大小不一,為此專門定制了超大、超重的鐵皮柜進行上鎖封裝,檔案庫房有空調、去濕機等簡單的保護設備,基本可以達到“八防”要求。
2、分類排號。與此同時也確定了現存大賬薄的整理方法,即采取年度與機構分類法,按開灤所屬的幾個基層及外埠單位分別編制連續號:開平公司、灤礦公司、華南地產公司、開灤總局、唐山礦區、秦皇島、林西、馬家溝、趙各莊、唐家莊、塘沽、沈陽、北京、上海、青島、山東、香港、馬尼拉、日本等。
在年度與機構分類的基礎上,按內容與類別進行分類、編目。大賬薄的內容主要分為:現金賬、銀行存款賬、轉賬日記賬、新老成本賬、分類賬等五個方面。大賬薄的類別主要有三種:憑證、賬簿、報表。在整理過程中核對了件數和件號,編制了目錄索引和標簽,形成了《分類目錄》,并將整理后的目錄在企業檔案綜合管理平臺上錄入以供利用。
3、鑒定統計。搶救整理與檔案鑒定、檔案統計工作同步進行。開灤檔案館在搶救保護歷史會計大賬簿時,著眼全局,全面推進,要求珍貴檔案搶救前,要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行鑒定,將每件的重要程度、破損情況記錄在冊,每件完成搶救后形成鑒定報告,以便于下一步的統計工作。進行保管狀況調查統計時,對載體情況、保存現狀、損壞程度、形成時間、信息內容、記錄形式等相關方面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形成一份珍貴檔案搶救保護基本情況統計表以資查詢與參考。
(三)數字化轉換
歷史會計大賬簿經過整理后,將需掃描的案卷進行掃描,全部采用平板掃描方式以保證檔案原件不受損壞;接著進行圖像處理,確保圖像信息與原檔案內容完全一致,包括正文內容、頁眉頁腳、手寫注釋、印章、印鑒等;然后對案卷基本信息及案卷目錄信息進行分別著錄,進行圖片目錄掛接。掃描形成的數字化數據,按照掃描數據管理方案執行,轉入開灤檔案綜合管理平臺,完成了數字化轉換的系統成型模型。
三、珍貴文物檔案搶救保護與開發的主要措施
1、經濟保障,加大投入力度。珍貴文物檔案的搶救與保護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一系列舉措如建立專門的庫房或展室;定制保險柜或鐵皮柜進行上鎖封裝,購置空調、去濕機等簡單的保護設備,進行數字化掃描等都需要必要的經濟保障。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將珍貴檔案保護與開發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和各部門各單位的工作經費預算,為開展珍貴檔案的搶救保護與開發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2、仿真復制,雙套制保管。珍貴文物檔案中大多數是民國時期的檔案,由于年代久遠,紙張老化,加之利用頻繁,使得個別檔案非常脆弱。對此委派專業技術人員先對這部分檔案做去污消毒、破損修裱、字跡恢復等工作,為制作仿真件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本著“居安思危”的安全意識,對珍貴檔案制作仿真件以作備份,并采取雙套制保管,原件封存,仿真件代替原件利用,保護檔案實體的安全,減少原件的使用頻率,避免檔案原件因經常翻閱或者外借而產生破損甚至丟失等風險,有效的保護原件的完整。
3、進行數字化處理,建立珍貴檔案資料數據庫。隨著檔案管理信息化、現代化水平的提高,珍貴文物檔案的數字化也是大勢所趨。高性能掃描儀和各種數字化設備的精準度和清晰度已經越來越高,對珍貴文物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的技術條件已經成熟,將損壞嚴重的檔案進行手工修復后進行掃描,以電子文件的形式保存,采用強大的數據庫系統,進行多種備份措施,既實現了檔案數據的管理、查詢,又確保了檔案數據的安全。在今后珍貴檔案管理可通過局域網,只要有授權,就可以遠程查詢數據,查檔的時候不用重復去翻閱已經脆弱不堪的原始檔案,既方便查詢,又很好地保護檔案。
4、深入挖掘珍貴檔案價值,傳承歷史文化。珍貴文物檔案在歷史長河中形成,承載著華夏文明的遺跡,是先輩留下的寶貴財富。所以我們不僅要加大保護力度,還要打造編研精品,對珍貴文物檔案進行具體研究和借鑒,例如,國家檔案局和中央檔案館編纂的《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第四輯》收錄了開灤煤礦檔案文獻,包括歷史會計大賬簿、老股票、奏折、礦藏報告等國內企業獨一無二的珍貴歷史檔案及資料。《開灤史鑒擷萃(上下冊)》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從新的角度、以新的眼光對珍貴檔案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5、注重人才培養,打造專業團隊。無論是傳統的檔案搶救修復、史料編纂,還是運用現代技術進行檔案數字化加工,應十分重視檔案搶救保護與開發專門人才的培養。目前,精通檔案修復技術的人才奇缺,因此急需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員,以便更好的搶救保護珍貴文物檔案。將熟悉館藏,具有良好業務素質的干部安排在搶救修復、數字化加工、檔案編研等崗位,要適時安排人員參加上級或者其他地方檔案部門開展的業務交流和培訓,確保有熟悉業務的人員開展此項工作,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作者單位:開灤集團公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