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曉玉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甲狀腺手術喉返神經損傷規律及治療的效果。方法 對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甲狀腺手術患者20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患者所接受的手術治療方案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開展傳統未顯露喉返神經開展手術(對照組)與顯露喉返神經開展手術(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喉返神經損傷發生情況以及恢復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手術均成功、順利完成,觀察組患者的喉返神經損傷發生概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P<0.05);經隨訪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喉返神經損傷恢復概率同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是否存在喉返神經損傷的重要影響因素即為手術方式,手術過程中合理的對喉返神經進行顯露,有利于對其進行保護,將手術對喉返神經所產生的損傷降低,進而提升手術治療的效果及質量。
【關鍵詞】甲狀腺手術;喉返神經損傷;損傷恢復
【中圖分類號】R6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4..02
甲狀腺手術對患者的喉返神經存在一定的損傷,喉返神經損傷是甲狀腺手術中極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以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誤吸、嗆咳以及聲音嘶啞等為主要癥狀表現,對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存在嚴重不良影響[1]。我院為探究甲狀腺手術喉返神經損傷的規律以及其治療措施,特抽選部分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其詳細內容見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甲狀腺手術患者20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患者的手術方案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均為100例。對照組男35例,女65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為(45.93±2.76)歲;體重45~75 kg,平均體重為(56.97±4.16)kg;其中包括32例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40例甲狀腺癌患者,28例甲狀腺炎患者。觀察組男:女=38:62;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為(45.71±2.84)歲;體重44~77 kg,平均體重為(56.81±4.43)kg;其中包括34例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42例甲狀腺癌患者,24例甲狀腺炎患者。對以上兩組患者的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傳統未顯露喉返神經開展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為其開展神經阻滯麻醉或者全麻,處理患者的供血血管后,對左右甲狀腺葉開展次全切或者全切,將甲狀腺背面的正常組織充分暴露;針對手術過程中意識清醒的患者應當對其是否存在失聲癥狀以及聲音嘶啞癥狀進行密切的觀察。
觀察組:為患者實施顯露喉返神經開展甲狀腺手術治療,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麻或神經阻滯麻醉以后,完善對主要血管的處理,將喉返神經找到后對其進行充分的顯露,手術過程中應當對其進行妥善的保護,隨后為其開展左甲狀腺葉與右甲狀腺葉次全切與全切操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的喉返神經損傷發生情況,對其喉返神經損傷恢復情況進行記錄與分析。
若患者術后存在聲音嘶啞且通過喉鏡檢查發現存在聲帶麻痹情況,則可判定為喉返神經損傷;通過為期10個月的隨訪,對其損傷癥狀進行觀察,若喉返神經損傷癥狀完全消失即為恢復,若仍存在聲音嘶啞的情況即為未完全恢復。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相關數據均經過SPSS 18.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分析兩組患者手術后情況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喉返神經損傷發生概率為1.00%,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經長達10個月的隨訪發現,兩組患者的喉返神經損傷恢復概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甲狀腺在人體中屬于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種內分泌器官,在喉部喉返神經是最為主要的一種運動神經。在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損傷是較為常見且對患者存在嚴重影響的并發癥之一[2]。近年來,伴隨著臨床甲狀腺手術的廣泛使用,使得發生喉返神經損傷的概率亦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3]。喉返神經損傷可分為單側損傷與雙側損傷,通常單側損傷表現為聲音嘶啞,雙側損傷則通常導致患者的呼吸功能出現不可逆的障礙,誘發呼吸困難的情況出現,嚴重可導致患者窒息,對其生命安全、手術治療效果以及術后生活質量等均存在不良影響[4]。
臨床中相關研究表明[4],甲狀腺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甲狀腺動脈進行結扎與切斷或者在切除甲狀腺以后對殘端進行縫合,使得喉返神經損傷出現。由于患者的喉返神經具有較多的解剖變異,通過常規解剖的手段對其進行保護,無法降低手術對其所產生的損傷,其受損的風險仍然較高[5]。為此在開展甲狀腺手術的過程中通過將喉返神經充分的顯露,確保醫生在完全直視的情況下開展手術治療,即可以徹底的切除甲狀腺,又可以對患者的喉返神經進行妥善的保護,有利于將手術的質量與治療效果提升,降低手術的風險。
以往臨床中常采用保守的方式對喉返神經損傷進行治療,由于暫時性的損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臨床神經進行支配,同時可以借助對側喉返神經代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對損傷發揮代償恢復的作用[6]。但是患者的喉返神經損傷通常均較為嚴重,其喉肌對再神經支配的作用較弱使得嗓音的恢復受影響,且可導致多數患者喪失喉返神經修復的最佳時機。為此臨床針對存在喉返神經損傷患者應當盡早開展手術治療,以確保在疾病治療最佳時機的基礎之上,促進其喉神經的恢復。
在本次研究結果中,行甲狀腺手術手術過程中充分顯露喉返神經的觀察組患者的喉返神經損傷發生概率為1.00%,同對照組13.00%比較,明顯較低(P<0.05)。說明在將喉返神經充分顯露的方法下開展甲狀腺手術,可以對患者的喉返神經進行保護,使其免受手術的損害。牛利新[7]學者于《甲狀腺手術致喉返神經損傷的分析及治療探究》一文中,其觀察組患者的喉返神經損傷率為2.7%,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其相似,甚至更勝一籌。觀察組患者的喉返神經損傷恢復概率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的樣本量較少,使得損傷修復的情況同他人研究結果中存在出入。該研究結果說明,患者術后是否有喉返神經損傷存在與手術的方式存在密切關聯,手術過程中合理對患者的喉返神經進行顯露可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將后損傷的發生概率降低,進而將患者的手術質量以及治療的效果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振乾,黃 河,蔣 曉,等.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損傷的原因及預防[J].臨床軍醫雜志,2013,41(3):222-223.
[2] 梁健雄,陳德明,王國慶,等.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損傷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4(15):577-578.
[3] 馮 馳.顯露與未顯露喉返神經的甲狀腺手術致喉返神經損傷的比較[J].吉林醫學,2015,39(13):2781.
[4] 汪 昱.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損傷的臨床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3,24(3):257-258.
[5] 張祥文,應正標,彭倩華.甲狀腺手術喉返神經損傷的神經修復治療[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4,22(6):454-455.
[6] 朱 明.甲狀腺手術中避免喉返神經損傷的方法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6,19(2):135-137.
[7] 牛利新.甲狀腺手術致喉返神經損傷的分析及治療探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1):92-94.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