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華
【摘要】目的 對住院精神病患者高危行為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70例,分別從年齡、文化程度、住院次數、病程、病種、用藥方式方面對患者高危行為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探討護理對策。結果 30歲以下患者高危行為發生率明顯高于30歲以上(P<0.0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高危行為發生率明顯高于高中以上學歷(P<0.05);首次住院患者高危行為發生率明顯高于二次以上住院患者(P<0.05);5年以下病程患者高危行為發生率明顯高于5年以上(P<0.05);精神分裂癥患者高危行為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P<0.05);聯合用藥患者高危行為發生率明顯高于單一用藥(P<0.05)。結論 低齡、低文化、首次住院、病程較短、精神分裂癥和聯合用藥是導致精神病患者住院高危行為的高危因素,臨床護理過程中針對上述癥狀患者應予以關注,并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從而有效降低高危行為的發生,提高患者住院治療效果。
【關鍵詞】住院;精神病;高危行為;因素分析;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4..01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由于患者因疾病導致大腦的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以及精神疾病的易變性、多樣性,易導致患者出現自傷、沖動傷人、自殺等高危行為,對患者自身疾病的治療和醫護人員的安全均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1],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間的高危行為對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醫護人員的安全均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我院對住院精神病患者高危行為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開展相對應的護理對策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18~57歲,平均年齡(34.28±10.31)歲,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在18~60歲,且均需接受住院治療;②患者臨床癥狀均符合國際疾病和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10版[2]中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③患者在接受治療前3個月內未接受過系統性精神疾病的治療;④患者對受試藥物無用藥禁忌史;⑤患者自愿填寫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將傷人、易激惹、損毀物品、自傷、自殺、行為紊亂、暴飲暴食、藏藥拒藥、跌倒、體位性低血壓、噎食、吞咽困難、外走等認定為高危行為,分別從患者的年齡、住院次數、文化程度、病程、用藥情況、病種對高危行為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均使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本此研究收納的患者中,43例患者出現高危行為,發生率為61.43%,30歲以下患者高危行為發生率明顯高于30歲以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高危行為發生率明顯高于高中以上學歷;首次住院患者高危行為發生率明顯高于二次以上住院患者;5年以下病程患者高危行為發生率明顯高于5年以上;精神分裂癥患者高危行為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聯合用藥患者高危行為發生率明顯高于單一用藥。
3 護理對策
3.1 跌倒、體位性低血壓護理對策
此種高危行為在老年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或有既往體位性低血壓病史的患者中較為常見,針對此類患者,護理人員應提醒患者在變動體位時,動作應緩慢,應先適應一段時間,而后完成體位的變換,當患者感受到乏力、眩暈、心悸等不良癥狀時,應立刻坐下或躺下,若患者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護理人員應立刻協助患者保持平臥位[3],并取頭低腳高體位,及時進行護理搶救;護理人員應對病房內可能導致患者跌倒的因素進行全面的排查,及時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進行整改,同時注意在悶熱、潮濕的天氣中,患者的血管易擴張,患者沐浴完成后,應提醒老年、體質較弱的患者避免跌倒。
3.2 噎食和吞咽困難護理干預
針對此類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食的過程中避免說話、注意力應集中,細嚼慢咽,且每口進食的食物量不宜過多,尤其是進食饅頭、包子等食物時,可先將饅頭、包子在牛奶或稀飯中泡軟再進食,對于吞咽困難的患者,酌情給予流質食物或半流質食物,并小心喂食,對于嚴重吞咽困難的患者,應停止口腔進食,可給予鼻飼或靜脈輸液,以補足患者每天的營養需求。
參考文獻
[1] 劉羊鳳,鄒萍萍.精神病人的暴力行為及其防護措施[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24):2971-2972.
[2] 范肖東,汪向東,于 欣,等.世界衛生組織.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J].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
[3] 張秋玲,鄒文華.住院精神病患者高危行為及相關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11):1434-1436.
[4] 吳承澤.精神病患者拒藥藏藥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22):2700.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