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喜劇的研究最早是19世紀的《喜劇綱要》,第一次提出了對喜劇的定義。在之后對喜劇的研究實屬薄弱環節。喜劇創作之艱難體現在創作時要求劇作者權衡喜劇的通俗和藝術兩種意義,如何通過喜劇的外核去窺探世界,窺探人性,引發人們更深層次的思考,如何通過喜劇中的人物來反思自己的人生,通過其中的世界來思考現在。
【關鍵詞】喜劇;情節;反思
中圖分類號:I207.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039-01
喜劇創作的艱難是每個劇作者有目共睹的,但任何時代都需要喜劇的調和,這是從古至今毋庸置疑的。我們如何能讓中國喜劇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也是我們每個劇作者應該深思的。
一、喜劇創作的情節設置
情節設置幽默是整個喜劇創作的核心,只有把這個放置在整個情節中,才是真的喜劇。
一般在喜劇情節設置時,會通過以下兩點來塑造幽默性。一是平民式的幽默設置,就是更加努力地貼近觀眾的生活,從生活中挖掘笑點并展示在觀眾面前。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受眾更好地接受這個作品,增加共同感。二是諷刺式的幽默,就是通過反諷、譏諷的方式來以樂寫悲,以喜寫悲,通過這種錯位來達到喜劇的效果,同時可以讓人在觀看的時候反思自己。
具體在喜劇創作時為了塑造作品的喜劇性,常常用到的一些方法是:夸張、突轉、誤會、錯位等。例如:運用錯位常常會有“丑人做美事,美人做丑事”的情況。看似有時違反常規,使言語與語境相悖,在看似荒誕離奇中制造言語表達上的不和諧。一般這種情況會造成笑點,達到喜劇效果。再比如運用夸張的手法,喜劇小品《超生游擊隊》的開頭把戰爭年代的游擊隊對暗號的場面,運用到了東躲西藏的超生者身上,這樣顯得真實又可笑,讓喜劇的效果產生,感染受眾,使其產生豐富的想象。
二、關于喜劇創作的反思
創作時我們要通過喜劇的外核去窺探世界,窺探人性,引發人們更深層次的思考。通過喜劇中的人物來反思自己的人生,通過其中的世界來思考現在。而不是單純地一笑而過,喜劇劇作者們追求更多的應該是內涵和深度。當然此處我也不提倡為了故意追求深度而進行的一些創作,因為劇作品是來源于生活的,如果為了追求一些深度和廣度,反而丟失了喜劇的外殼,這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任何戲劇作品的受眾都是普通的人群。
近些年,中國喜劇也在蓬勃發展,雖然創作依舊艱難,但是很多團體和個人都已經開始了有深度的創作和反思。比如開心麻花團隊所創作的作品,直指人性,讓人深思。特別喜劇小品,近幾年大量好作品的出現更是讓觀眾眼前一亮。但是也有很多低級喜劇依舊大量出現在我們的世界。
我覺得首先要傳承之前喜劇中優秀的地方。對中國古代而言,戲曲中“俳優”就是專門以滑稽調侃取勝的職業藝人。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喜劇傳統的民族。所以我認為從傳統的曲藝學起,學習那種舊時的智慧。其次是要注意處理喜劇中的喜劇元素。一個笑點和一個笑點之間應該有合理的間隔范圍,從而讓觀眾在笑完之后可以有一定的沉淀和思考,來更好地迎接下一個笑點。我們應該控制好每一個節奏,這個在喜劇創作中尤為重要。
同時我們要善于把握處理好一些關系。第一是生活和藝術的關系。這是每個喜劇作者應該控制好的關系,如果我們過于追求生活,就會讓作品過于俗,但是過于追求藝術又會讓作品不接地氣,從而在受眾方面比較小眾。要時刻把握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的創作思維。第二要注意雅與俗的關系。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自己的作品,我們不能過于的追求所謂的高雅,卻達不到喜劇的效果,但是也不能過于俗,滿足了大家的觀看,但是卻在觀看完就過去了,沒有任何反思和美的感受。第三個處理好幽默和滑稽的關系。喜劇作品中不能只靠簡單表面的滑稽來滿足大家的要求,更多的是要挖掘生活中的內涵,走進人性,用這些來譜寫一種幽默,用幽默來滿足喜劇效果。如果只是簡單的滑稽,就和簡單的滑稽表演并無差別,走不到觀眾的內心。最后還要處理好特殊與共同性的關系,我們的受眾是大眾還是個別群體,這個很重要,這會影響我們從一開始的構思到后續的創作。
《戲劇本質新論》中說道:悲劇通過“毀滅”積累崇高,喜劇借助“嘲笑”消解卑下。悲劇和喜劇兩者都是幫助人類進步、文明發展的形式,只是方法不一樣而已。在我看來,喜劇更加直接地反映我們的生活,反映了人性和世界。一個好的喜劇作品,是會引發受眾深思的。我們以戲觀人生百態,享世間炎涼。雖然我們可能還是會發生這些作品里面發生的笑料,依舊還會在這個社會中活得很辛苦,但是我們作為劇作者仍然應該去創作,創作出既可以讓人發笑,同時又可以讓人回味深思的作品。我想這才是喜劇創作的艱難,也是我們每個劇作者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吳戈.戲劇本質新論[M].云南大學出版社,2012.
[2]劉彥軍.東西方戲劇進程[M].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
[3]阿契爾.劇作法[M].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呂婧軒(1994-),女,漢族,山西省晉中市人,在校研究生,單位:云南藝術學院戲劇學院影視編劇專業,研究方向:戲劇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