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泳
【摘 要】目前,我國教育行業對大學生的教育模式進行了深刻改革,教育理念逐漸更新。很多大學都設立了舞蹈課程。舞蹈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讓學生具有運動意識。舞蹈能改善單純運動的枯燥,同時也能帶給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大學課程;舞蹈教學;舞蹈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155-01
大學的舞蹈教學具有藝術性,舞蹈課程不僅有舞蹈動作課程,還有音樂方面的教學,學生在進行舞蹈課程學習的同時還要學會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很多學生有音樂感知能力,但卻沒有舞蹈意識,缺少對舞蹈的熱愛,同時不注重舞蹈帶來的積極作用。舞蹈教學能幫助學生在身體、心理,還有很多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舞蹈教學中,需要舞蹈動作與伴奏音樂的結合,才能真切感受到舞蹈的藝術和美,同時也能夠了解舞蹈的真正含義。學生在進行舞蹈課程學習時,能感受到自己身體的舞動,能夠改善自己的動作,讓肢體更加協調,進而促進舞蹈意識的培養。
一、舞蹈教學對于舞蹈意識的培養
(一)了解舞蹈文化。每一位成功的舞者在學習舞蹈之前都會對舞蹈的真正內涵進行深刻的了解,只有了解了舞蹈文化所散發的魅力,才有興趣,也能夠堅定地學習舞蹈。舞蹈是一門藝術,是藝術家們在生活中發現,源于生活的。舞蹈具有一定的節奏性,通過具有節奏性的音樂,再加上身體的扭動散發舞蹈的魅力。舞蹈不僅僅是表面上看到的一個人所進行的肢體上的動作,更多的還需要我們深層次的理解。舞蹈文化表現于身體卻融于內心,每個人的舞蹈都有自己的情感。作為舞者,要想獲得成功,不僅要練就堅實的基本功,還要有懂得藝術的心,還要懂得舞蹈的深層文化,表現情感。
(二)感受舞蹈內涵。舞蹈作為以肢體動作為表現形式的藝術,和其他藝術在藝術內涵表達上存在一定差異。舞蹈通常都是將情感通過肢體進行表達,這也是舞者和舞者之間的交流渠道。舞蹈在藝術層面講是藝術的語言,能夠欣賞舞蹈的人能夠讀懂舞蹈表達的含義,這也就是舞蹈的內涵。舞蹈將無形的情感思路具體地表現出來,讓很多人都感受到舞者的心理狀態,還有對舞蹈的熱愛。
二、舞蹈教學對動作意識的培養
(一)身體協調和身體控制。學生在進行舞蹈初次學習時,都是按照老師的動作進行的,也就是照樣學樣。人的動作都是由大腦進行支配的,很多動作都需要大腦進行記憶。剛開始學習舞蹈肯定會生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還有對身體的控制能力,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提高教學效率,以舞蹈為基礎對學生進行身體控制和協調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提升身體的協調性。
(二)動作和力度。舞蹈不僅需要身體的協調能力,還有控制能力,很多舞蹈如果對力度沒有很好的收放自如的能力,那么這個舞蹈是不成功的。情感引導著舞蹈的力度,悲傷就需要舞蹈動作稍慢一點,快樂就需要舞蹈動作加速,舞蹈就是要通過身體的力度對情感進行表達,要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表現舞蹈的最佳狀態。在舞蹈的不斷訓練中,學生的動作和力度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通過這種提升能對學習更多的舞蹈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從而產生良性循環。
三、舞蹈教學對心理意識的培養
(一)舞蹈審美能力。對于學習舞蹈的人來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審美。如果一個人的審美不過關,那么就感受不到什么是美。作為高校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要讓他們多接觸美的舞蹈,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美,感受美,最終才能夠自己創造美。
(二)舞蹈創新和自我認知能力。學生在初次學習舞蹈以及長時間的訓練中,會感受到舞蹈魅力以及自我情感的發揮,對自己也更加認可了,很多舞蹈學習都會積極地去參加,從舞蹈學習中感受到快樂。通過自己情感的融入,就會增加對舞蹈的理解,從而創造更加優美的舞蹈。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舞蹈教學經過長時間的開展,很多學生都不愿意進行舞蹈的學習,這是學校教學方式上的缺陷,需要對學生進行舞蹈意識的培養,讓他們感受到舞蹈的文化和內涵,增強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感受舞蹈的魅力和樂趣,讓他們對自己更加認可。舞蹈學習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具有舞蹈意識,而大學舞蹈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舞蹈意識,這樣學生的舞蹈能力才會得到提升,進而大學舞蹈教學才能夠順利開展。總而言之,舞蹈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舞蹈意識,只要具有舞蹈意識,那么就會自主地進行舞蹈演練,就能夠促進大學的舞蹈課程教學,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自身獲得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姑麗娜扎爾·亞生.基于大學舞蹈教學中舞蹈意識的創新培養[J].藝術評鑒,2016,(19):90-91.
[2]張進竟.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如何開展舞蹈形體教學之我見[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06).
[3].胡建國,楊紳.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形體訓練課程理論內容體系構建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6(02).