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凱++盧志芳
【摘要】目的 探討經顱電治療在腦卒中偏癱治療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腦卒中患者80例,分為兩組。均給予神經內科常規治療,治療組加用經顱電治療。對兩組第7、14、21天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組間療效進行比較。結果 兩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第7、14、21天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顱電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無創的改善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的中樞干預手段,開辟了腦病治療新途徑。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神經功能缺損;康復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4..02
腦卒中是當今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70%~80%留有后遺癥,其所引起的神經系統功能損害也無特效的治療方法[1]。因此,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的恢復一直成為臨床神經康復的重難點[2]。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卒中協會(AHA/ASA)于2016年5月4日在線發表了首份“成年人卒中康復治療指南”,并呼吁多學科結合綜合治療卒中[3]。我院采用經顱電治療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的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取符合以下特點: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首次發病、經影像學檢查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4]的80例偏癱患者。急性期后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半側肢體肌力在0~Ⅱ級。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含腦梗死38例,腦出血2例,年齡62~81歲,平均(63.45±4.01)歲;觀察組40例,含腦梗死39例,腦出血1例,年齡63~86歲,平均(64.81±1.65)歲。兩組病例年齡、性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結合患者病情,兩組均給予神經內科常規治療(如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改善顱內壓,止血或活血化瘀等),病后第3天、病情趨于穩定后開始接受康復綜合治療。治療組患者加用經顱電治療(生產廠家:哈爾濱奧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產品型號:ABNK-8型;生產許可編號:黑食藥監械生產許20060015號)。具體治療:患者頭帶涂有健腦液的電擊帶,20 min/次/d,輔以電極棒刺激風池穴,5 min/次/d,兩者低頻強度均調至患者耐受為止,21天為一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5],對治療后第7、14、21天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判定。結果分三組:無效: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或惡化;有效:較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減少18%~45%;顯效:較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減少46%~9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第7、14、21天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我們由表1數據可以發現,治療組治療后神經功能恢復明顯優于對照組,尤其是治療后第21天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差距明顯。
2.2 臨床療效對比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明顯(x2=9.102,P<0.05)
2.3 不良反應
兩組病例均未出現皮膚灼傷或肢體偏癱等病情加重的現象。
3 討 論
腦卒中具有發病率和致殘率較高的特點[6]。2015年的數據統計顯示,中國至少有腦卒中患者700萬人[7],每年新發病者約200萬人,其中70%~80%的留下偏癱等神經功能缺損[8]。循證醫學表明,康復治療是降低腦卒中致殘率最有效的途徑,也是腦卒中組織化管理模式中不能缺少的關鍵環節[9]。電生理技術在卒中患者康復評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0]。2013年Cochrane Library的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顯示經顱直流電刺激能明顯改善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11]。
奧博經顱電治療是一種應用自主研發的內源性神經遞質調控技術治療腦卒中后遺癥的物理治療儀,我院予腦卒中患者使用經顱電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組間臨床療效對比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的總有效率高出12.5%,x2=9.102,P<0.05;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治療組在治療第7、14、21天的神經系統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13.2±6.8)分、(11.1±6.5)分、(8.4±5.2)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神經功能有明顯改善;兩組在第7、14、21天進行神經系統功能缺損評分比較(P<0.05),說明治療組經顱電治療后神經功能明顯改善,尤其是第21天神經功能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說明經顱電治療確實能明顯改善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可能的作用機理:奧博經顱電治療儀采用內源性神經遞質調控技術,通過神經元活化器釋放經顱生物脈沖電流作用于頭部,激活遞質能神經元,在激活重點區域神經元群的同時兼顧了對全腦刺激,促進神經組織結構重建,輔以神經肌肉電刺激作用于肢體及肢體的遠端或末端等部位,可反射性地刺激腦的相應功能區,促進腦功能恢復,修復病理損傷的神經元,為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或靶點。
研究結果表明,經顱電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無創的改善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的中樞干預手段,與常規物理治療、作業訓練或外周電刺激等的聯合應用可進一步提高康復療效,開辟了腦卒中偏癱治療新途徑,為各類重大腦病的康復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法和途徑,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市場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候紅艷,劉詩翔.周圍神經損傷康復治療研究進展.臨床均已雜志.2012年4月第40卷第2期.
[2] Dobkin BH.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J].N Engl J Med, 2005,325(16):1677-1684.
[3] AHA/ASA Issues First-Ever Stroke Rehabilitation Guidelines.Medscape.May 04,2016.
[4]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5] 陳清棠.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及臨床療效評定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2.
[6] 張 通,重視腦卒中治療康復,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3年08期.
[7] 王 輝.早期腸內營養在重癥腦血管病中的應用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19)
[8] 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康復醫學與治療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9] 眭演祥,李春光,胡海燕,李 娟,李偉達,郭浩,張虹淼.基于近紅外腦功能成像技術的腦卒中研究現狀[J].中國康復.2016(05).
[10] 王勤鷹,詹 青.電生理技術應用于卒中康復評估的臨床價值.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2016年03期.
[11] Elsner B,Kugler J,Pohl M,et al.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 for improving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afterstrok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3, 11:CD009645.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