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玉英
【摘要】目的 探討納洛酮治療老年高齡多發腦梗死性老年癡呆的治療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間收治的50例老年高齡多發腦梗死性老年癡呆患者分為常規治療的對照組與加用納洛酮治療的觀察組,每組各25例患者。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的Hachinski評分(缺血情況評分)及HDS-R評分(智力精神情況)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且組間比較,觀察組優勢更為顯著(P<0.05)。結論 納洛酮治療老年高齡多發腦梗死性老年癡呆的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缺血情況及智力,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納洛酮;高齡;多發腦梗死性;老年癡呆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4.0.02
多發腦梗死性老年癡呆好發于高齡老年人中,是常見的血管性癡呆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以神經與精神障礙為主[1],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給其家庭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及經濟負擔。因此,給予患者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我院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增加納洛酮治療,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現總結
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時間為2015年1月~2016年1月,患者信息來源于此期間收治的50例老年高齡多發腦梗死性老年癡呆,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在55~81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72.31±1.25)歲。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分組依據,將患者分為常規治療的對照組與加用納洛酮治療的觀察組,每組各25例患者。并且在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方面,兩組患者差異不顯著(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具體內容為:胞二磷膽堿,1 g/次,1次/d,靜脈輸注,三磷酸腺苷,20 mg/次,2次/d,肌肉注射,輔酶A,每次50~100 U,每日1~2次,靜脈滴注。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聯合應用納洛酮治療,方法為將0.8 mg納洛酮與200 mL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以10天為一個療程,并且均堅持治療3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2]
以Hachinski評分及HDS-R評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其中Hachinski評分總分為18分,得分越高,表明缺血癥狀越嚴重;HDS-R評分滿分為30分,得分越高,表明智力精神狀況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獲得的數據集中歸類,錄入數據庫。運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achinski評分及HDS-R評分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顯著改善(P<0.05),且組間相比,觀察組患者優勢更為顯著(P<0.05)
3 討 論
多發腦梗死性癡呆是臨床常見的血管性癡呆的亞型,為血管病變的一種,好發于高齡老年人群中,并且,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的發病機制為腦梗死的反復發生使雙側的半球大腦中動脈的血供受損[3],從而造成該部位腦功能區的受損,進一步影響了患者的認知功能。同時,腦組織的低灌注使中樞神經處于缺血缺氧的狀態,導致大量活性肽的產生,進一步抑制神經系統的功能,導致中樞神經受到更加嚴重的損害,最終表現為癡呆癥狀。因此,這類患者會出現精神障礙、神經功能障礙以及智力障礙等。該病治療的關鍵是改善患者腦組織的缺血癥狀。
納洛酮使一種單純的阿片類受體拮抗劑,具有極高的親和力,能夠有效穿透血腦屏障,選擇性的與腦組織相結合,能夠減少活性肽對腦組織的損傷程度。除此之外,納洛酮還具有非阿片肽的介導作用,能夠對溶酶體膜進行鞏固,從而進一步穩定神經系統的內環境。因此,納洛酮在抑制活性肽的作用,維持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減少其損傷程度方面具有十分顯著的優勢。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納洛酮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Hachinski評分及HDS-R評分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且組間比較,觀察組優勢更為顯著(P<0.05),進一步證明了納洛酮治療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納洛酮治療老年高齡多發腦梗死性老年癡呆的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缺血情況及智力,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喬 明,劉素琴,鄭 嬌,等.納洛酮治療老年多發腦梗死性癡呆的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4,(35):298-298,299.
[2] 王清泉.納洛酮治療老年多發腦梗死性癡呆的療效探討[J].中外醫療,2014,(26):130-131.
[3] 楊小文.納洛酮對老年高齡多發腦梗死性老年癡呆患者治療效果臨床探析[J].醫學信息,2014,(19):364-365.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