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 要】電影藝術通過記錄拍攝手段,展現現實生活,同時結合信息流通、現實記錄與藝術手段處理,讓我們所接觸到的媒介最接近真實的藝術表現與傳播形式。電影可以記錄人們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存在,提煉出最具有現實意義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社會本質現象與特征。
【關鍵詞】電影;戲劇;美學;傳統戲劇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117-01
一、形式意象——從美術畫到影像
中國美術對真實事物的觀察反思以及臨摹而形成的一種新的認識事物的造型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我們所說的意象。中國電影美術家們嘗試著探索中國電影藝術民族風格和形式,從第一個中國傳統繪畫理論、繪畫風格和形式風格開始,意象的概念通過西方電影藝術和技術,已深深扎根于中國早期電影里,這表明在一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中,中國電影藝術的造型概念,通過中國傳統繪畫理念和形式,影響極其深遠。它是建立在中國電影藝術風格和中國電影民族風格的形成基礎上。事實上,中國電影的形象藝術形式,不排除學習和借鑒西方現實建模藝術的形式和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用于構建中國電影藝術造型方式。
暢達通透的空間。真實事物通過空間的變化,被我國藝術家們發現并總結運用在了藝術層面上,使其能夠很好地表達出內在特征。我們所說的意境是中國電影美術的發展,藝術家們不但能夠表現出很多宏大的電影場面,并且能夠在相對狹小密閉的空間里進行創作。藝術家們通過畫中畫或是鏡面反射等原理,在小的空間里做出大的創作藝術。中國戲劇舞臺美術的空間營造,也是運用相同的表現手法來表現空間的深遠、聯想與想象。中國哲學會利用意象的思維把“意”(人的主觀想法與認識)同“象”(客觀的事物與世間萬物)相互貫通,通過主觀化認識和判斷客觀物象進行創作,利用繪畫的空間營造方法原理進行藝術創作。
二、情境意象——由物象到心象
電影美術藝術受到中國戲劇格律、場景結構、傳統建筑和繪畫、構圖、圖像和其他空間建模的影響。在電影美術中重點通過真實的空間環境和豐富的民族文化情感特征,再造電影中的場景和敘事、人物的情感結合,是“場景”的情景圖片電影圖像,從“圖像”到“意象”,是中國電影美術藝術在形式的探索中最顯著的特征和結果。
(一)情景交融。如果電影鏡頭畫面是電影藝術的基本元素,那么電影情景情節是中國電影藝術設計中獨特的審美理念。中國戲劇美術的創作方式和由此產生的“意境”,是中國電影美術藝術形象和敘事風格的追求,是中國電影美術者的表達和思維方式的獨特特點,是電影美術家創作故事內容的重要方面,以此來展現美術家的思想和情感特征。
20世紀30-40年代開始探索和實驗,但在五六十年代,在政治引導一切的情況下,電影美術師表達以自己為中心的創作理念,成為他們心中的情感審美方式。到了80年代,紀實美學的出現,使第五代電影導演擺脫了場景的建模方法。90年代的“新生代”電影,由于個人的感情焦點,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小,此外,對于場景電影的真正理解,與老一輩電影美術創作者已經完全不同,所以場景電影已經消失在他們的腦海中。
21世紀,商業武俠片中情景交融的現象又悄然回歸。戲劇藝術片或電影戲劇是最具中國特色的電影藝術,她不同于西方的電影音樂劇,不只是簡單地記錄傳統劇目,它是有創意的屏幕再現。
(二)鮮明的中國元素。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電影美術再次追求中國化的神韻氣韻。但是,無論是在藝術想法上,還是在創作內容形式上,都不能和中國早期電影“民族性,傳統化”相提并論。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需要更快發現民族的符號,這是決定中國電影發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中國電影美術在很多情況下是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加以探究,在全世界文化大發展的環境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美術之路。改革開放時期,營造渲染氛圍的東方特性,從《英雄》《三國》到《趙氏孤兒》《龍門飛甲》,電影美術的空間營造,都沒有對歷史進行詳細考察,而是更多地提取時代元素將其更好地為視覺服務,便于形成全世界觀眾都能夠欣賞的帶有中國文化元素特征和簡單易懂的中國本土元素語言。在這些影片當中,電影美術全面結合中國傳統藝術的元素,著重展現電影的寫意、清新、氣勢和通俗寫實等外在藝術表現特點,但是沒有將其本身含蓄、樸實的內涵吸收借鑒。所以,電影美術空間造型不再強調典型性,反而更像是一種展示,比如,電影《英雄》中的書館和電影《夜宴》中皇家藝館等。電影美術中道具的造型也不需要與典型人物以及人物性格相吻合,創作理念、道具使用和場景設計在電影美術中,變成了電影美術師效仿西方藝術裝置的中國映像。
參考文獻:
[1]梁琳.論電影中的“暴力美學”傾向[D].安徽大學,2013.
[2]劉晗.微電影中的美學價值與文化內涵[J].學習與實踐,2016,(10):129-133.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廳級科研項目《電影中的景與物》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5SB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