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春
【摘要】目的 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進行研究與討論。方法 隨機抽取北京市某醫院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之間就診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460例,其中常規護理對照組230例,針對性護理觀察組230例,兩組在得到相應護理后,通過兩組患者的西雅圖心絞痛調查測評表(SAQ)數據[1],比較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的心絞痛各項指標。結果 調查顯示觀察組在護理后的心絞痛各項指標都要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有明顯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要做的有針對性,才能使患者日后的生活不受影響,有臨床使用價值。
【關鍵詞】針對護理、老年心肌梗死、恢復期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4..02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但追求生活質量的同時沒有做到合理膳食,休息時間不固定,工作壓力大等原因,造成了老年心肌梗死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老年心肌梗死是一種潛伏期較長[2],突發性極強的一種疾病,而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等各項指標趨于弱化,抵抗力不強,在心肌梗死病發時,一旦搶救不及時,極容易對患者造成生命危險。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之間到北京市某醫院就診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460例,對照組230例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為11:12,年齡為59~84歲,平均年齡為(75.32±4.6)歲;觀察組230例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為21:25,年齡為56~83歲,平均年齡為(73.26±3.8)。兩組患者在性別和年齡上物明顯差異,并且沒有其他影響心肌梗死的相關疾病,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按治療要求定期檢查患者的血壓、心率等心臟指標;觀察組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管理。向患者以及家屬介紹針對性護理的治療原理以及好處,在患者以及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實施針對性護理。簡單向患者說明心肌梗死的成因以及在治療中的注意事項,并適當講解相關的心肌梗死患者治愈案例,但因為心肌梗死是一種并發癥極多的疾病[3],要提醒患者及時治愈出院,也要注意平時的飲食、休息,避免心肌梗死再復發,以及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因為患者多為年齡較大的老年人,身體技能指數相對較低,在護理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患者的心臟各項指標,也要關注到患者的其他身體健康問題,及時發現隱患,并采取相應的措施;老年人對于環境的要求也比較高,尤其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要求護理環境請對清凈,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容易引起患者呼吸不暢等問題,如果出現呼吸障礙,應當及時通知主治醫生;在飲食方面,患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一定要注意忌煙忌酒,并且基于老年人消化系統退化,食物應該盡可能的容易消化。為調節患者的心情,可以帶患者適當進行戶外運動,但一定要有人在旁邊看護,以防發生意外。
1.3 治療效果
對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進行SAQ測試,調查患者的心絞痛相關指數,來確定針對性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復期是否有一定的療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差異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護理后SAQ相關指標顯示,在患者身體承受力、滿意度、疾病了解度、心絞痛穩定程度以及發病率指標上,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有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根據調查顯示,實施針對性護理的心肌梗死患者的西雅圖心絞痛測評指數,與對照組相比都要更加良好,也就是心絞痛的穩定程度要更加好,而發病率也得到了明顯的降低,而經過了針對性護理,患者對心肌梗死疾病更加了解,也更加懂得如何防范再次發作。
針對性護理很大程度上是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護理,老年人心理承受力遠不及成年人,而且患者的情緒變化極易引起疾病再次復發,因此,針對性護理要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通過改善護理環境來調節患者的心情,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患者不良情緒的疏導,及時排解他們的煩惱,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使他們樹立起治愈的信心,更加配合醫生的治療;在患者的飲食上,護理人員也要做到時刻監督,針對老年人的身體情況,給患者搭配出合理科學有營養的膳食,做到“三多一少”,即多維生素、多蛋白質、多易消化、少膽固醇,幫助患者在飲食方面做好預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復發,而且科學的膳食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各個層面都有幫助;提醒患者注意休息,心肌梗死也可能是常年工作積勞而致,因此,患者應該注意平時多休息,保證正常的作息時間,使整個的身體機能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 張 蓉,吳 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09:807-809.
[2] 熊秀芳.1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臨床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科學,2014,12:142-144.
[3] 黃冀娜.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臨床護理要點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9:264-265.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